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汝湖马安三栋将纳入惠州市区设计,北站、南站新城定为核心区!

近日,惠州市住建局在官网公布《惠州市区城市设计导则》(草案),明确在原有中心城区的范围基础上,将汝湖镇与水口街道广惠高速以南区域,马安镇及三栋镇纳入导则适用范围,总面积约52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把北站新城、南站新城纳入到城市核心地区。

惠州业界观察人士指出,把马安、三栋、以及汝湖和水口广惠高速南区域纳入市区设计导则,意味着未来惠州市区的扩容和提速有了更多可能。

1

中心城区范围将达到520平方公里

将汝湖镇与水口街道广惠高速以南区域,马安镇及三栋镇纳入导则适用范围。

设计导则草案显示,其控制范围确定为在原有中心城区范围基础上,结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在编)中相关的限制性要素和近期建设规划,将汝湖镇与水口街道广惠高速以南区域,马安镇及三栋镇纳入导则适用范围,总面积约520平方公里。

这是惠州首次把汝湖、三栋、马安、水口街道广惠高速以南区域纳入惠州市区城市设计。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不能简单直接地理解上述区域划归到惠州市区范畴,但此次纳入惠州市区城市设计,这是规划管理范围,也是便于以后的规划管理。

粤东世联行副总经理胡光宇称,惠州城市扩容势在必行,金山湖确定为城市副中心之后,南边和金山湖相连的南部新城部分区域即是三栋片区,广汕高铁惠城南站也规划在三栋片区。未来惠州市区南拓,三栋是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胡光宇解释,大江北片区因为赣深高铁惠州北站的存在,规划了惠州北站新城,小金口片区被纳入这一范畴,这使得江北城市只能向汝湖方向扩张。汝湖拥有东江景观和大量未开发土地,马安因为惠州机场空港的规划,是惠州链接空港的东大门,水口片区现在已经是惠州中心城区之一了。这几块地区纳入惠州市区城市设计,势在必行。

2

惠州北站、南站新城片区因高铁而升级为核心区

惠州北站新城片区、江北中心区和惠州南站新城片区被定位为城市核心地区。重点控制北站周边地区的建筑群形态,可结合详细设计设置标志性建筑,突出城市门户形象。

《导则》草案显示,惠州北站新城片区、江北中心区和惠州南站新城片区被定位为城市核心地区,建议以TOD开发模式打造以惠州北站为核心的圈层式城市空间形态,重点控制北站周边地区的建筑群形态,可结合详细设计设置标志性建筑,突出城市门户形象。

惠州市住建局在2017年12月依托赣深高铁惠州北站规划,发布了《惠州高铁北站地区分区规划(含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草案),惠州北站面积最大,达到5万平方米,站线规模为5台12线,仅次于既有的深圳北站。

惠州北站规划区位于惠城江北新区,规划范围为东江、曙光路、小金河大道、北环大道、惠州大道、广惠高速围合区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核心区为现状惠州大道、规划的倚山路、规划的小金河大道、规划的北环大道围合区域,用地面积约13.0平方公里。

天策行总经理李健锋说,惠州北站作为赣深高铁最大新建站点,未来北站区域将实现多轨道、多交通类型接驳的立体交通枢纽构造。东西向高铁线路广汕客专将在北站与赣深高铁线路实现接驳,惠州北站将成为综合枢纽站,未来将实现与深圳、广州的便利对接。这是未来惠州的城市门户,也是融入深圳、对接深圳最重要的站点,规划为城市核心区属于正常。

惠城南站新城片区定位为城市核心地区也是和高铁站相关。以广汕高铁惠城南站为基础,2018年1月出炉的《惠州市惠南地区空间战略研究(草案)》显示,根据规划,占地119.84平方公里的惠南地区,将以惠城南站、新会展中心作为支撑,打造成集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成为惠州远景城市中心。

而江北城市中心的地位,早已得到公认。

3

滨水第一层次住宅不超40米

高建筑不建议大面积使用深灰色

惠州各类建筑的高度应强调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和富有韵律感,首次对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进行了规定。

《导则》明确提出,东江滨江景观视廊、西枝江滨江景观视廊两大滨江景观视廊串联了江北中心区、老城地区、水口滨江地区等城市重点地区,是惠州城市风貌的重要展示界面和市民休闲活动的重要景观区。

《导则》要求惠州各类建筑的高度应强调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和富有韵律感,首次对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进行了规定。要求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不超过12米。紧邻公园一侧的建筑,建筑高度不宜大于24米。

而在居住用地中,临近滨水区域第一层次的建筑应以低、多层建筑为主,宜设置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高度不应超过24米,临近滨水区域第一层次的住宅建筑高度不应超过40米。公共建筑鼓励设置骑楼、檐廊等灰空间,高度宜控制在4-9米,净宽不宜小于2.7米,底层裙楼宜采用面积较大的玻璃墙面,玻璃门窗的高度宜控制在5-8米。

《导则》对于单体建筑体量应保持长宽高尺度有良好比例,不出现庞大、横长或矮胖的形体。单体建筑长度不宜超过50米。要形成沿江的城市景观序列和优美天际轮廓线。建筑滨河布局宜开敞、通透,提供适当的视线通廊以避免河流景观资源被连续展开的建筑物所遮挡。

要求建筑色调不得采用大面积高彩度原色,如红、黑、绿、蓝、橙、黄等,不建议大面积采用深灰色;禁止使用任何破坏周围环境整体色调的建筑色彩。

编辑:黄晓伟(双加学员)

审核:卢 杰

终审:林基成

来源:南方都市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