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为用,是最高的审美。

  中国有句古话:

  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

  器用,可以载道

  它承载了华夏最朴素的哲学观

  中国的造物由原始至当代

  历经了石器、陶制、青铜

  到达了攻玉、瓷器、家具

  世间百工,兼创百器

  留下了璀璨的美学世界

  从春秋时期的《考工计》

  到晚明时期的《天工开物》

  华夏的文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是一部器用美学史

  它见证了我们从蒙昧到开明

  日用而不自知

  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误区

  重拾器用之美

  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

  让器物美学回归生活

  发现日用之美

  

  发现日用之美

  与其说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不如说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心性修养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在谈器物时说:

  人活着应该持有一份器物之心,

  去让生活重拾一种对细节的关切,

  生活也因这些细节而显得精致和美好。

  在柳宗悦看来

  一件器物之所以为美

  并不在于材料,形制、价值,

  抑或是出于名家之手

  而是源于器物与主人之间的默契

  当器物与生活融为一体

  它才是最美的

  ▲图一 图二 摄影 松风舍-土总

  日常生活才是所有美的中心

  它蕴含着文化的根源

  人类的真正价值

  就在日常生活中

  最为直接地得以表现

  如果生活被丑陋之物包围

  那生活之美将沦为低下

  心态于无形之中将会扭曲

  从而陷入粗野无润泽的状态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在器用之间最能体现

  要想生活有深度

  无论如何都应该与美结合

  如果忽视了这点

  就不会有完善的生活

  ▲图二 图三 摄影 顽玩

  中国有句古话

  叫做“器以载道”

  回归到器物本身

  任何功能都是“天人合一”的表现

  服从于用途,是顺应自然的要求

  服从于材料,是迎合自然的礼物

  服从于手法,是遵守自然的规律

  有人说生活中的器物

  是“不自由的艺术”

  因为它们要尊从种种束缚

  自然、传统、规律

  而当你运用好这些法则之后

  器物便是自由的艺术

  人也因此获得心性的愉悦

  任何日用之物

  只有在一定的位置

  在恰当的心性与境遇下

  我们才能发现它的美

  木心先生有一首诗《论物》:

  给它一个适当的位置,

  它便神采焕发。

  把它换到更恰如其分处,

  它越显得雍雍穆穆,

  仿佛要顿首再拜了,

  拂拭护恤我周围之诸物,

  是我迟暮的情爱生涯。

  木心可谓是深情之人

  对日用之物

  理解得入木三分

  任何器物都是有审美的

  或见清雅,或见朴素

  以技艺成器之外形

  以规矩成物之法度

  它们藏满了先人的智慧与认知

  我们要做的是重新发现它们的美

  一室之中,百器具备

  日常用的器物虽然质朴无华

  但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成为我们熟悉的存在

  看似平凡朴素,却是至真至简

  看似距离遥远,却是形影不离

  生活中好的器物

  恰似我们的至交

  它藏满了所有深情的故事

  悄无声息,便惊恍了岁月

  来源 |谁最中国

  编辑| 艺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