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審覈歷程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油田第二中學 魏紅巖

一、教務主任的審覈

教務主任將連續三年的教學成績進行排列審覈,看每學年兩個期末的成績在油田區域的大排名,按照表格上的要求,如果有中考先按照中考成績排名打16分,因爲學生是生源最差的邊遠學校,能考高中的孩子幾乎都轉走了,剩下的有3,、4個學習好點的,教學的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中考班級應該比較辛苦,起早貪黑,7:20到校早自習給學生拔高,下午放學還要給中差生輔導,結果還不如教非畢業班老師得的分數高,這是啥考評方案?即使走無中考成績也是該18分。

無中考成績的按照教學態度和能力最高得17分。下面是上學年八年級期末,三個班級平均分是63.61分,再去掉2班成績,我教的一、三班級成績平均分65.215分,也該高於17分,在這樣的薄弱校教出點成績有多難,比登天都難。

這是我奮鬥了2整年,半百了還帶2個班級,每週都12節課,是這個學校裏初中部數學老師裏課時最多的,比小我14歲的年輕老師高。可我付出了多少辛苦,首先不是班主任,其次學生不讓管不讓說,管理嚴格就被罵,被氣。有的孩子直視着你敢說話,你多次談心答應好好的,轉眼一到課堂仍然繼續說。就這樣爲了提高成績,每週還要免費多上2節其他的課補習,周課時達到14節。整個人幾乎就是上課,批改作業、課間喊學生來改錯中,不然我哪來的比人家成績高?

這些年來課間幾乎就沒閒着過,孩子學習態度欠缺,爲了出點成績,我把所有的課間都利用上,學生不來辦公室改錯,每次下課鈴想起我去班級裏一個個喊來改錯,有的孩子不愛學習,都哄着、求着學習。不知找過多少孩子課下談心,講道理。不改錯,違規的孩子也讓寫出保證書,反思書。

2個班級的練習冊、作業本更是堆積如山。因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欠缺,不主動改錯,課上的練習題都要批閱。有的老師還勸過我別太辛苦了,是啊,我連去洗手間的機會都沒有,都是來回一路小跑。爲了學生作業書寫整齊,我嚴格要求自己板書設計,做孩子的榜樣,每次還讓他們給我挑不足之處。成績都是無數次地練習、記憶才能提高一些。這樣的教育都讓我多次感覺到絕望,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越來越偏離了理想中的教育。師生只爲了一個“數字”拼了命地較勁,這樣的教育能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存在的問題是:根本就沒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如何衡量高低?

1、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無法以分數比高低

成績分畢業班和非畢業班考覈,而帶畢業班的大家肯定知道是最累最辛苦的,可恰恰結果還不如不帶畢業班高。那一屆學生歷經4年的教學工作,就這樣白乾了。我痛恨自己帶了畢業班,卻讓自己失去那可憐的1分,早知道這樣當年就不該拼命非帶畢業班。更可惜我在動態教學上的付出一切,只3、4個孩子才能聽懂壓軸題的部分題,但就這樣前面我付出的那些我從沒後悔過,一直期待能改變這些孩子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對數學的愛好。

在數學教學專業上整整奮鬥29年,參與幾何畫板動態教學實驗,日常教學→公開課+說課→反思→論文→課題,一步步地科研成果,特別是信息技術融合課堂教學在職稱評定條件里根本無法體現,日常達標教學也是搞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職稱考覈裏也沒有體現專業創新技術考覈。今年提出的信息技術2.0計劃深度融合課堂,學校有多少公開課時真正深度融合?只有走進課堂教學才能感受到最真實的一面。

2、“交流輪崗”要面向全體才公平

不合理之處就是交流根本沒有面向全體老師,50歲以下不能申報交流輪崗,學校達到比例要求也不能申報,大家都說就是給個別人創造機會的。

教育部設置這項考覈老師教學,也許初衷是好的,但實際教學效果如何呢?即使再優秀的老師能改變薄弱學校的學生現狀?前年本區實施了這項“交流輪崗”教學,但效果如何?可以收集數據,搞課題研究,通過對學生的成績等各方面素質做個調研。其實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是光靠老師能改變的?可在職稱考覈裏交流老師受益,交流一年加一分,多年加多分。

二、副校長的審覈

副校長審覈所有的條件:2個論文、2個公開課、2個教學比武、一個課題,學生輔導證書等八項,一個個原件對照着。但全國說課標,說教材說課,領導說要降級處理,全國二等降爲市級二等,全國三等降爲市級三等,可那些比賽明明是來自全國各地老師的大型說課比賽,學校非降級處理?----職代會通過的,王敏勤的比賽是民間的組織。

民間不民間,反正這些教學比武全部是官方------“區域教研室和學校”組織的,甚至老師們來自全國各大省份,天津市、河北、山東.......,場面宏大,人員之多,光數學說課比武就幾個教室同時比武,東麗的比賽整整一天到晚上7點結束,難道不比區域學科中的四、五個人比賽宏大?這些比武也是與民間合作,也是官方組織的,不是老師個人造假的,難道這也有貴賤之分?不都是教學比賽嗎?

既然對這些教學比武“含金量”有質疑,那就讓老師們展示個人教學成果,看看那些證書背後的內容,是否真的是專業技術上的創新?是不是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教學?

既然沒有統一的一個衡量標準,也就無法用分數來衡量老師的勞動,這是拿老師的生命做代價,折騰老師的身體,更是折騰我們的教育,讓老師們心力交瘁也看不到希望。請政府領導們想想您爲教育的進步和發展做了哪些貢獻?爲一線教師的待遇又做了哪些努力?

三、大校長的審覈

大校長的審覈更加地嚴格,又再次一個個檢驗,本來昨天通知今天拿複印件就可以的,可大校長又非要看原件,再次找人開車回家拿原件......,就這樣王敏勤的說課標,說教材說又再次連着雙降級,全部降爲區級二、三等獎,等於來了個連降三級啊。從9分降級到7分,又降級到5分,最後乾脆換成區級證書。

爲什麼要降級?說:“職代會”通過的。這個“職代會”功能可真大,問代表誰決定的文件,代表搖搖頭,問校長,校長說職代會通過,這個職代會可就成了一個“萬寶囊”什麼都能裝進去,在這裏永遠是畫了一個圈圈,繞不出來。

爲什麼學科競賽全國都取消,學生也取消加分,爲什麼學校還考覈着?因爲有的人說有這些證書?別人有的不算數?

同樣,要比高低就必須具備同一科目比較、同一屆學生比較,必須具備教參賽的年級纔有可能有輔導證書。如果都不具備,一輩子也別想晉級。

四、爲了教育的發展,請改革教學評價,取消職稱評定

(一)給予老師同等條件再比高低

1、中層領導職位分

主任、組長等條件,好些都是服務性的工作性質,大部分工作是開會,羣裏下達通知。必須給予所有老師同等的機會,才具備考覈的條件,看誰工作做的讓大家滿意,看誰做的最出色;有的老師因不具備條件無緣職稱評比,那他怎麼有動力積極工作?

2、班主任加分項目

班主任更要公平分配,讓所有老師都參與,本身教書育人,就離不開教育學生。有的小課目老師因沒有班主任經歷就無法晉級,只有合理調配班主任管理工作,才能讓教師和諧相處、安心教學。

這些都不是普通老師再努力教學所能達到的分數,這如何體現社會主義價值觀提倡的公平、公正與平等? 有的老師早已經晉級不需要這項加分,而有的需要卻不給機會,

(二)教學業務上的不同

教師之間最大不同其實在教學專業技術上,重點是課堂教學的不同。由此開展各類教學比武,保留教學痕跡。

1、公開課比武------全員參加大比拼

所有老師一起考覈,不能一旦晉級,就一勞永逸,喫勞保一輩子。每學期完成2--5節公開課錄像和反思,錄像課還具備一定的保留價值,完成3節算達標,5節就優秀,還可以比較教學質量的高低,納入獎勵性績效考覈。

2、說課比武------全員參加大比拼

說課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內容也不盡相同,可以說一節課的內容,或是一章,幾章節知識等等形式,通過比拼提高老師對教材全面理解和認識。分出合格與優秀,獎勵劃分的等級,納入獎勵性績效考覈。

3、日常教學業績比武

日常教學錄像留痕,每學期錄製整理一定數量的20分鐘的課堂教學片斷,寫反思和感受,進而形成課題。展示個人特色,讓真正的教科研落實到位。

五、職稱體制對老師的傷害有多深

在我周圍的學校裏,這些年四中、三中、撤銷的海五等等學校,都出現了多位老師因爲評職稱過程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受氣、憋屈、鬱悶,而導致各種癌症,早已幾年前進入天堂。聽說還有老師正在癌症路上受着煎熬,孩子的曾經的班主任,纔剛剛晉級才半年,就查出癌症.......

這小小的城市居然網絡裏沒有任何天津教師生存現狀的報道。因爲大家麻木了,即使知道也沒人關注,學生生源嚴重地減少,教師嚴重地老齡化,教科研嚴重地落後,幾乎看不到天津的科研人才成果,天津可是中國四大城市之一,老學校眼巴巴地等待着名額,望眼欲穿。新建學校名額超標導致浪費,也不知道到底哪些老師真正優秀,反正只比證書多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級別纔是優秀?

六、學習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觀體會

去年新區開展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會,最近又參與“社區志願者服務活動”,走在街道上看到一個個、一排排的標語欄,更加認識到了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我們要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不是喊口號,要實實在在落實到實處。

其一,就要改革教師評價機制,讓信息技術整合教學比武納入教師考覈評價中,做到公平、公正、平等地評價每人教師的勞動,纔有老師們愛崗、敬業、友善與和諧,纔有老師們愛國與誠信。

其二,一提出建議就推脫責任,不管不問,向上推脫到上級傳達的文件,不可違背。向下推脫到“職代會”通過的,讓“職代會”成爲了保護傘。

如何體現民主、自由、平等與法制?如何讓辛苦一輩子的老師安心教學?請要給予老師們發表言論,提出建議的機會,讓老師之間和諧、文明、友善地相處,只有這樣才能建設一個法制、富強、創新與發展的國家。

通過學習我真實地感受到我們的教育中確實存在很多的弊端,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可作爲教育者是否自己能做到?有的人連最起碼地爲人師表到很難從其身上見到。有的爲了自己私利而不敢說真話,即使再不合理、不公平,聽之任之,這樣能促進教育的和諧發展?大家心裏心知肚明,真正教學能力強,我們就把自己的專業教學成果展示出來,推廣讓大家得到受益。明明職稱評定不合理,卻一直維護着,贊成着,難道這就是我們期待的教育?請別忘記我們這一代人終究會推出歷史舞臺,不能因爲個人的利益而嚴重傷害我們的教育,嚴重阻礙教育的和諧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