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地理環境

宜賓市敘州區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金沙江、岷江下游的川滇結合部,東接宜賓市翠屏區、自貢市富順縣,西鄰屏山縣、樂山市沐川縣和犍爲縣,南倚高縣和雲南省水富縣、鹽津縣,北連自貢市榮縣。縣境南北長,東西窄,南北最大縱距108千米,東西最大橫距69千米,幅員面積2945.83平方千米,轄23鎮3鄉,535個村委會,5478個村民小組,50個社區居委會。縣城駐地柏溪鎮。金沙江、岷江由西向東橫貫全境而過,向東匯合後流入長江,千噸輪船經金沙江、長江黃金水道可通上海。距宜賓二級機場15千米、宜賓市城區13千米;縣境過境有內昆鐵路64千米、渝昆高速25千米、樂宜高速39.3千米,建設中成貴高鐵穿境38.6千米,形成水道、鐵路、公路、航空交通網絡。

敘州夜景

縣境地貌多樣,海拔在270—1418米間,以丘陵爲主,約佔幅員的3/4,森林覆蓋率40.37%,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年均氣溫18.5℃,2017年平均氣溫19.5℃;年總降水量962.5毫米;年總日照時數1288.7小時,全年氣溫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偏多。

今日敘州

歷史沿革

敘州區(原宜賓縣)是四川爲數不多的古縣(區)之一,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春秋戰國時,爲僰人聚居地,史稱“古僰國”,先後屬蜀郡。公元前270—前238年,李冰爲蜀郡守,把僰人(民族)聚居的“古僰國”置爲僰道,其治地在『馬湖江會』即今宜賓城區三江口,是宜賓縣縣級政區之始。公元前187年—前180年西漢高後年間,僰道由道改縣爲僰道縣,其境域即今宜賓市境大部屬其範圍。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僰道縣屬犍爲郡,至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爲郡由鄨縣(今遵義市西南)遷至僰道城,僰道城成爲郡、縣治所,即今宜賓市城區爲郡縣同治之所。歷西漢、東漢、今宜賓市境大部均在犍爲郡僰道縣境內。僰道縣除在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02年)後的三四十年間,曾一度荒廢外,一直爲犍爲郡屬縣直至齊時。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於原僰道縣置戎州,治所設今宜賓市城區。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取岷江又名“外江”之意,將原僰道縣地置爲外江縣,隸戎州,戎州建置不變,此爲今宜賓縣古稱外江縣的由來。戎州、外江縣治所不變同設今宜賓市城區。至隋,外江縣複名僰道縣。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稱敘州,僰道縣改爲宜賓縣沿襲至今已有2000多年。由隋至清,宜賓縣先後屬過犍爲郡、戎州、敘州、敘州路、敘州府統轄,並有2000多年時間爲郡、州、路、府縣的治所。1949年12月11日,宜賓縣和平解放,屬川南行政區宜賓專區。1965年7月1日,宜賓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原宜賓市(現翠屏區)縣府街遷駐柏溪鎮至今。

2018年7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宜賓市人民政府,經報國務院批准,撤銷宜賓縣,設立宜賓市敘州區。2018年9月12日,宜賓市敘州區正式掛牌成立。

歷代名人

敘州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燦爛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無數仁人志士,歷史上陸續吸引杜甫、蘇軾、黃庭堅、陸游等“詩聖”“文豪”留連於此。如謫居宜賓的黃庭堅襟懷曠達,不以貶謫爲意,常寄情山水發爲吟詠,如對縣境的荔枝贊吟道:“王公權家荔枝綠,廖致平家緑荔枝。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顆輕紅肌。潑醅葡萄未足數,堆盤馬乳不同時。誰能品此勝絕味?惟有老杜東樓詩。”黃庭堅在宜賓期間作詩53首,詞18首;此外,所作文章不少,《苦筍賦》《荔枝綠頌》《戎州舍利塔銘》《大雅堂記》《道臻師畫墨竹序》《南園遁翁廖君墓誌銘》等,博識文約,理深語顯,對後世影響深遠。

境內奔流不息的兩江水先後養育出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遠有宋朝一門三進士程公許、公說、公碩,其中程公許官至刑部尚書,有人品高潔、文章優美的明末人仕樊曙,愛民如子、有“清官第一”之號的樊垣,有抗清將領樊一衡,近有辛亥保路革命志士李晸熙,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近代工人運動領袖劉華,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川南農王鄭佑之、鄉村農民運動骨幹餘宏文,有抗戰時期川軍名將呂超,世界哲學大師唐君毅,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等歷史文化名人。

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

特色產業

敘州區農業資源豐富,糧油、生豬、肉兔、林竹爲四大特色農業產業;水能資源豐富,是長江經濟開發帶能源基地,境內水流徑流量22.9億立方米,水能儲量1040萬千瓦,可供發電625萬千瓦,是國家“西電東送”能源輸出地,總裝機容量達640萬千瓦的向家壩水電站是中國第三大水電站,復龍換流站和雙龍換流站是目前世界電壓等級最高的換流站;油樟資源富集,2017年已建成油樟基地31萬畝,年產樟油10000餘噸,綜合產值達14.8億元,佔全國的70%,素有“油樟王國”的稱號,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油樟名縣”稱號,國家工商總局覈准“宜賓油樟”爲國家地理標誌商標。敘州區工業園區是宜賓市重點建設的13個園區之一,也是四川省“51025”重點培育園區。綜合能源、機械製造、名優白酒、綠色食品、化工建材、戰略性新興產業6大支柱產業初具規模,2017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12戶,實現工業總產值452.7億元。

向家壩水電站

油樟園

世界樟海

風景名勝

敘州區山清水秀,名勝古蹟頗多,有衆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重要物資集散地與商業大鎮橫江古鎮,古代秦“五尺道”,漢“南夷道”,隋唐“石門道”穿鎮而過,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境內留存有漢晉和宋明崖墓,黃傘崖墓羣和石城山民族崖墓羣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城山摩崖石刻像內容豐富,形象逼真,堪稱一絕,石刻像反映出金沙江、關河流域的佛教文化。越溪河畔的漢代崖墓羣及摩崖畫像反映出儒家文化,古蹟處處可見,如元至明清時期的石室火葬墓羣及寺廟遺址,蟠龍書院原爲蟠龍寺,始建於北宋鹹平元年,明清兩代擴建。境內有以清幽奇險聞名,累爲古人讚譽的石城山,現爲省級森林公園;還有療養旅遊風景佳地的少娥湖,包家巖的丹霞地貌。現境內有文化旅遊名片:向家壩高峽平湖、石城山古鎮驛道、越溪河碧水福地、天宮山千年茶海。

橫江古鎮

鄉風民俗

境內金沙江、關河流域的崖墓和摩崖石刻像,既反映漢代農業生產技術、製陶、冶鑄、釀造等的高超水平,又表明音樂、舞蹈、雜技、雕刻等文化藝術已在民間盛行。境內漢人,多是自明清後從湖廣、閩粵等省移民的後裔,與當地土著居民長期雜居交融,成爲主體民族。在衣食、建築、待人接物上反映出境內獨有的三江流域(金沙江、岷江穿境而過匯成長江交相輝映)與荊楚、湖廣文化的特色,待客熱情、憨厚、豪爽、奔放。在勞動中產生的《關河號子》《石工號子》高亢激昂又低沉婉轉或俏皮詼諧,內容廣泛涉及人文地理、民風民俗等多個方面。《關河號子》《石工號子》先後獲優秀非遺節目。

關河號子

飲食方面,喜麻辣爲主的食物,逢年過節食“九大碗”“砂火鍋”,各種糕點小喫,如“柏溪潮糕”“喜捷砂仁糕”“泥溪芝麻糕”“橫江眉毛酥”“蕨溪蕎餅”“王場豆腐乾”“合什面”“白花桔紅”等。農閒時節或節慶日子,鄉鎮有各種龍燈、牛燈、獅燈、船燈、扭秧歌等表演,其中尤以觀音龍燈又名“觀音小彩龍”表演爲上乘,它集舞蹈、雜技、體育於一身並獲省級非物質文化名錄。

柏溪潮糕 橫江眉毛酥

泥溪芝麻糕 王場豆腐乾

觀音小彩龍

居住講究寬敞、堅實、乾爽,瓦房磚木結構,草房呢就是土牆竹椽,臨河修“吊腳樓”,臨街前店後房,四合院不臨街也不臨河,單家獨院很少。在民居建築方面,敘州的建築很有藝術特色,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集中西建築於一體的橫江鎮“朱家民居”,另外還有建築規模宏大、功能分區明確、屋宇高低錯落、造型豐富多姿的李場祥灣民居,還有保持完好的蕨溪鎮向家大院。

城市精神

敘州是改革名縣(區),上世紀90年代初創造以“國家轉讓產權,企業轉換機制,政府轉變職能,職工持股經營”爲核心的“宜賓經驗”,成爲全國聞名的中小企業改革名縣;2007年宜賓縣被列入四川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2011年在全市率先開展擴權強鎮試點工作,2013年在全市率先創新推行全城擴權強鎮。歷史與文化薈萃,自然與人文交融,傳承與創新並蓄,滋養了誠信、包容、智慧、勤勞的敘州兒女,形成敢於先想、勇於先試、善於先成“三先精神”。

城市榮譽

敘州是全國改革名縣(區)、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區)、國家“西電東送”能源輸出縣(區)、成渝經濟區重要組成縣(區)、向家壩水電站後勤基地縣(區),也是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和革命老區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