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改革开放40年

40名党报记者40天接力报道⑩

四次变址的深意

YMG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王兆鹏

冬日的清晨,烟台文化中心西首的烟台博物馆前,人头攒动,车流如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博物馆的原址就是最早的烟台展览馆,1995年、1996年曾连续举办两届东亚城市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昨天,中国(烟台)亚太国际贸易中心副主任于立臣站在文化中心广场上告诉记者,“这在当时是我市唯一一个具备举办大型展会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见证烟台开放历史的一个原点。”

       在于立臣的记忆里,东亚城市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规模和层次都很高,“两届展会累计签署合同协议外资额接近10亿美元,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他向记者介绍说,自东亚城交会后,韩国大宇、首钢电装、斗山机械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项目相继落户烟台,构筑起烟台机械制造业最早的“龙骨”。

       此后不久,烟台迎来了堪称开启我市全球化步伐的重要展会——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这次举办地点选在了当时的烟台国际商城,就是现在百盛商场大楼的位置。”于立臣说,“当时可谓是多方支持,广泛动员,全民迎盛会。”不仅烟台重视,甚至省政府都召开相关会议,强调要把博览会作为全省加快对外开放的大事来抓。

       1997年6月6日,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在烟台国际商城隆重开幕,18个APEC成员齐聚,参展企业1000多家,最终签定协议和意向303个,总投资26.4亿美元。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博览会题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大会。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杰克·惠特尔顿参加大会。 “烟台人民以自己的巨大努力,把本次博览会组织得非常成功。如果打分的话,我给打满分。”霍克在会后这样高度评价烟台。

       烟台与APEC的“情缘”,就此深种。伴随着开放程度的深入和办会规模的扩大,我市首个专业性会展馆——烟台滨海国际会展馆应时而生。烟台与世界沟通的舞台地址,迎来了第三次变更。

      “烟台滨海国际会展馆,就是现在旅游大世界的前身。”于立臣说。1998年10月8日,第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盛大开幕,APEC大家庭在这里举行了由18个成员增至21个成员后的首次经贸盛会。2001年6月9日,第二届APEC投资博览会又在这里举行。这次会议是APEC中国活动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作为APEC活动东道主举办的首次重大经贸活动。时任国务委员吴仪宣布会议开幕。新西兰前总理詹妮·希普利作为APEC的知名人士应邀出席了开幕式。APEC21个成员全部派代表团参会,实现了APEC成员的大团聚。2004年6月15日,APEC电子商务博览会在烟台国际会展馆APEC广场开幕,烟台签约利用外资项目58个,合同、协议外资额4.57亿美元。

       四次APEC盛会在烟台大获成功,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其他会议从此对烟台“青睐有加”。这个过程,当时的烟台滨海国际会展馆无疑“功不可没”。

       进入新世纪,烟台承办国际经贸活动的场馆迎来了第四次“变址”。2006年,展览面积40000平米的烟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馆,成为烟台会展经济的龙头和大型经贸展会的“主场”。目前,每年举行大型展会四十场左右。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三天会期累计意向成交额达13.2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一展烟台对外开放的活力与魅力。

       从烟台展览馆到烟台国际商城,再从烟台滨海国际会展馆到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四个经贸会议场馆地址的变更,折射的,是烟台改革开放的四次跨越,见证的,是烟台对外开放空间与境界的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欢迎和鼓励各经济体特别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企业来华投资兴业,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朋友越多,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就越兴旺、越发达。

       烟台会展中心四次变址的深意,正在于此:贸易伙伴更多,投资领域更广,全球化程度更深,开放视野更广阔。

来源:烟台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