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管理工作状况。因此,中职学校管理应从班级管理着手,不断加强班级工作。但是“班级管理难控制”的问题已是大部分班级管理者——班主任的共同感觉。他们常常为之头痛,不愿为之,班级工作因此搞不上去,从而影响学校全面工作。

那么,中职学校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从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方面着手,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学习并运用“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以便从整体认知的角度分析整个班集体,并从管理总体结构中分析各个体的有机联系,揭示班级管理这一动态过程的规律与特点,加强系统控制,全面优化管理方式。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系统浅析

所谓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基本单元有机地组合起来完成某一目标的统一体。系统是有组织的,各组成单元是相互联系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就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可控的系统,它由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和反馈系统构成。

1、控制系统

这是班级管理系统的高层子系统,它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内容与运动方向,控制并调节其他各子系统工作。班主任在这一子系统中起执行控制、实施主导的作用。班主任老师自身的潜在、决策、操作三个变量构成控制系统基本结构,三个变量各包含有不同的因素。

——潜在变量:潜在于班主任自身的影响管理效果的心理因素。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工作责任心、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潜在的变量。

——决策变量:班主任根据学校计划拟定班级管理计划、实施细则(措施)、创造管理条件等策略性因素。包括学校对班级管理的总体要求,班主任老师的个人管理目标的确定,对管理对象——学生的了解与掌握,管理方式的选定,管理措施的施行等等。

——操作变量:班主任进行管理活动的操作因素。编写管理计划、调查了解学生、组织集体活动、建立健全班级组织、开班会进行系统教育等等都是管理操作变量。

以上三种变量及各种因素决定着控制系统的性能与功效。

2、执行系统

这是班级管理系统的最主要部分。根据系统的运行——信息处理过程(输入、储存、输出)的特点可知,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将系统的工作内容(控制系统)以信息的形式,通过语言媒介和视听手段传输给学生(信息输入),学生通过接受管理并受到教育影响(储存信息),再作出反馈(输出信息)。因此,执行系统是一个信息输入、储存、输出的动态过程。其也具备潜在、决策、操作三个方面变量因子。

——潜在变量:潜在于学生身上影响教育效果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能力与兴趣等。

——决策变量:学生用以指导自己行为,接受管理的决策性因素。包括学生自我确定受教育管理的目标、方法、时间、频率,以及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与活动内容的选择等等。

——操作变量:学生接受管理过程的心理操作因素。包括学生个人参加、接受班级管理的各活动过程特点。

3、反馈系统

班级管理系统运行的终端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操行评定阶段。学生所接受的管理信息运用于日常行为之中,学生行为是否规范化、是否符合道德水准与要求,就要通过测量与评价。将鉴定结果反映回老师或学生身上,即构成“反馈”。根据信息反馈作用的不同对象,反馈有两条通道,一条是直接反馈给管理者——控制系统,另一条是反馈作用于学生——执行系统,这叫自我反馈。师生双方依据反馈信息调整“决策”,——若反馈信息存在错误与差距,则应予以校正,反之则予以强化。因此,反馈系统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起着调节控制系统与执行系统的作用(宏观调节作用)。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系统控制

按照控制论的观点,一个控制系统由控制装置、执行元件和被控对象组成。由此可知,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这一可控系统的控制程序是:控制装置——管理者(班主任)——发出信号,通过执行元件——教育管理原则——控制被控对象——学生——的反应。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系统控制的类型有:稳定控制、程序控制、跟踪控制和优化控制等。

1、稳定控制:积极排除作用于系统上的各种干扰,使管理系统被控量维持不变——被控对象处于稳定状态。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设法稳定班级组织、稳定学生情绪和组织纪律,保持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巩固教育效果,保持全班同学的学习平均成绩、出勤率、出操率及课外活动小组的数量与质量等。这些稳定型的控制使系统各单元的某个常量在一定水平上保持不变。

2、程序控制:根据预定的程序完成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程序控制即由班主任根据确定的管理工作步骤,进度(程序)来实现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达到一个层次,一个主题,一级目标的管理目的——完成一个控制程序。

3、跟踪控制:使被控对象与某个不可预先测定的变量相对应,即为跟踪控制。班级管理被控对象——学生——常会随时间的推移、外界条件的变化、教育教学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或是年龄增长、年级升高;或是专业调整、知识增多、思想趋于复杂、观念形成或更新等。班主任工作内容、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作相应的变化,使之尽可能相互对应。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进行这种跟踪控制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信息的反馈。当然这种跟踪不是被动的“尾随”,而是在稳定控制的基础上来实现控制系统的动态化。

4、优化控制:所谓优化控制,简而言之就是低耗高效。在复杂变化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系统中,管理信息从输入到输出的运行过程,需要“能量”,要耗费精力。怎样将这部分损耗控制在最低限度而获得控制系统的最佳反应效果呢?这就涉及到优化管理的问题。

三、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最优化

鉴于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学生任务多、负担重、焦虑大、纪律松、思想乱的现象,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老师疲于奔命(高耗费),苦于低效,家长与社会对此也纷纷作出反映。因此,研究和探索班级管理的最优化控制,实现“低耗高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来说,具有极深远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优化控制理论,中职学校班主任必须以辩证的系统观来对待班级管理运行过程;必须把管理系统的所有单元、师生活动的内外因素看成是有机整体;必须认真细致地考虑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自觉地从中选择出现有条件下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与任务、管理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的最佳方案。

参照原苏联巴斯基提出的优化教育问题,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应从综合的具体的管理任务的提出;重点管理对象的调查、了解与分析;管理形式、方法、手段及程序的合理选择;控制效应的分析等方面入手,从控制对象的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的规律出发,运用心理测量与评定的方法,解决定性到定量的优化问题,设计出“最佳方案”。当然,再好的方案,还是要落实于被控对象和控制程序中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班级管理“最佳方案”应落实到学生身上,要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心理规律去设计并执行最优化控制。

1、被控对象分析:在管理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初始能力的估评是十分必要的。中职学校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了解、深入研究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个体)地掌握管理起始水平,并记录在案,以此作“第一手资料”,进行分组分类活动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管理教育。

2、管理目标的确定:管理目标有近期目标、最终目标和最低目标、远大目标之分。目标确定在管理系统运行之前进行。班主任根据中职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管理计划,以对被控对象的分析为依据确定管理的最终目标,以及有针对性地确定总体的和个别的近期或最低的目标。近期的、最低的目标是服从于最终的远大目标的。目标的设计与确定影响管理运行的方向,因此对优化控制有重要作用。

3、最佳管理条件的选择:怎样使管理尽快达到近期的直至远大的目标呢?管理条件的选择与利用是不可少的因素。条件的选择要达到最佳程度(包括控制与被控的内外因素及环境条件),要从现有水平朝着较高水平发展的角度着眼,选择与利用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手段与程序的设计,应当“对症下药”而不是把条件局限于“灵丹妙药”,因为最佳条件与最优条件并不一致,最优指条件本身的“优质化”,而最佳条件是指为实现低耗高效的优化控制而言的。当然,实现优化控制不能排除尽可能的优越条件。

4、各级目标(水平)的监测与评定:因为最优化控制必须及时得到系统运行各阶段的反馈信息,才能不断地调整、改进控制。管理者应及时监测与评定被控对象实现各级目标后的水平,总结得失,确定新的目标,反复如此,以达最终管理效果,实现优化控制。

总之,做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班级工作者——班主任,应在现有条件下,学习一点管理理论,特别是“三论”基本知识,以便从整个系统鸟瞰管理全过程,把各级单元、环节纳入系统控制之中,从系统的整体性与动态性去看待各种变化因素,不断加强系统控制,全面优化班级管理,推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水平的再提高。

作者简介:程先畏 男,笔名三畏,196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 安徽省霍山职业学校 高级讲师。先后获得六安市教坛新星、六安市模范教师和安徽省专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现为安徽省中职学校评估专家、全国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委员会理事和中教决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诗书画家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诗赋学会会员、大别山诗刊金牌诗友、中国诗歌网认证蓝V诗人。有《睡美人》、《咏荷》《文房四宝》、《金色的感动》等数十篇诗赋作品在《中国诗赋》、《皖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言韵文一百句》获第四届中外诗歌邀请赛一等奖,《妈妈的样子》获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大赛金奖,并入选《 “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精品选集》,同时获得“中国新时代文艺名家”勋章奖;另有《程氏追远赋》等作品在《西山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

出版专著《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指导》(齐鲁音像出版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