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編者按】《四川改革開放40週年大事記》是在省委、省政府重視支持下,四川省委改革辦、四川省地方誌辦科學規劃、協力推進完成的一項重大專題編纂項目。本書的編纂出版,是2018年四川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省系列紀念活動中率先實施完成的一項重大文化工程,爲全省各地、各類紀念活動的全面開展開了好頭、發了先聲。

自2018年11月17日起, “方誌四川”微信公衆號按年度發佈“四川改革開放40週年大事記”。今天發佈1978年四川改革開放大事記,歡迎關注!

1978年四川改革開放大事記

1978年1月

1月5日 省委發出《關於開展“一批兩整頓”運動的幾點意見》。意見確定,1978年工作中心是開展“一批兩整頓”,即以揭批“四人幫”爲綱,整黨整風,整頓企業和社隊。意見強調,要重點抓好縣以上領導班子的思想整頓、組織整頓,抓好企業和社隊的經營管理;注意落實黨的各項政策,搞好清查同“四人幫”篡黨奪權陰謀活動有牽連的人和事的工作。

1月7日 省委發出《關於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的情況報告》,要求1978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抓好科技戰線的整頓;把黨的工作重點放在技術革命上;做好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的籌建工作;調整體制,加強管理;建立科技幹部管理機構,進 一步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恢復各級科學技術協會,整頓農村四級農科網。

1月31日至2月2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出訪尼泊爾途經成都。2月1日,鄧小平聽取了省委的工作彙報,要求省委研究和清理農村政策、城市政策,自己範圍內能解決的,先解決一些。鄧小平指出,真正解決下鄉知識青年問題,歸根到底是城市工業發展,重工業發展以後,也要抓好輕工業、服務行業的發展,開闢門路容納勞動力,加強對工廠科技人員的培養。他強調要處理好農業問題和工業管理水平的問題;領導班子問題首先是要找好接班人。2月2日,鄧小平同到成都看望他的中共廣安縣委幹部談話,指出要不間斷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他強調農業生產既要看政策對不對,還要看基本建設搞得好不好、過不過硬;種子很重要,要建立種子的基地,確保種子經常更新。在成都期間,鄧小平連續觀看了成都市川劇團與四川省川劇團聯合演出的川劇傳統摺子戲,提出摺子戲可以公開演出,上廣播、上電視。由此,被禁錮了15年的傳統戲在四川率先開放;全國戲曲紛紛解禁,迎來了文化藝術的春天。

1978年2月1日,鄧小平參觀成都杜甫草堂,並題字留念(圖片來源:澎湃新聞網)

1月 廣漢縣金魚公社在全社116個生產隊把“包”字運用到農業生產責任制中,實行“分組作業、定產定工、超產獎勵”,亦即“包產到組”的責任制。廣漢縣委批轉了縣農林水電局《關於金魚公社整頓經營管理建立生產責任制的試點報告》,肯定了金魚公社率先建立生產責任制,實行包產到組的做法,並要求在全縣推廣。金魚公社的改革試點,得到省委高度關注。2月,省委明確提出,生產隊可以組織作業組,實行定額管理,建立定人員、定時間、定任務、定質量、定工分、超產獎勵的“五定”生產責任制。9月,根據省委領導意見,省委派出工作組到金魚公社調查總結。10月27日,省委辦公廳印發的第71期《工作簡報》,全面介紹了金魚公社包產到組的改革經驗,認爲這種辦法是可行的,提出各地、縣委可選擇有條件的社隊,參照金魚公社十一大隊九隊的辦法進行試點,摸索經驗。這是四川省發出的第一個突出“包”(包工包產到作業組)字並要求全面推廣的文件。省委實行“放寬政策”“休養生息”的方針,允許和鼓勵農民搞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業,支持農民搞包產到組。包產到組的改革在四川農村逐步推開。11月,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討論《關於加快農業發展問題的決定》(草案),“金魚經驗”以“聯產計酬”的形式被記入,後正式印發全國。12月16日和1979年1月1日,《人民日報》先後兩次載文,報道廣漢全縣農業普遍推廣金魚公社包產到組的做法和經驗。金魚公社成爲四川第一個實施包產到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公社,其改革創舉是中國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最早實踐之一,成爲四川農村改革的發端、全國農村改革的先導。

1979年2月20日,《四川日報》第3版發表短評《不要忌諱一個包字》。當時,把“包”字如此明確地作爲言論題目肯定性地進行報道評論的,在全國黨報中僅《四川日報》一家。一個多月後,即1979年3月15日的《人民日報》對包產到組和分田到組的做法進行批評後,引起各級強烈震動。對此,四川省委及時發出電話指示,明確政策沒有變,穩定了廣大幹羣情緒,保證了農業生產責任制健康發展(圖片來源:2018年11月6日《四川日報》)

1月 中共中央主辦的《紅旗》雜誌(1978年第1期)刊登了四川省委第一書記題爲《奮發努力 加快四川建設 爲國家爲人民多作貢獻》的文章。文章強調四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儘快搞好四川建設,對加快全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係十分重大。並提出了1978—1985年的奮鬥目標:到1985年,糧食畝產達到500公斤,總產量比1977年增加55%,社員平均分配收入比1977年增長80%;工業總產值比1977年增長1.8倍,基礎工業方面建成一個“大慶”、一個“鞍鋼”、四個“開灤”。

1958年創刊的《紅旗》雜誌(新華社 供圖)

1月 省委研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決定對部分學有所長、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專家,其配偶的“農轉非”問題予以特殊照顧。5月4日,中科院成都分院爲從北京中科院吸收150—170名科學技術人員,請求省委批准將500名科技人員家屬的農村戶口轉爲城市戶口。6日,省委常委會予以同意,首開全省科技人員家屬“農轉非”的先例。

1978年2月

2月5日 省委出臺《關於目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主要問題的規定》(又稱“十二條”),提出了當前急需清理落實的農村經濟政策。主要內容是:加強勞動管理,堅持按勞分配;嚴格財務管理制度;搞好生產計劃管理;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堅決保證社員分配兌現;減輕生產隊和社員負擔;以糧爲綱,發展多種經營;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獎勵耕牛發展,大力發展養豬業;積極興辦社隊企業;慎重對待基本覈算單位由生產小隊向大隊過渡;允許和鼓勵社員經營自留地和家庭副業。6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對四川全面清理認真落實農村經濟政策的情況作了報道。報道指出,四川省旗幟鮮明地撥亂反正,全面清理農村經濟政策,認真落實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黨在農村的經濟政策,有力地調動了廣大幹部和羣衆大幹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2月20日 成渝兩地文藝工作者座談會召開。省委宣佈,成立省文聯籌備組和各協會籌備小組。1980年6月16—25日,四川省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會議決定恢復省文聯,定名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會議通過《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章程》,選舉馬識途爲主席。省文代會期間,省劇協、音協、美協、舞協、民間文藝研究會等選出了新的領導機構,同時新成立了中國電影家協會四川分會、中國曲藝家協會四川分會、中國攝影家協會四川分會。此後,1982年10月和1987年4月,中國書法家協會四川分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四川分會也先後成立。

2月21—27日 四川省首次旅遊、僑務工作會議在成都東方紅賓館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旅遊工作會和僑務工作會精神,討論了四川落實開放旅遊事業的準備工作以及進一步搞好僑務工作等問題。4月,國旅成都分社成立,成爲四川省最早的出境旅遊組團社。6月6日,公安部、外交部、解放軍總參謀部、國家旅遊總局聯合發出通知,經中央批准,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及重慶至上海長江水域1978年可對外開放,萬縣、樂山、峨眉山1979年可對外開放。此後,四川逐步分批對外國人開放。1979年2月21日,省革委宣佈峨眉山對外開放。1988年3月20日,公安部宣佈,萬縣、雅安市、遂寧市列入對外國人開放地區。2004年12月,阿壩州金川、黑水、阿壩、壤塘4縣經國務院批准對外國人開放,四川民族地區的52個縣全部對外國人開放。至2017年,除樂山金口河區法定非開放區外,四川省各縣(市、區)全部對外國人開放,外國人持有效證件即可前往各地旅遊。

2月27日 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四川大學、重慶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四川礦業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四川醫學院和西南政法學院8所院校,成爲四川第一批恢復和辦好的全國重點院校。

1978年3月

3月10日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成立。該院前身爲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7月更名爲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7月西南分院撤銷,其所屬的在川6個研究機構下放四川省管理。成都分院由下放給四川的研究機構及1975年由劃歸中科院的光電技術研究所組成,受中科院和四川省雙重領導,以中科院爲主。

3月18—3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大會,號召“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並頒發了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四川省主持和參與的“人造金剛石鑽探技術研究”“四川涼山黑沙河泥石流及其綜合治理研究”“不定方程、數論變換和組合論、數論研究、點集拓撲、泛函分析的研究”等成果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現場(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院刊微信號)

1978年,鄧小平接見出席全國科學大會代表時,與數學家陳景潤握手(圖片來源:南方週末)

重溫經典—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的講話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代表合影

3月27日至4月2日 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在重慶召開。省委常委,省革委副主任,各市(地、州)委書記,省級各大口負責人共60人蔘加會議。會議根據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精神,結合四川實際情況,着重討論繼續抓好“一批兩整頓”,促進四川省工農業生產大上快上的問題,部署了當前工作。

3月29日 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院成立。

1978年4月

4月7日 省委提出整頓教育系統的意見,決定撤銷高校的革委會,實行校長分工負責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開展平反冤假錯案工作;解決教師“歸隊”問題,恢復評定教師職稱。

4月10日 省委召開大會,傳達全國科學大會精神。主會場設在成都東方紅大禮堂,同時設有33個分會場,22000多名省級機關幹部參加。省委要求全省幹部羣衆樹雄心、立壯志、爭上游、攀高峯,爲極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爲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而奮鬥。

同日 省委發出《改變領導體制和職稱問題的通知》,提出根據中共十一大和五屆全國人大的有關規定精神,爲了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適應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省委決定改變一些單位的領導體制和職稱,取消革命委員會、革命領導小組,恢復原建制名和職稱。

4月14日 國務院批准,成都氣象學校升格爲本科院校,更名爲成都氣象學院。此後,2000年9月28日,該校更名爲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由中國氣象局劃轉四川省。2015年4月,更名爲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至2018年,該校有航空港、龍泉2個校區,設17個學院,有2萬餘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2000餘名研究生。

4月 國務院決定恢復停辦的財經政法類院校,教育部決定在原成都大學保留的職工和部分校舍的基礎上恢復四川財經學院,系科設置有政治經濟學系、財政系、工業經濟系、會計系和統計系。當年,招收本科生356名。1980年1月1日起,四川財經學院移交中國人民銀行併成爲其直屬院校。1985年,四川財經學院更名爲西南財經大學。至2018年,學校已發展成爲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共培養16萬餘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

1978年5月

5月11日   《光明日報》刊登題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 文章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第一的觀點,指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任何理論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這篇文章在全國引發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省委立即佈置省委中心學習組、省政府機關、市(地、州)委中心學習組進行學習討論。隨着討論的深入,廣大黨員、幹部認識到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原則,意義重大;要科學不要迷信,要解放思想不要“兩個凡是”,要撥亂反正不要“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路線,成爲全省共識。10月13日,《四川日報》發表題爲《在理論、思想上來一個根本的撥亂反正》的文章,報道了四川省委召開的省、地、縣三級幹部會議開展真理標準討論的情況。會議指出,要解放思想,就必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理論上、思想上來一個根本的撥亂反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什麼辦法能夠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能夠最快地發展社會生產力,那纔是正確的,才符合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只有社會生產力發展了,才能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

5月  省委組織部、省科委根據省委指示精神,發出《關於組織用非所學科學技術人員歸隊的通知》,集中對用非所學的科技人員工作進行調整。通知規定,凡有真才實學而用非所學的科研、工程技術、農林牧技術、衛生技術人員和大中專學校教師,高等院校理、工、農、醫和外語等學科畢業生,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經過實踐、有顯著成績者,或其他有特殊專長、重要發明創造的人才都即行調整到學有所用的工作崗位上去。工作需要且本人能堅持工作的退休專家也安排歸隊。

1978年6月

6月1日   襄渝(襄樊—重慶)鐵路分段驗收合格,正式交付使用。 襄渝鐵路的東端與漢丹、焦枝鐵路銜接,中段經陽安鐵路與寶成鐵路相通,西端與成渝、川黔兩條鐵路及長江相連,全長916千米,是中國東西走向的又一條交通幹線,也是溝通中國西南和中南地區的交通幹線,具有政治、經濟和戰略意義。該線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興建,1973年10月19日全線接軌並開辦臨時客貨運業務。

1978年6月1日,襄渝鐵路建成投入使用(新華社 供圖)

6月14日  省委召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聯繫四川實際,集中批判了“兩個估計”,並就整頓和發展四川教育問題進行了討論。

6月21日 省委決定重建省人民檢察院。8月1日,內部開始辦公;10月1日,正式對外辦公,啓用公章。省檢察院於1954年11月成立,“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破壞。省檢察院重建後,根據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並頒行的《憲法》規定,報請省人大批准任命秦傳厚、王鏞等9人組成省檢察院第三屆檢察委員會。

6月28日 省委轉發省委組織部《關於全省審幹疑難案件研究座談會的情況報告》。指出,各地區、各單位必須切實清理積案,認真複查,抓緊落實黨的幹部政策。在複查中,凡是事實有出入,定性處理不恰當,或者有誣衊不實之詞的,都應本着“有錯必糾”的原則,實事求是地予以糾正。部分錯了部分糾正,全部錯了全部糾正,不抓辮子,不留尾巴。

1978年7月

7月20—30日 四川省科學大會在成都召開,會議主要內容是貫徹全國科學大會精神,動員全省人民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會議表彰了科技戰線上598個先進集體、307個先進個人、2261項優秀科技成果,討論了《四川省科學技術八年(1978—1985年)規劃(草案)》。“氟的污染及防治研究”“熱裂法炭黑”等成果獲四川省科學大會獎。會後,省科協和近40個自然科學學會陸續恢復或建立。

1978年8月

8月1日 四川電視臺正式建臺。該臺的前身爲成都電視臺,籌建於1958年8月,是全國籌建最早的4家電視臺之一,1971年7月劃歸省管。

8月8日 省委發出《關於命名大寨縣的決定》,命名溫江、廣漢、郫縣、什邡、巴中5個縣爲大寨縣。省委要求各級黨委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步伐,堅持六條標準,完成普及大寨縣的任務。到1980年,每個市(地、州)要建成1—3個夠標準的大寨縣。

8月10—11日 省委召開省級機關幹部大會,傳達全國農田基本建設會議精神。會議決定:四川1980年前主要大搞小型水利加噴灌,適當搞一些骨幹工程;1980年後在大搞中小水利的同時,多上一些骨幹工程,提高抗旱標準;加快改田改土步伐,要使四川省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農田由1977年年底的2200萬畝,在1980年達到3500萬畝,1985年達到6000萬畝;川西平原要建成“噸糧田”,川中淺丘地區要建成“綱要田”。

8月20—25日 四川省計劃生育先進代表會召開。會議指出,1977年,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76年的12.25‰下降到8.67‰,提前三年實現了國務院“五五”人口規劃的指標。大會提出,到1980年把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 以內。並表彰了先進,授予什邡、江津兩縣爲“計劃生育紅旗縣”稱號。

1978年9月

9月12日至10月1日 省委召開市(地、州)和縣委書記以及省直機關負責人會議。主題是總結經驗,學習先進,解放思想,加快全省農業的發展。會上介紹了廣漢縣金魚公社率先實行“包產到組”的經驗。會議期間,省委第一書記率領與會人員組成考察學習團赴江蘇、上海考察社隊企業,學習經驗。

9月 成都市公共汽車公司小汽車出租站成立。這是繼20世紀50年代出租車業在成都停辦後的首次恢復。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重慶市第一家專業出租汽車公司也正式營業。四川汽車出租業由此開始起步發展。

9月 因四川天然氣預期儲量與可採儲量相差甚遠,國務院決定停建川漢輸氣管線。川漢輸氣管線是從重慶至武漢的天然氣輸氣管線,全長1000千米,於1975年開建。

9月 中國唯一的部屬沼氣專業研究機構——成都沼氣科學研究所建立。該所是中國沼氣領域集研究、技術開發和培訓於一體的國家級科研機構。1983年,更名爲農牧漁業部成都沼氣科學研究所;1988年,更名爲農業部成都沼氣科學研究所;1996年,更名爲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並於1997年劃歸中國農業科學院管理。

1978年10月

10月3—12日 省委召開少數民族地區工作會議。會議着重討論如何進一步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優勢,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步伐,特別是畜牧業和林業建設的步伐問題。會議指出,全省少數民族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要善於抓住這些有利條件,充分調動少數民族的積極性,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宜牧地區實行以牧爲主、多種經營的方針;宜林地區實行以林爲主、農林牧副全面發展的方針,把少數民族地區建設成爲現代化牧業和林業基地。會議要求,林業生產要貫徹“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主要辦好省屬林業企業的同時,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積極性,依靠少數民族羣衆大辦林業。會議還討論了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五小”工業有關政策的問題。

10月4日 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西昌地區建制。將西昌地區的西昌縣、德昌縣、冕寧縣、會理縣、寧南縣、會東縣和鹽源彝族自治縣、木里藏族自治縣等合併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將西昌地區的米易、鹽邊兩縣劃歸渡口市領導,仍保留縣的建制。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由昭覺縣遷駐西昌縣。

10月10日 省委發出《關於縣和縣以上黨委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通知》。通知決定,縣和縣以上各級黨委,凡是還沒有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都應當把紀律檢查機構從組織部分出來,儘快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籌備機構。最近準備召開黨代會的市、州、縣,應當按照《黨章》規定,由同級黨的委員會選舉產生紀律檢查委員會;最近不準備召開黨代會的市、州、縣,應當先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籌備組。籌備組行使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職權。爲了加強黨委對紀檢工作的領導,各級紀委應當由同級黨委的一名書記或常委兼任紀委書記。

10月21日 省委第一書記到寧江機牀廠座談,首次提出企業需要什麼權力才能使生產儘快發展的問題。當月,省委決定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方面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允許企業在國家計劃之外自主安排生產,可以採購所需物資,多渠道銷售自己的產品,在企業增收時可以提取不同比例的利潤留成自行支配,並首選重慶鋼鐵公司、成都無縫鋼管廠、寧江機牀廠、四川化工廠、新都縣氮肥廠、四川第一棉紡印染廠6家企業(又稱“老六戶”)進行試點。試點企業逐個覈定利潤指標,規定當年增產增收的目標,在年終完成計劃後提留少量的利潤作爲企業基金,並允許給職工發放少量獎金。經過3個月的實踐,6家企業利潤普遍獲得較大增長。這是新時期中國最早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嘗試,國有企業改革的序幕由此拉開。

10月 位於汶川境內的漁子溪二級水電站開工建設。電站是四川能源建設重點項目之一,總裝機容量16萬千瓦,年發電量8.9億千瓦時。1986年5月14日,裝機容量4萬千瓦的一號機組併網發電運行。1988年,電站全部建成。

漁子溪二級水電站(圖片來自網絡)

1978年11月

11月2日 省革委召開慶功大會,命名四川省女子排球隊爲“刻苦訓練頑強戰鬥運動隊”,授予獎旗一面,記集體二等功一次,突破性地獎勵每人280元獎金,在全國體育界引起轟動。

11月11日 省川劇團在省人大小禮堂演出,在成都視察工作的中央軍委副主席聶榮臻到場觀看。他在接見演員時指出,要利用電影、錄像等現代技術搶救川劇。遵照這一指示,文化廳一方面對全省名老藝人進行錄音錄像,發掘優秀傳統劇目;另一方面抓川劇創作演出和改革,注意培養選拔川劇藝術接班人。

11月 成都人民商場、重慶百貨商店和重慶飯店開始進行商業企業擴大自主權的試點。

11月 重慶中級法院在全國率先組建經濟審判庭,專門審理各類經濟案件。至1985年,全省各級法院都相繼建立了經濟審判庭,開展對經濟糾紛案件的審理工作,通過經濟糾紛案件的審判,用法律手段調整經濟關係。

11月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大竹縣召開全國集市貿易座談會。會議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集市貿易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根據國務院副總理陳雲提出的社會主義統一市場的思想,肯定集市貿易屬於社會主義範疇,提出了恢復集市貿易和“管而不死、活而不亂”的管理方針。四川集市貿易由此逐步“重新開放”。

11月 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工作會議演出的四川省川劇赴京彙報演出團演員。

1978年12月

12月13日 經中共中央批准,朱德故居紀念館開始興建。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朱家大灣,是朱德故里景區的組成部分。1992年8月1日,朱德故居落成開館,鄧小平題寫館名。2005年6月23日,朱德故居、誕生地復原維修工程啓動;2006年3月,工程全面完成。2016年12月,朱德故居紀念館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鄧小平題寫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館名(圖片來自網絡)

12月18—22日 具有重大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開啓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四川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故鄉,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發源地和先行省份之一,四川解放思想、敢爲人先,自此開啓了跨越發展的嶄新篇章。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會見南斯拉夫客人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和安徽省是帶頭贊成改革的省,並提到就是根據這兩省積累的經驗,制定了改革的方針政策。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陳雲和鄧小平(圖片來源:中國政協網)

十一屆三中全會珍貴歷史瞬間

12月24日 省委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並聯系實際,回顧過去,展望將來。決心抓住這一機遇,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把四川的經濟建設搞上去。

1978年   鄧小平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年度風雲人物”,併成爲《時代》週刊封面人物。

1978年12月25日,鄧小平的頭像與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同時出現在《時代》週刊的封面上(圖片來自網絡)

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時代》週刊說,鄧小平獲選爲1978年度風雲人物是因爲鄧小平把中國的大門向世界打開了,讓中國走向世界,同時讓世界走進中國(圖片來自網絡)

1978年  1977、1978兩屆高考考生分別在春季、秋季入學。從1971年起,全國各大中專院校開始陸續恢復招生,實行從工人、農民、軍隊、知識青年中推薦學員,保送到大專院校學習的政策。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國招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恢復高考制度。 12月11—13日,“文化大革命”後第一次高考舉行。當年四川有61.2萬人參加高考,佔全國570萬考生的10.7%。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圖片來源:蕪湖檔案微信號)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宣佈恢復高考,全國上下一片歡騰(圖片來自網絡)

1978年 全省區別不同地區的經濟和文化教育狀況,開始對中學的設點佈局進行了整頓,壓縮了一些師資、設備等辦學條件很差、無法達到中學(包括小學“戴帽初中”)應有教學質量的學校。

1978年 省委作出《關於加速發展社隊企業的決定》,確定由省長兼任省社隊企業局局長,各地政府一把手兼任社隊企業局主要領導;決定將二輕局與社隊企業局合併,把在農村的5375個二輕企業、15萬名職工及5.4億元資產劃歸人民公社管理。此前,1977年4月,省委批准組建“四川省社隊企業局”。1984年,根據中共中央4號文件精神,“社隊企業”統一改稱“鄉鎮企業”。2000年7月7日,四川省鄉鎮企業局成立,受權管理全省鄉鎮企業。

1978年 嘉陵機器廠開始探索民用摩托車生產的路子。1979年,製造出中國第一輛民用摩托車——CJ50型摩托車。1981年,嘉陵廠與本田簽署技術合作合同,在中國市場合作生產CJ50型摩托車,本田負責技術和部分零件的提供,嘉陵負責生產銷售。1982年,CJ50型摩托車在春季廣交會參展,經香港地區客商代理出口國際市場,成爲中國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摩托車。

嘉陵CJ50型,中國第一輛民用摩托車(圖片來自網絡)

1978年 全省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有2600萬人,絕對貧困發生率爲39.9%。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改革開放40年來,全省扶貧脫貧事業取得顯著成就,大體可分爲5個階段。1979—1985年,四川省率先推行土地“大包乾”的農村改革,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普遍性貧困狀況得以徹底改變。全省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減至1509萬人,絕對貧困發生率降至22.8%。1986—1993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範圍開展大規模扶貧開發工作,確立了開發式扶貧方針。全省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減至877萬人,絕對貧困發生率降至12.7%。1994—2000年,四川省制定並實施《四川省七一一八扶貧攻堅計劃》,連續7年大打扶貧攻堅戰;至2000年底,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減至308.2萬人,絕對貧困發生率降至4.4%。2001—2013年,全省扶貧開發進入新階段。省委、省政府印發10年扶貧開發規劃,實施系列扶貧工程,把“四大片區”作爲主戰場,要求貧困地區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至2013年底,全省有貧困縣88個、貧困村11501個、貧困人口625萬人,貧困發生率9.6%。2014年,四川省扶貧工作進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階段。2015年7月,省委作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全省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爲最大政治責任,狠下“繡花”功夫,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至2017年底,全省貧困人口減少到17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 2.7%;2016-2017年,實現20個貧困縣摘帽、6206個貧困村退出。

來源:《四川改革開放40週年大事記》(2018年9月方誌出版社出版)

配圖: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發佈文章的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爲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