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間越來越被重視,從單一的如廁功能到乾溼分離再到四式分離,一步步的改進,讓生活越來越便利。

乾溼分離的功能分類

從這些功能出發,可以根據自己衛生間的大小去設計。不要再抱怨你家的衛生間太小了,即使3㎡也是能做乾溼分離的。

乾溼分離的演變史:初級改造浴簾隔開淋浴區

浴簾隔水是小衛生間常用到的乾溼分離方式,爲了緩解空間小的硬傷,像浴簾這種具有彈性功能的遮擋方式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浴簾容易粘在身上也是一個bug,飛墨君這裏準備了2個小妙招,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1.換個思路,用浴簾擋住面池和馬桶,而不是把自己圍起來

這樣做能保護浴室櫃和馬桶不被水濺溼,但是,水還是會濺到浴簾外面靠近地面的部分。

2.浴簾+免安裝磁條擋水條

馬爸爸家去搜“磁條擋水條”“免安裝”等關鍵詞就有,安裝方法如下:

連玻璃膠都不用,免去了甲醛的危害。還有升級版帶磁條的,浴簾的底端被磁條吸住,解決浴簾總是粘身上的尷尬。

浴簾+擋水條200塊就能搞定,簡直就是省錢神器。浴簾的材質有:塑料、PVC、PEVA論質量是PEVA>PVC>塑料,當然,價格也是成正比的。

ps:浴簾可以換成玻璃隔斷或淋浴房,當然,都沒有浴簾的彈性空間大。

進階改造二式分離

把面池拿到外面,避免有人洗漱,有人如廁的尷尬,這個升級改造把乾溼空間徹底隔開,也是目前大部分人眼中的乾溼分離。

高級改造三式分離

三式分離除了能滿足乾溼分離的要求,還能使每個空間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一般有2種佈局:

1.分成浴室、如廁、洗漱區,如下圖。

這種分隔方式,如果用磨砂玻璃隔斷,會更顯空間寬敞,一般3~4.5㎡的衛生間是能做的。

2.分成浴室、家務區和如廁,如下圖。

圖①中,如廁區有獨立的門,浴室與家務區相連,洗澡時可直接把髒衣服扔進洗衣機。

圖②中,三個功能區都是相互獨立又隔而不斷的設計,更加人性化。

事實上,三式分離基本上已經把乾溼分離做到了極致。

終極改造四式分離

四式分離是把洗澡、上廁所、洗漱和洗衣家務這4種功能完全分離,也就是說要想4式分離,衛生間的面積必須足夠大,一般需要的空間是6~8㎡。

我們來看一下,各個功能區域的最小尺寸。

如廁區:這裏說的是單個馬桶不帶洗手池的廁所,加上牆體的尺寸是910mm *1365mm,最小尺寸是750mm *1385mm。

洗漱區:一般推薦洗面池+洗衣機的佈局方式,更方便日常活動動線。

以下佈局可供參考,最小的尺寸是1200mm*1650mm。如果是單一的洗面池,不放洗衣機,最小尺寸是850mm*1200mm。

浴室:一般是浴缸+淋浴,最小尺寸是1245mm*1650m。

門洞:高就不說了,根據自家的層高定;寬度在700mm~800mm。

衛生間改造注意事項:

1.能不改下水管就不改,避免堵塞。

2.如果真的要改下水管就改牆排,不用挖地。

3.馬桶跟下水管同理,要改就改牆排。

4.如果免不了挖地,地漏和洗手池的下水管更好改。

5.地漏應低於地面10mm左右,更有利於排水。

▲牆排馬桶

牆排馬桶不挑牆體,它有一個落地鋼架,直接砌半個輕牆體包住鋼架和排水管就行了。也可以直接嵌入原始輕牆體中,切記,承重牆體是不能動的。

衛生間防水的3個高度:

1.淋浴區≥1800mm

2.面池≥1000mm

3.其他區域高出地面300m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