寬闊的黃河水面,舒緩寧靜,波光粼粼,爲青銅峽孕育出聞名遐邇的黃河紅鯉魚。

鯉魚之得名,《本草綱目》記載:“鱗有十字紋理,故爲鯉。”自古以來,鯉魚就有“諸魚之長”“鯉爲魚王”“聖子”等美稱。不僅如此,鯉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是吉祥的化身,代表着人們的美好期望,這是獨具民俗特點的黃河鯉魚文化之基礎。

鯉魚還是醫學家發現較早的藥用食品之一,我國古代醫藥學家利用鯉魚治病歷史悠久。據大量醫藥文獻資料記載:鯉魚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止咳、利尿、安胎、通乳等功效。適宜於治療水腫、腎炎、乳汁不通、胸痛等多種疾病,尤其對孕婦下肢水腫、胎動不安有療效。鯉魚皮能治魚鯁喉,魚腦治中耳炎,膽明目除翳,脂治諸癇等。

寧夏引黃灌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青銅峽段的黃河鯉魚更是聞名遐邇。黃河流經“十里長峽”之稱的青銅峽谷,彎彎曲曲、時寬時窄,由於水資源未受到過多的污染,水質偏鹼性,氣候早晚溫差大,天造地設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營養物質,更適於黃河鯉魚生長,產出的黃河鯉魚品質更爲優秀。青銅峽黃河鯉魚,體態豐滿,體形紡錘狀,扁長而肥,頭小尾短,背脊高寬,腹部肥大。青銅峽黃河鯉魚肉嫩味美、刺少肉多,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

“喫鯉魚的女士更漂亮,喫鯉魚的先生更健壯,喫鯉魚的孩童更聰明,喫鯉魚的民族更興旺。”這句話道出人們對黃河鯉魚的青睞和喜愛。所以在青銅峽到處都有烹燒鯉魚的餐館,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味。烹調鯉魚的技藝更是五花八門,紅燒、清燉、清蒸、糖醋等食法,無不膾炙人口。這其中,“糖醋黃河鯉魚”是最爲聞名遐邇的菜餚,既有似躍起的活魚造型,又有澆汁的聲響,頗受歡迎。此外,還寓“鯉魚跳龍門”“連年有餘”等濃厚中國民間喜慶色彩之意,爲筵席增光添色。

到青銅峽飽覽黃河風情,品嚐馳名中外的黃河鯉魚,相信每一位到此處旅遊的人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來源/《中國醫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