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杨莉对市检察院出台的助力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作出批示肯定:“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坚持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后,市检察院迅速抓好学习贯彻,并制定出台《连云港市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结合点和切入点选的准,十项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市检察院较强的大局意识。下一步,希望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和市检察院《实施意见》要求,不断提升检察监督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好惩治、监督、保护、教育、预防等职能作用,努力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坚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司法保障”。

为全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和省院党组部署,近日,连云港市检察院出台《连云港市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惩治、监督、保护、教育、预防等检察职能,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和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服务于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 ■■■■

用好“金刚钻”,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执行力。

突出重点领域,精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完善“捕诉合一”“快速办理”机制,对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排放超标污染物等污染环境犯罪,非法采矿、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以及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破坏环境质量检测系统、故意提供虚假环境影响评价意见等犯罪行为依法快捕快诉,形成有力的刑事震慑。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形成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依法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监督侦查机关及时立案查处,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坚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监督职能,运用抗诉手段,依法及时监督纠正有罪判无罪、量刑畸轻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加大办理涉生态环境保护案件力度。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等方式,加强对涉生态环境民事生效裁判、调解书、审判活动、执行活动的监督。持续加大生态环境领域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办理力度,重点关注涉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类案件,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充分履行公益诉讼职能,切实维护生态领域社会公益。依托12309检察服务热线,“公益眼”“随手拍”等在线举报平台,以及“公益损害观察员”制度,打通环保公益诉讼线索收集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纠正功能,以双赢多赢共赢为目标,依法监督纠正生态环境领域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对符合公益诉讼条件的案件,坚决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进一步完善实践中探索的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役代偿等工作机制,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和补偿。

织密“协作网”,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向心力。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合力。加强与监察委协作配合,建立线索“双向”移送工作机制,实现检察监督职能和国家监察职能有效衔接。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促进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结合司法办案,深入剖析环保领域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发案规律和深层次原因,以及环保领域社会治理的新隐患、新矛盾、新特点,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出预测预警及应对风险的检察建议,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提请人大对行政机关落实检察建议情况进行督查,促进环保领域检察建议有效落实。主动融入地方大局,助力化工园区污染防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推动中央环保督查和省委“263”专项行动部署落到实处。加强与法院、公安的司法联动,对发生在园区内的污染环境案件,实现快速办理;综合运用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等手段,推动园区公安、环保、国土、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及时督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推动建立化工企业环保保证金制度,促使企业主动承担全面履行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主体责任。

练好“基本功”,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长期战斗力。

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加强与环境执法部门互派人员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经验交流、案例研讨等,提升专业化办案能力水平。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和检察人才库,在调查取证、专业鉴定、技术支持等方面,为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人才保障。强化涉污染防治案件风险评估预警,对重大敏感案件依法及时有效处置,对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依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完善专业化办案机制。在刑事、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专业化办案团队,统一行使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检察调查、支持起诉、犯罪预防检察职权,构建生态环境资源案件“捕诉监防”一体化、专业化工作模式。完善案件线索摸查和管理机制,注重从在办案件、外部联动、社情民意和举报宣传中深挖线索,定期对收集到的相关案件线索进行梳理、统计、研判、分流,实现案件线索快速及时办理。开展专业化普法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及时发布社会关注度高、法律适用准、政策把握好、办案效果佳的环保领域典型案例,宣传解读有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常态化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普法活动,围绕污染治理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法治宣讲,引导企业和群众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