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当初不选择背叛,曾经出卖肉体背叛家庭是为了自己的演绎事业,现在用丈夫的生命换取自由,一错再错,错无可错,只能自杀了。所以,当秘密警察撬开地板的时候,她不仅仅无法面对丈夫,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这个破碎的自己,最终选择结束生命来逃避。

《窃听风暴》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一部献给好人的协奏曲

首先,影片讲述在民主德国时期,中央对人民的监控无处不在,一个本来对中央无比忠诚的监听专家因监听一个文学家发现了中央的败坏,对这个文学家产生同情并最终帮助他揭穿中央的恶行。

整个影片就像德国一样,很工整,从色彩、剪辑、运镜等都感觉像一个四四方方的铁块,但最后却能表现出人性的伟大,很令人感动。

主角虽然是一个话少,没啥表情的人,但他的心里变化刻画的很细致,也反映了民主德国制度的残酷。

其次,影片中女主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或者是趋于崩溃的状态。

最深的绝望,最可怕的恐惧就是无论是善意的选择,还是背叛灵魂出卖肉体都完全掌握在体制的手中。所以意志的崩溃驱使她交代了丈夫的秘密,打字机的位置。

这一刻也许她彻底选择了投降,选择了利己,把丈夫连同他的秘密交给了当权者,以换取自己的事业与自由,或许没有丈夫,自己能开始新生活。

很快安全局又来搜查,一个措手不及。

但结果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掀开地板时,作家是惊讶,不解,难以置信,他从未想过会被妻子背叛。

安全局什么都没找到,为自己找了理由灰溜溜地撤离了。

女主此时心态最复杂,如果有证据,自己可能就过上了新的生活,但却没有,是卫斯勒耍了自己吗?

丈夫是"无罪"的,今后怎样面对他?还能重来吗?

如果当初不选择背叛,曾经出卖肉体背叛家庭是为了自己的演绎事业,现在用丈夫的生命换取自由,一错再错,错无可错,只能自杀了。

导演或许是想通过卫斯勒与女主表达,在极端的环境也会有人性的光辉,而背叛与出卖不一定换来新生,心灵的折磨会让自己成为体制的牺牲品。

一个作家,被最亲近的人出卖了,却被监听他的陌生人付出代价拯救了,于是把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了人性上。我以为,作家妻子和陌生人的做法都是可以理解的,无所谓对错。

对于当事者来说,做出了相应的选择就应该有承担相应后果的心理准备。作家妻子认为自己深爱着丈夫,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站在丈夫身边。

可是当自己被秘密警察抓住,可能面临处决或者永远告别自己深爱的舞台生涯的时候,她选择了告发丈夫。

她以为,自己的作为可以保住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生活依然可以继续。

然而,当秘密警察上门搜查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无法承担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于是冲出门迎向了飞驰而来的汽车。

影片中的女主是深爱着丈夫的,观众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她自己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但是,当她告发丈夫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她所认为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换言之,她过去所深信的价值破碎了,而且再也无法重组。

就算她最后活了下来,丈夫原谅了她,她依然拼凑不出过去所坚信的价值。

她在告发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哪怕她最终重返了舞台,她所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不复存在。

所以,当秘密警察撬开地板的时候,她不仅仅无法面对丈夫,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这个破碎的自己,最终选择结束生命来逃避。

而陌生的监听者,本该是作家的敌人,却最终帮助了他。他告诉自己"我就帮你这一次",可是帮了这一次,就再也无法停下来了。

最后,这部电影的拍摄场地大多取景于前东德的真实地点,唯独监狱博物馆不允许他们在那里进行拍摄。

因为这部电影不符合史实,馆长说:"当年的东德,没有一个像卫斯勒一样的秘密警察!"刚刚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颤了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