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近幾年關於女性常年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的說法一直沒消停過。有人認爲長期食用豆漿會導致乳腺癌等癌症患病率增高,但也有些女性通過豆漿來補充或者提高自身雌激素含量。

  豆製品中的雌激素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豆漿不僅含有容易消化的優質植物蛋白質,而且還含有諸多有益於人體保健作用的物質,被稱爲“綠色牛奶”。由於豆漿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讓許多人談“激素”色變。植物雌激素是一類天然存在於植物中的非甾體類化合物,並非大豆所特有的,其實在很多食物中廣泛分佈,如扁豆和穀物中的木酚素、黃豆芽中的香豆素。

  研究發現,植物雌激素對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是雙向調節作用。它具有與雌激素相似的分子結構,可以和雌激素受體結合,產生與雌激素類似的作用。

  當人體內雌激素不足時,其可以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其可以阻止雌激素受體與雌激素的結合,起到抑制的作用,相當於降低雌激素的水平。

  但是豆漿中的植物雌激素非人體內生雌激素,即使和體內的雌激素受體結合,也只能產生微量的類似雌激素的作用,經過體內代謝酶的活化或解毒,最終也所剩無幾。所以單純通過豆漿來補充體內雌激素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亞洲人攝入大量的大豆及其豆製品,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卻低於西方人。

  2008年,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的一篇文章表明,大豆裏的大豆異黃酮不但不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反而會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尤其是在大豆類食品消費量較高的亞洲人羣中。

  《國際乳房健康和癌症指南》列舉了世界各國一些預防乳腺癌的方法,而適量食用大豆及其製品就是其中預防方法之一。

  民間流傳“男要喝牛奶、女要喝豆漿”的說法。事實上喝豆漿男女無別,但是大豆蛋白質的攝入與代謝疾病在男女上有所區別。

  在絕經後女性中,食用大豆製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更年期綜合徵的症狀。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如果每天食用一定量的大豆,其更年期綜合徵的發生率會降低40%。

  飲食中含有豆類食物,可緩解更年期婦女潮熱出汗等症狀;在男性中,大豆蛋白攝入量越高,罹患血壓異常的風險越低,但大豆蛋白過量攝入可能會增加血糖異常的風險。

  儘管喝豆漿益處較多,但是也不可過量攝入。豆漿食用過多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同時也會增加腎臟的負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推薦的大豆食用量:25~35g/天。適量攝取、搭配選擇是所有人的膳食原則,過多攝入某一種食品,都不利於膳食平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