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网点遍布广州的餐饮网红店,此前被离职高管爆料用变质猪肉和发霉大米配餐,每天卖出快餐上万份,送餐对象不仅有企业职工,还有学生和孤寡老人。经职能部门检查发现,该网红店在黄埔区经营点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被抽检的冷冻猪手粒中含有二代“瘦肉精”。

记者昨日从黄埔检察院获悉,涉案广州某某餐饮有限公司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黄埔区法院一审判处罚金2万元,该公司两名企业负责人一审分别被判处7个月和6个月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

同时,该餐饮公司还被判处支付销售价款10倍的赔偿金,共15872元,并在全国发行的报纸上登报向消费者赔礼道歉。

此外,食药监部门对该餐饮公司罚款人民币74.8万多元。

用变质肉与霉大米配餐

2018年年初,一位自称是广州某餐饮管理公司的前高层人员说自己所在的餐饮公司问题多多,经常用变质猪肉配餐。

这是一家网点遍布广州的网红店,近的有万孚工业园、广州科学城、老干所、京信公司,远的有天河棠德南小学、新塘的老人餐厅等等。他们探索的“团餐配送”模式,避开CBD,锁定工业园、创业园等近郊地区,长期供餐,锁定近郊人流集中区,每日配餐上万份。

2018年3月23日,相关职能部门对该家企业位于黄埔的经营点进行了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在黄埔区经营点无食品经营许可证,在对肉品的抽检中,发现冷冻猪手粒被检测出含有莱克多巴胺,也就是俗称的二代“瘦肉精”。

随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移送检方审查起诉。法院查明事实后,作出判决,该公司被一审判处罚金2万元,公司两名企业负责人一审分别被判处7个月和6个月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

提公益诉讼加强震慑力

黄埔检察院指出,该餐饮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但其生产、销售不合格的食品销售额有证据证明的仅有1587.2元。这本是一宗普通的刑事案件,但如果仅以刑事诉讼了事,最多被处以几万元罚金。此外,该案虽然销售额不高,但却危害着不特定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而消费者又很难提出集体诉讼。如果不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只会有更多的不良企业抱着侥幸心理,生产劣质食品谋取暴利。

根据法律赋予的公益诉讼职能,黄埔检察院决定从刑事、民事和行政多角度多管齐下,对本案提起公益诉讼。即在刑事上,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对该企业和相关负责人提起公诉。在提起公诉的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涉案餐饮公司支付法律规定的最高10倍的惩罚性赔偿,并公开向消费者赔礼道歉。这也是广州食品安全领域内首宗公益诉讼。此外,在行政上,依法督促黄埔区食药监局对区内从事集体用餐配送等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经营单位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对涉案餐饮公司无证经营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链接:奸商为啥爱用“瘦肉精”?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意外发现“瘦肉精”竟然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猪瘦肉比率。考虑到人们大都喜欢吃瘦肉,讨厌油腻的肥肉。这一情况让有瘦肉精有机会在禽畜身上“大展拳脚”。同时,因为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 、降低成本。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对养殖户来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瘦肉精”到底是什么?

其实瘦肉精不是一种特定物质。任何能够抑制动物脂肪的合成,促进瘦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称为“瘦肉精”。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食安办〔2011〕14号)规定的“瘦肉精”品种目录,主要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硫酸特布他林等。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它毒性大,内脏中残留多。莱克多巴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俗称β-兴奋剂)类化合物,是由美国制药公司研究出的毒性小、代谢快的克伦特罗替代品,属于第二代瘦肉精。因其具有调节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国外也称为蛋白质再分配剂(Repartitioner),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症和肌肉萎缩症等。

过量食用后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

人过量食用含“瘦肉精”物质后,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其症状与动物中毒症状相似,表现为肌肉震颤、四肢麻痹、心悸、腹痛、恶心、眩晕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更容易产生急性中毒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但一般来讲,常规剂量的“瘦肉精”类药物可在机体内被代谢并排出体外,不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国内外标准有何不同?

早在2002年,我国就已发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在动物养殖中使用。之后,2011年12月5日,我国发布公告(2011年第41号),要求即日起在我国境内禁止生产和销售莱克多巴胺。对于莱克多巴胺,除中国已禁用外,欧盟及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也已全面禁用,但美国、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认为畜禽饲喂莱克多巴胺可安全食用,原因是这些国家几乎不消费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更易残留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少量短期使用难以见效,若大量长期使用会出现畜产品残留的问题。当莱克多巴胺的使用量为临床使用量的5~10倍时,可以增加胴体蛋白质含量、减少脂肪组织,有效提高瘦肉率和饲料利用率。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莱克多巴胺在猪和牛中的最高残留量(MRL)标准均为:肌肉10微克/千克、脂肪10微克/千克、肝40微克/千克、肾90微克/千克,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1微克/千克。

检测并不难

目前,国际上普遍食用的检测“瘦肉精”的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E)和免疫分析技术(IA)。2001年,我国农业部首先组织制定了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标准,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而在日常检测中,用试剂条检测生猪猪尿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检测方法,其结果准确且只需要十几分钟便可以出结果,成本约为20元,但是该方法只能针对活猪。

日常购买需三看

一看肉色

一般含瘦肉精的猪肉肉色较深且异常鲜艳,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二看脂肪

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上;且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其猪肉后臀肌饱满突出,两侧腹股沟的脂肪层内毛细血管分布较密,甚至充血。

三看证明

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瘦肉精“该怎么“治”?

一是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将肉类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畜牧养殖者应在源头上严格禁止莱克多巴胺在养殖中的使用。加强对饲料生产流通过程的监控,以及对猪、牛、羊等养殖场的管理,推广简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

二是监管部门加强对进口肉类产品的监管

鉴于近年来我国畜肉进口量逐年增加,监管部门应在严控国内肉制品质量的同时,加强对进口肉类产品药物残留的监督抽查,严禁不合格肉类产品进入我国。

三是消费者要理性认识肉品的安全问题

国家食药监总局2014、2015年肉及肉制品的抽检合格率为96.6%,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特别是检出莱克多巴胺的个别批次产品都要求有关单位及时采取下架等措施,同时进行追根溯源,严格查处。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肉品安全问题,注重从正规渠道采购。同时,要关注本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抽检结果,不要购买监管部门公布的抽检不合格产品。

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青年网、中国搜索等

编辑:Jennifer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