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喜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起人們對醜的、滑稽的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否定。

真正的喜劇絕不是粗俗、刻意貶低他人,而是在詼諧幽默的外表之下揭露深刻的主旨。

《編輯部的故事》是幽默系列喜劇,它是90年代的神劇,雖然只有短短的25集,但是每一集都構思精巧,在一個小小的《人間指南》雜誌編輯部裏,有6個性格各異的編輯,他們在這裏見識了衆多底層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人生故事。

這部電視劇剛播出的時候爭議非常大,兩極評價分化嚴重,有的人說:這根本不像是編輯部裏面的編輯,整天就知道瞎貧。但是劇裏的人物對白卻被很多青年觀衆爭相模仿。這部1992年播出的電視劇,如今在豆瓣評分8.9,裏面的段子到現在來看依然也不過時,他展現的社會矛盾放在當下依然引人深思。語言藝術

作爲室內情景喜劇,拍攝地點其實大部分都是在小小的屋子裏,沒有什麼宏大的場景來表現戲劇衝突,所以就尤其考驗編劇的功力,劇中人物的臺詞就變得尤爲重要。

在這部電視劇當中臺詞非常的密集,這些編輯雖然是知識分子,但是他們並不死板,反而是抖機靈恰到好處,開的玩笑話也是雅而不俗。雖然有一些人指責他們是整天瞎貧,但其實這正是編劇的意圖,編劇就是想借着角色的口說自己想說的話,這些編劇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分子,他們也只是一些普通的小人物,觀衆可以跟着這些小人物一起去看着這個時代的發展,由此產生深深地共鳴。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件事上了熱搜,川美院院長在課上親自示範人體寫生,但是卻引發了衆多網友關於該不該畫裸體的討論。

其實九十年代的電視劇早已經給出答案:裸體一旦成爲藝術,便是最聖潔的, 道德一旦淪爲虛僞,便是最下流的。

爲了暴露而暴露和爲了藝術而暴露,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在人體寫生的時候眼裏只有肌肉紋理、人體結構,恰恰是那些反對的人,看到這樣的場景纔是滿腦子污穢。

在《編輯部的故事》中,有很多發人深省的臺詞,這就是語言的藝術。而他的喜劇效果恰恰就來自於語言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其實是不一樣的,而且編劇在寫臺詞的時候,也用了很多修辭手法,比如說倒反、失重、雙關、對照、比喻、象徵等等。

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是什麼?如今在網絡上,男人和女人似乎越來越對立了,牛大姐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

我們女人一生總要瘋幾次

不像你們男人,神志永遠清醒

婚外情在現在也不少見,餘德利從男人的角度給出了看法:

結過婚的男人,沒幾個好東西

光想佔便宜不想負責任

唉,包括我也不例外。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劇中將高尚與卑鄙、美好與醜惡,高雅和粗俗、嚴肅和幽默混合到一起,達到了很好的喜劇效果,但是又保證了故事的內核,一些段子放到今天也是毫不違和,甚至稱得上是一針見血。人物矛盾

故事的核心終究是人,《編輯部的故事》裏的六位編輯纔是這部電視劇的核心,而這6位演員葛優、

呂麗萍、侯耀華、童正維、張瞳、呂齊哪一個不是大名鼎鼎?劇中的所有角色都沒有虛假的完美,有的只有真實的缺點和閃光點,真實展現了人的脆弱還有喪。

兩位主要女性角色可以說是完全相反的人物,牛大姐滿口華麗詞藻但是卻庸俗自私,穿着也很保守,但其實她出身小資家庭,這樣的性格其實與時代有關係,在時代的壓迫下她只有變成這樣才能生存。戈玲則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她穿着打扮潮流總是能給人清新靚麗的感覺,心氣高但是卻勇敢自薦主編,有上進心但是也很善良。

老劉一生戰戰兢兢,謹小慎微,性子懦弱也見風使舵,這是在當時是很典型的性格。餘德利不安於條條框框精明狡猾,最典型的就是在對岸富豪來尋找兒子的時候,餘德利開的那些玩笑,如果可以的話他會認富豪當乾爹,但是餘德利時不時也會正義感爆棚,他父母出現感情危機的時候,餘德利也表示初支持和理解。

葛優飾演的李東寶在劇中有非常亮眼的表現,外表看起來憨厚,但其實言辭鋒利,有着各種理想主義,對於感情也勇敢追求。而陳主編寬厚仁慈,大概是6位主演當中缺點最少的一位,他就像是編輯部的定海神針,也是大家長。

在90年代新舊思想的碰撞已經非常明顯,尤其是跟之前的老人比起來,青年接受的信息更多,想法也會更多,追求也會更多。

編劇對於語言的修飾還有對於人物的塑造,都給了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而演員紮實的表演功力也爲這部劇添彩不少。

除了6位主角之外,李誠儒、張國立、劉蓓、傅彪等人在劇中也有着精彩的客串,張國立在劇中扮演的小趙在多年之後還登上熱搜,沒有誇張的外表打扮,也沒有誇張的肢體語言,僅僅憑藉着眼神就將那股黏膩的勁兒表演了出來。

熱點話題

在短短的25集的電視劇當中,展現了不少20多個熱點話題,比如說婚外情、騙子、減肥、男女關係、喫喝之風、夫妻矛盾、家暴、末日謠言、相親等等,這些話題在如今討論度也是非常的高,這在生活當中也非常常見。

減肥其實不僅僅是女人永遠的話題,也是很多男人的煩惱。

食堂的王師傅就是個胖子,雖然說十個廚子九個胖,還有一個特別胖,但是王師傅卻因爲胖而遭到人議論:肯定是喫太多公家的東西纔會胖的。其實對於王師傅來說胖並不是煩惱,因爲胖而受歧視纔是真正的煩惱。

編輯部的大家爲了幫王師傅減肥,想了很多的招,比如說節食,所有的人在王師傅減肥的時候都不給他好臉色以此監督他。

結果折騰下來,王師傅非但沒有瘦,反而又胖了半斤,於是所有的人又都安慰王師傅:人家胖一點礙着誰了?最終王師傅也回到了自己喜歡的廚師崗位,也不再爲流言蜚語煩惱:我胖我的,與你何干。

單身有單身的煩惱:平常好人挺多的,怎麼一找對象就不見了?結婚也有結婚的煩惱:不就是結婚嗎,兩個人搬到一起住,從此就不太平了。

現在年輕人對於婚姻的看法也不同了,甚至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恐婚,其實很多人恐懼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婚姻的未知。大家都是凡人,就算是要再找一個凡人,也得找一個看着順眼的,而不是一天到晚找彆扭的凡人。

李東寶和小趙的一番對話,就曾經描述過平凡人的艱辛:

勢利眼,冷臉子,閒言碎語,指桑罵槐。

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讓人瞧不起,忠厚人家說你傻,精明呢,人家說你奸!

冷淡了大夥兒說你傲,熱情了羣衆說你浪。

走在前頭挨悶棍兒,走在後頭全沒份兒。

這也叫活着,純粹是練一輩子輕功!

這樣辛辣的詞語如今看來是滿滿的負能量,可以說是毒雞湯,但是卻也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人情世故、心酸冷暖不過如此。生活裏不是隻有陽光,僅僅是在艱難的行進過程中有一點小歡喜。

《編輯部的故事》就是這樣喪但真實,他們都是一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雖然經常在耍貧嘴,但是該乾的事一樣也沒落下,他們就是那個時代下的縮影。

一個小小的屋子,六位編輯,看天下奇特之事,說人世警示之言。編輯部的故事就是這樣一部神劇,現在來看裏面的故事依然也不過時,段子依然搞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