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前總理爲何稱勿“妖魔化”中國稱美是“蝗蟲”

時評/三杉      圖/來自網絡

據環球時報報道:英國路透社11月17日文章,原題:德國前總理警告勿妖魔化中國,稱德中兩個經濟大國應緊密合作。在德國國內辯論與中國關係之際,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警告稱,柏林不應妖魔化北京,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威脅,德國與中國這兩個經濟大國應更緊密地合作。

施羅德向來主張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他擔任德國總理時多次訪問北京,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他要求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做法曾引發爭議。他對目前出現在西方國家的懷疑中國的浪潮作出批評。“我們要想清楚誰是我們的盟友,誰與我們有相似的利益。當然,我也考慮中國。”施羅德說道,“那些受到美國引起的衝突影響的國家必須加強關係,我們不能成爲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的一部分。”

儘管德國企業在中國蒸蒸日上,但德國產業界認爲,現在中國政府對本國經濟的掌控越來越大,且德國企業在華面臨不公平競爭。在歐洲,對中國企業收購的擔心日益上升。預計很快德國會降低審查外國投資的門檻。

而在布魯塞爾,歐盟成員國正在敲定一項協議,以確保此類交易受到嚴格審查。施羅德質疑這種做法,認爲中國投資者好於美國“蝗蟲”。“蝗蟲”這個詞出自施羅德所在政黨的同僚弗蘭茲·明特菲林,用來描述美國私募基金公司和維權對沖基金。他反對把中國企業如華爲排除在德國下一代移動網絡建設外。

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戰”攪得整個世界的貿易秩序大亂,美國的盟國,爲了自身利益,擔心美國對他們下手,而也討好地追隨美國妖魔化中國。

中國作爲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施羅德看到了如果排斥中國企業,對世界經濟是不利的,對德國也很不利。

因此,施羅德認爲,不應妖魔化北京,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威脅,德國與中國這兩個經濟大國應更緊密地合作。“那些受到美國引起的衝突影響的國家必須加強關係,我們不能成爲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的一部分。”

這是非常明智、正確的看法。在目前由於美國的“貿易戰”引起的混亂的時候,施羅德向世界提醒這個問題是難能可貴的。

對於中國的投資,是向被投資國送去好處,對雙方都是利好。而施羅德用美國“蝗蟲”來與中國投資進行對比就一目瞭然地看出了,中國對他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中美這兩個國家,是誰對他們是有利的。

在美國掀起的“貿易戰”環境下,目前德國也許感到了壓力。在美國開始宣佈徵稅打貿易戰之初,面對美國貿易戰壓力,德國國內一些政客打着禍水東引的算盤,頻頻到華盛頓活動,希望拉美國結成對付中國的統一戰線,結果直接被特朗普政府拒絕了。

那個時候,德國人的打算是,美國發起對中國貿易戰,德國口頭上加加油、助助威,然後就旁邊看戲試圖躲過美國貿易戰。特朗普之所以拒絕,就是因爲美國要的可不是德國給美國加加油、助助威,而要的是對德國貿易的主導話語權。就是美國想讓德國按美國意志行事,而不是隻搖旗吶喊當拉拉隊員。

最近,德媒向默克爾喊話,要默克爾拉中國“頂住”美國的“貿易戰”。

由於中美不但是德國第一和第二大貿易伙伴,更重要的是德國在中國和美國的投資高達800億歐元和4000億歐元,在中國的企業有高達5000多家,由中國生產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規模不小。

中國如果頂住了美國的貿易戰,德國的損失就小了。當然,德國也擔心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打得規模過大,也會波及到德國在華的較大利益。所以,中國迫使美國妥協是德國最想看到的。

由此可見,施羅德之所以要大家不要“妖魔化”中國“頂住”“蝗蟲”的壓力也許也是爲了他們的國家利益和歐洲國家利益而爲吧!

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 1944年4月7日出身於德國北威州德特莫爾德市莫森貝格鎮的一個工人家庭,自幼家境貧寒。父親參軍並在二戰中陣亡。母親不得不靠做清潔工養家餬口。生活的艱辛磨鍊了施羅德自立、自強的性格。

1958年,施羅德開始了店鋪學徒的生涯。

1962年, 在工作之餘施羅德參加了哥廷根夜校。

1963年,施羅德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

1966年,開始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法律,並在1971年獲得文憑。

1969年,他當選爲德國社民黨哥廷根地區青年社會主義者聯合會主席。

1976年,在通過了第二次法律考試後,在漢諾威成爲律師。

1978年,他當選爲德國青年社會民主黨主席。

1978年至1980年,他擔任社民黨青年社會主義者聯合會主席。

1980年至1986年,他擔任聯邦議院議員。

1984年,他擔任社民黨下薩克森州主席。

1986年至1990年,他擔任下薩克森州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

1990年至1998年,他擔任下薩克森州州長。

1999年4月12日,他當選爲社民黨主席。

1998年4月17日,施羅德在德國社民黨特別代表大會上被正式推舉爲該黨聯邦總理候選人。同年9月27日,他在德國第14屆聯邦議院選舉中擊敗科爾,當選爲德國總理。

2002年10月22日,他蟬聯總理(至2005年11月)。

2003年11月17日,他再次當選爲社民黨主席。

2004年2月6日,施羅德宣佈辭去該黨主席職務。

2005年11月21日電,施羅德宣佈他於23日正式退出議會,並從此告別日常政治事

2006年3月,施羅德被選爲北歐輸氣管道建設公司監事會(股東委員會)主席 。

曾於1999年5月、11月和2001年、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來華訪問。2004年12月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