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继续南侵,华北危急。珍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宝物的故宫,成为了日寇劫掠的重要对象。为保护国宝免遭兵燹,博物院部分专家提出了让宝物南迁的公开请求。

蔡元培

请求发出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也引来了众多人士的反对。广大民众认为日军进不了北平,宝物南迁大费周章,浪费人力物力很不值当。当局高层如孙科等人也反对南迁,原因是此时应该将精力拿去抵御日寇,迁移文物属于舍本逐末,弄不好会失去民心。

一些著名的文化学者也纷纷反对宝物南迁,如鲁迅、胡适等人,鲁迅曾写了一首诗讽刺宝物南迁:“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故宫博物院

胡适也反对宝物南迁,他的理由有三点:一是北平有很多国际人士,日本人不敢乱来;二是故宫宝物数量巨大,一旦宝物出去丢失怎么办?三是这些宝物运出去后存在哪里?还是不要动的好,原地保存。

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吴敬恒也反对南迁,他认为抗战才是大局,宝物属于旧物,是无用之物。为了这些无用之物争来争去没有必要,他还举例说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德国将中国的天文仪偷走,战争胜利后德国不也全部还回来了?所以这些东西没有必要去担心。

日军占领故宫

在当时的情况下,反对南迁的人占了大多数。就在战火烧到城墙之下,宝物危在旦夕之时,另外一位元老级人物站了出来,力挺宝物南迁。此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蔡元培。

蔡元培是当时力主宝物南迁第一人,也最有影响力。蔡元培认为:日寇贪婪,狼子野心,对中国宝物垂涎已久,若不及时运走,故宫将成第二个圆明园,我等也将成为千古罪人。

故宫宝物迁移

蔡元培以自己在国内文教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动员全国文教系统内的专家、教授甚至教员等一起行动,纷纷为保护国宝奔走,与反对者辩论将反对的声音压了下去。南京方面最终被蔡元培感动,于是让蔡元培担任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全权负责宝物南迁,所有物资、人力等由他调配。

1933年3月6日,第一批宝物1054箱成功运到了上海,这批宝物中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四库全书》等国宝。5月26日,第五批宝物共2118箱运到南京。

故宫宝物迁移

蔡元培坐镇北平指挥宝物南迁,又时常到南京、上海等地察看宝物存库情况。“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攻入北平,蔡元培这才离开北平南下。而此时,故宫的大量国宝早已经运到南方,避免了一场灾难。

“淞沪会战”爆发后,蔡元培又将南迁上海、南京的国宝转移到贵阳、巴县、重庆、乐山、成都等地,国宝大迁移历经了坎坷和波折,但幸运的是躲过了日寇的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宝才从西部深山之中全数运往南京。

故宫镇馆之宝(乾隆金瓯永固杯)

为保护国宝南迁,蔡元培呕心沥血、夙兴夜寐,最终病倒,他曾告诉家人:此生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看到日寇投降,国宝归来,返回故宫。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就在国宝转运西部偏远山区之时,蔡元培于1940年5月3日在香港病逝,未能目睹国宝归来,成为了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故宫博物院现状

蔡元培力排众议,挺身救国宝的壮举,为保护国宝做出了贡献,他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他的事迹值得后人铭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