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鴻敏 龍羣 儲義

百舸爭流千帆競,策馬揚鞭正當時。

當下的九江經開區,處處湧動着改革攻堅、擔當實幹的發展熱潮,一個又一個項目建設紛至沓來、蓄勢成長,一棟又一棟廠房快速崛起、投產達標,一片又一片園區產業興旺、生機蓬勃……今年以來,九江經開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始終堅持“產業帶動、項目推動、創新驅動、港城聯動”的發展思路,以“重大項目見效年”活動爲主抓手,推動重大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全區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今年以來,九江經開區一棟又一棟廠房快速崛起、投產達標,保持了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

(記者 劉家 攝)(用手機QQ掃一掃照片,看精彩動圖)

這是一張漂亮的答卷:1∽9月份,全區完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76.9億元,同比增長16.1%;財政總收入109.3億元,同比增長24.3%;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外貿出口10.75億美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列全省國家級經開區第一方陣前列。在今年5月份商務部公佈的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覈評價結果中,九江經開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位列第84位,進位21名。

“九江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提出‘把經開區組團真正打造成爲全市發展火車頭’的要求,攻項目、壯產業、促改革、優環境,全力當好全市發展‘火車頭’,助力九江融入長江經濟帶,振興江西北大門,打造區域率先發展戰略高地。”副市長、九江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羅文江的話語擲地有聲。

圍繞產業抓項目,進一步打造產業高地

圍繞產業抓項目,是九江經開區實施“雙輪驅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九江經開區苦心孤詣,鍛造產業鏈,推進項目建設,演繹一出精彩的“鍛鏈記”。

九江經開區把招商引資作爲推動發展的生命線工程,着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大力實施“首位產業、首位培育、首位支持”工程,把電子電器產業作爲首位產業培育,把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作爲主導產業來打造,主動圍繞產業招項目,着力引進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引爆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另一方面,創新招商體制機制,推行招商機制市場化運作,完善招商顧問制度。

今年1∽10月份,九江經開區共引進了投資55億元的綠馳新能源汽車、投資30億元的科翔電子、投資10億元的旺磐智能設備製造等產業項目64個,總投資350.32億元,產業招商不斷呈現量質齊升的新局面。

從項目招引到投產達標,中間的程序一環緊扣一環。“我區對項目落地十分重視,明確時間節點,分批開工;明確責任分工,堅持‘六個一’責任機制,職能部門互相配合,推動項目儘快落地開工建設。”九江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葉心林介紹說,九江經開區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爲全區工作的頭等大事,力促已簽約項目全線開工建設,確保一批項目全面竣工投產,形成“一批項目簽約、一批項目開工、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的滾動發展局面。

記者在九江經開區各園區實地採訪,看到一幅幅項目建設的火熱畫面——

生益科技、德宏玻纖、騰訊雲計算大數據中心、跨境電商產業園等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巨石二期、愛升電路板、聚成金剛線等項目建成投產。

巨石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成功點火,年產35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建成投產,躋身全球第3大玻纖生產基地;德福科技把市場主流的8微米鋰電銅箔提升到6微米,經濟效益提升1.6倍;艾美特電器上線新款小家電產品19款,累計生產各類小家電385萬臺,實現產值8.2億元;TCL空調九江生產基地生產家用空調122萬臺,單月產量再創新高。

項目建設是拉動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加速器”。今年以來,九江經開區緊緊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創新項目調度機制,實行“分口、分類、分級”調度,做實做細項目開工前期準備,解決“項目等規劃、項目等審批、項目等落地”的問題。同時,建立完善重大項目督查工作機制,緊盯項目建設關鍵環節和重點節點,加密督查頻次,督促企業倒排工期、加快施工,特別是對項目休閒式施工,紀檢部門對項目責任人進行約談,大大加快了項目建設速度。截至9月底,該區已投產項目27個;仍在建項目39個,總投資336億元;第三批擬開工項目19個,總投資205.3億元。

夯實平臺優環境,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

投資10億元的上港集裝箱二期及滾裝碼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九江航運服務中心項目進展迅速;綜合保稅區成功獲批……今年以來,九江經開區把平臺作爲推動發展的載體,不斷強化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

今年以來,九江經開區重點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獲國務院批覆後,基礎設施全面啓動建設。目前,投資10億元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正在如火如荼建設,同時做好九江出口加工區現有區內企業的搬遷工作。同時,該區還將充分借鑑自貿區改革試驗成果,不斷推動發展平臺優化升級。

城西港區是九江經開區平臺建設的主陣地,今年以來,經開區持續推進城西港區三期開發,加快一批公共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區園區聯動共進、生產生活生態功能融合。

記者在城西港區看到,標準廠房、防洪排澇工程等正快速建設。永新泵站,港區二、三期道路交通信號設施,智慧港區一期,永安110KV變電站等項目已經完工。特別是永新泵站的建成使用,徹底解決了城西港區防洪排澇問題。同時加大項目用地平整和土地報批力度,今年以來,共平整土地8000餘畝、報批土地1267畝,保障了德宏工業、中部LED產業園、跨境電商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建設。

走在九江經開區各園區,彷彿置身公園之中,喬木、草坪層次分明,綠道縱橫其中。今年以來,九江經開區高質量推進生態園區建設,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着力實現園區環境景觀化、企業環保化、生產安全化、產業循環化、管理智能化“五化”同步。出口加工區沿高速公路路燈亮化工程、賽城湖景觀路綠道施工等項目全面完成,富和永安污水處理廠等項目順利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九江經開區堅持高標準打造長江“最美岸線”。今年以來,經開區結合生態園區改造工作,大力實施總投資11.7億元的14個項目打造“最美岸線”。其中,長江岸線濱江西大道段景觀工程、城西港區長江岸線整治一體化項目、城西港區生態園區園林景觀綠化工程、永新泵站、港區水系治理、港區一、二期污水管網改造等項目均已竣工或基本完工。加快推進閻家渡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同時,通過開展“清河行動”,排查出41家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其中關停10家,規範整頓20家,對沿長江兩處非法碼頭及泊位進行了拆除。投入500萬元,對城區3座泵站和官牌夾泄洪閘口進行了改造升級。

提升服務助發展,進一步營造“四最”環境

一個大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有力推進。九江經開區以不等、不靠、不拖的態度,雷厲風行,持續做好服務,全力以赴破解難題,完善配套,進一步營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發展環境,力促更多大項目、好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

今年,九江經開區深入開展“企業評園區、園區評部門”的“雙評”活動,着力解決園區服務企業、部門服務園區工作中作風不實、效率效能不高等問題。評議結果定期通報公示,與年終績效掛鉤,並採取組織措施。一年內連續兩次評議結果排名最後1名的園區、最後2名的部門,對其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並在年度工作會上作表態發言;對連續兩年評議排名最後1名的園區、最後2名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採取組織措施。與此同時,還進行嚴格紀律問責。對調查覈實的企業或園區舉報發現的影響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的人和事,由區紀檢監察機關依法依紀追究相關當事人責任。

一石激起千層浪。“雙評”活動的開展在全區引起了強烈反響。企業負責人對此舉表示歡迎,並表示“雙評”活動將賦予企業更大的話語權,進一步助推園區和區直部門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在政務服務方面,九江經開區作爲全省首批“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單位,“鬆綁”了100個審批事項,進一步激活創新創業活力;獲准複製上海“證照分離”改革經驗,將解決“辦證難”問題,企業辦證辦照審批以前需要3個多月的時間,現在最快只需要1天就可完成。

“營商環境再多的舉措也不爲過,再怎麼重視也都是值得的。我們必須持續加大力度,堅持問題導向,拿出硬措施,打造最優投資軟環境。”該區商務局負責同志表示說。

與此同時,九江經開區深入推進“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及時召開政企“茶敘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有力保障了項目推進和企業發展。今年以來,共解決企業反映的用電、用水、用工、融資等方面問題39個,園區企業累計降低成本約3.5億元。

中流擊水三千里,揚帆破浪正當時。新時代吹響新號角,九江經開區正踏上新徵程,融入長江經濟帶,致力綠色發展,奮力譜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嶄新篇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