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當初不選擇背叛,曾經出賣肉體背叛家庭是爲了自己的演繹事業,現在用丈夫的生命換取自由,一錯再錯,錯無可錯,只能自殺了。所以,當祕密警察撬開地板的時候,她不僅僅無法面對丈夫,更重要的是無法面對這個破碎的自己,最終選擇結束生命來逃避。

《竊聽風暴》講述了一個好的故事,一部獻給好人的協奏曲

首先,影片講述在民主德國時期,中央對人民的監控無處不在,一個本來對中央無比忠誠的監聽專家因監聽一個文學家發現了中央的敗壞,對這個文學家產生同情並最終幫助他揭穿中央的惡行。

整個影片就像德國一樣,很工整,從色彩、剪輯、運鏡等都感覺像一個四四方方的鐵塊,但最後卻能表現出人性的偉大,很令人感動。

主角雖然是一個話少,沒啥表情的人,但他的心裏變化刻畫的很細緻,也反映了民主德國制度的殘酷。

其次,影片中女主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或者是趨於崩潰的狀態。

最深的絕望,最可怕的恐懼就是無論是善意的選擇,還是背叛靈魂出賣肉體都完全掌握在體制的手中。所以意志的崩潰驅使她交代了丈夫的祕密,打字機的位置。

這一刻也許她徹底選擇了投降,選擇了利己,把丈夫連同他的祕密交給了當權者,以換取自己的事業與自由,或許沒有丈夫,自己能開始新生活。

很快安全局又來搜查,一個措手不及。

但結果出乎在場所有人的意料:掀開地板時,作家是驚訝,不解,難以置信,他從未想過會被妻子背叛。

安全局什麼都沒找到,爲自己找了理由灰溜溜地撤離了。

女主此時心態最複雜,如果有證據,自己可能就過上了新的生活,但卻沒有,是衛斯勒耍了自己嗎?

丈夫是"無罪"的,今後怎樣面對他?還能重來嗎?

如果當初不選擇背叛,曾經出賣肉體背叛家庭是爲了自己的演繹事業,現在用丈夫的生命換取自由,一錯再錯,錯無可錯,只能自殺了。

導演或許是想通過衛斯勒與女主表達,在極端的環境也會有人性的光輝,而背叛與出賣不一定換來新生,心靈的折磨會讓自己成爲體制的犧牲品。

一個作家,被最親近的人出賣了,卻被監聽他的陌生人付出代價拯救了,於是把問題的焦點集中在了人性上。我以爲,作家妻子和陌生人的做法都是可以理解的,無所謂對錯。

對於當事者來說,做出了相應的選擇就應該有承擔相應後果的心理準備。作家妻子認爲自己深愛着丈夫,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會站在丈夫身邊。

可是當自己被祕密警察抓住,可能面臨處決或者永遠告別自己深愛的舞臺生涯的時候,她選擇了告發丈夫。

她以爲,自己的作爲可以保住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生活依然可以繼續。

然而,當祕密警察上門搜查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無法承擔所作所爲帶來的後果,於是衝出門迎向了飛馳而來的汽車。

影片中的女主是深愛着丈夫的,觀衆可以看出這一點,而她自己對此也是深信不疑的。但是,當她告發丈夫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她所認爲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換言之,她過去所深信的價值破碎了,而且再也無法重組。

就算她最後活了下來,丈夫原諒了她,她依然拼湊不出過去所堅信的價值。

她在告發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哪怕她最終重返了舞臺,她所賴以生存的基礎也不復存在。

所以,當祕密警察撬開地板的時候,她不僅僅無法面對丈夫,更重要的是無法面對這個破碎的自己,最終選擇結束生命來逃避。

而陌生的監聽者,本該是作家的敵人,卻最終幫助了他。他告訴自己"我就幫你這一次",可是幫了這一次,就再也無法停下來了。

最後,這部電影的拍攝場地大多取景於前東德的真實地點,唯獨監獄博物館不允許他們在那裏進行拍攝。

因爲這部電影不符合史實,館長說:"當年的東德,沒有一個像衛斯勒一樣的祕密警察!"剛剛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是顫了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