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区南市街道凉水井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27名党员。今年以来,社区党总支全面贯彻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始终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为抓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坚持“井”精神、创新“井”管理、发挥“井”效应,不断深化与驻地单位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着力构建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优化组织体系,不断提升组织力,坚持“学如穿井”的进取精神。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 将辖区13个网格,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成立3党支部,12个党小组,推选12名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形成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山体院落(小区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把党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实现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党建格局。 二是做实共驻共建。 建立党建联席会制度,突破行政级别、行业限制,将辖区22家驻地单位党组织、物业公司纳入社区“大党委”范畴,共同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做到“小书记”调动“大书记”,实现左右联动、横向到边。 三是抓好学习教育。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集中学、帮带学、网络推送学等形式,做到线上线下齐发力,引导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组织辖区党员到七大旧址、梁家河等地重温入党誓词,组建十九大精神宣讲队进院落、小区、企业、单位、广场开展全方位宣传,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新热潮。四是落实基本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承诺等基本制度,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已成为习惯。

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路径,建设“井然有序”的和谐社区。 一是建立协调议事机制。 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把辖区内党组织、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互联互通起来,商讨区域内涉及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等公共事宜的重大事项,共同协商解决。 二是深化“网格化管理”。 按照“地域布局、规模适度、无缝对接、动态调整”的原则,将辖区划分成13个网格,配备网格员,详细管理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等基础信息,将居民群众的社保类、救助类、综治类等民情问题,通过四级民情议事处理机制,积极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作用,及时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街道”的目标。 三是加强矛盾调处。 针对山体居民多、基础设施差,矛盾纠纷多等现状,持续深化居委会、居民代表、社区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六位一体”的信访矛盾调处机制,居民一般矛盾纠纷网格内调解;重大矛盾问题通过“六位一体”人员和社区党建联席会联动解决。设立警务室、居民议事室,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实现五年零上访。 四是倡导优良家风。 成立全区第一家“社区家风家训馆”,打造展示邻里亲情平台,把主流价值融入到居民生活中,引导辖区居民树立家国情怀,传递文明家庭正能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让良好家风成为生活方式、生活常态,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氛围。 五是推进四社联动。 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服务机制,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救助、义诊、捐赠、创文宣传、文体活动、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20余次,受益群众1000余人,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

凝聚服务合力,增进居民群众福祉,发挥“傍井而居”的示范效应。 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标准,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以高效优质服务凝聚群众,树立社区良好形象 。一是优化功能布局。 重新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业务精熟、服务热情的窗口人员,积极开展“争当宝塔服务员”活动,方便群众办事。在做好民政、社保、医疗等服务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社区网格员上门为老年体弱、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代办服务,实现“群众张嘴、干部跑腿”。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 建立爱心置换驿站,充分调动辖区各类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传递社会正能量;建立民情驿站,通过“一张网、两支队伍、三种形式、四级平台”,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实现便民服务无缝对接,架起了党群沟通连心桥;建立党群服务站,以“大党建”服务“小社会”,将各类资源优势和群众的需求有机结合,引导辖区各类党组织及党员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群众获得感,成为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 三是培育文明新风。 设立康复训练室,配备多种康复器材,提供多种康复训练服务。建立书画室、党员活动室,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党员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深化“圣地先锋”行动。 深入推进“四双”服务机制,严格“一证四卡”管理,针对辖区的贫困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四关爱”主题活动,累计接收帮扶物品200多件。设立“微心愿征集箱”,发动进社区的在职党员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微心愿的认领,做到“党员愿意、群众受益、组织满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