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双十一的落幕,相信不少朋友都陆续开始收到开心「剁」的包裹,但随着新物品的快递一件件到来,陈年旧物该如何处置也成了一个问题。在「断舍离」信念的支撑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瞄向二手交易平台。

本着既环保又能回收成本的原则,大家到二手交易平台出售自己的闲置的物品。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二手交易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故意为卖家「挖坑」骗取财物的现象。

而近日,湖南卫视主持人沈梦辰在出售自己的物品时便被「坑」了。在交易过程中买家以其未开通二手交易为由,提供了一张「假」客服二维码,但此前,沈梦辰并未遇到过这种问题。

(图片来源:沈梦辰微博)

在买家的催促下,她扫了买家给的二维码来到一个闲鱼的假客服页面,假客服提供了一个二维码需要其支付 3000 元定金,并称为其在闲鱼后台开通二手交易,但在沈梦辰汇款之后,「假」客服表示还是不能开通二手交易,原因是用户闲鱼 ID 没有更新,需要更新,又抛出一张二维码需要支付 6000 元,这时沈梦辰才意识到自己上受骗。

(图片来源:沈梦辰微博)

其实在二手交易中的「坑」远不止这种。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盘点一下,对卖家而言二手交易平台上常见的「坑」以及简单的避免措施。

一、到手刀

到手刀的意思是买家收货后,抓住了卖家怕麻烦的心理进行砍价。大多表现为,买家看过卖家的描述后,交流非常具体甚至是比较愉快,但当买家收到货后,以各种理由表达与卖家的实物描述不符,而且不愿意积极沟通,提出赔偿甚至是申请淘宝介入要求退货,而卖家也会因为麻烦、未保留充足地证据甚至是担心过程中货物被调包的麻烦而按照买家的要求返还一部分款项。

在遇上这种情况之前,卖家在上架物品前可以尽量将物品的真实状况如实描述,并且上传清晰且具体的产品图片,让买家在购买前充分了解产品信息。而在发货之前可以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产品的状况,以及快递包装时的状况。这样一来即便后期有纠纷需要淘宝小二介入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

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纠纷是为了「到手刀」而「到手刀」,可能买家发现了卖家未发现的一些问题,这时更需要双方积极沟通,磋商出一套满足双方的方案。

二、索要微信要求外部交易

陌生买家会先与卖家经过简单的沟通,并坚持要购买卖家的商品,后期再以不经常登陆闲鱼或者不能闲鱼支付为由索要卖家电话和微信,并要求通过银行卡等其他途径付款,届时将通过个人手机号发送一条多于卖家商品价格的付款短信,并要求卖家退还多余部分。而当用户未注意到发送人的号码,仅看短信内容时便容易上当。

另外,还有一些买家在与卖家沟通的过程中会向用户发送不明的连接或者二维码要求卖家扫描,并通过钓鱼网站骗取用户钱财。

其实大部分的二手交易网站目前都有自家的沟通机制,基本不会建议用户在本平台之外进行交易,而且在沟通过程中出现其他聊天应用的关键词后,系统将自动提醒用户。一方面是因为脱离了当前的平台,用户将不再受「保护」;另一方面,不利于事后用户纠纷的解决。因此,在二手物品交易的过程中只在当前平台沟通并且进行交易可以减少被「坑」的风险。

三、退货调包、低价换拍

「退货调包」一般都是有准备而来,当一些心术不正的买家收到货后,以货物不符或不喜欢等理由要求退货,并表示愿意主动承担运费。但在退货过程中将原物品调包成受到破坏的同类物品或者其他物品。当卖家收到货之后进行「扯皮」,拒不承认物品已被调包,加之二手交易过程中并没用保证金等,只有通过官方介入才能解决。

「低价换拍」主要存在于两款物品之间,一般会有卖家会以当前经济状况为理由但又想要买其他卖家的物品,这时候他们会问其他卖家是否支持换拍。当两者互相了解和协商后,将各自的物品改成相同的价格(1 元换拍),之后两人再互拍。而在发货过程中,骗方将发出与之前不符的产品,这样一来即便在另一方收货后发现有问题申请维权,也仅能拿到拍物品时所用的钱款。

因此,在二手交易的过程中,卖家可尽量挑选信用比较高的对象进行交易,在描述产品信息时做到全面且真实,并在发货过程中记录相关的内容。

当然,二手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坑」也不止这些,但也不需要惊慌,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在用户沟通的系统中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识别提醒买卖双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尾巴们在二手交易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坑」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