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白泥巴樑子晴天風一刮,灰塵滿天飛,雨天污水橫流。經過這幾年的治理,現在的白泥巴樑子山青青,空氣更清新,將變會成一個旅遊景點。”說起當地的環境變化,鐘山區大灣鎮開化村二組村民何查果高興地說。

何查果口中的白泥巴樑子,曾經是土法煉鋅的主要聚集地,白天烏煙瘴氣,晚上火光沖天。從1996年起,我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土法煉鋅取締工作,白泥巴樑子的土法煉鋅被取締,共遺留下鉛鋅廢渣129萬噸,面積達221畝,取締後的鉛鋅廢渣堆成了一座座渣山。

修復後的白泥巴樑子。

由於土法煉鋅廢渣佔用大量土地進行堆存,對土地以及周邊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爲了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減輕廢渣對環境的影響,2016年,鐘山區申請獲得中央資金2800萬元對白泥巴樑子污染地進行治理。

“採取原位修復法治理,把原來固體廢棄物固定在原地,修建擋牆、排水溝、監測井、監測池,然後在鉛鋅廢渣上面覆蓋石灰石固定,再覆蓋30公分厚的粘土,在粘土上種草種樹。”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桑毅說。

記者在白泥巴樑子看到,曾經由鉛鋅廢渣堆成的一座座渣山,通過修復治理後,如今變成了一片片綠地。

鐘山區環保局污染防治科負責人畢建華介紹,鐘山區大灣鎮開化村(白泥巴樑子)鉛鋅廢渣污染綜合防治工程,結合比女街生態園的打造,2017年12月10日完成主體工程,種植了華山松、茶花、紫荊花、櫻花、桂花5種景觀樹進行土地恢復,大幅度減少了土法煉鋅廢渣中的鉛、鋅、鎘等重金屬對土壤和水的污染,有效改善了生活環境和區域環境質量,恢復土地生態功能。

據瞭解,我市歷史遺留重金屬鉛鋅廢渣總量約546.61萬噸756.67畝,其中已投入3950萬元完成治理235.2萬噸364.41畝;正在投入2030萬元治理235.17萬噸272.66畝。目前,4個在建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完工。

(來源:六盤水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