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醒了,藝術表達者任志強

來源:90度地產

房地產領域的“任大炮”沉默了;但作爲雕塑家的任志強卻甦醒了。

在北京798舉辦的任志強首次公益大型木作展上,很難得,我們見到了這樣的任志強:深藍色休閒夾克、黑色長褲,外罩一件木匠工服,他將自己關在現場的一間木工房中,專注地製作下一個作品。四周牆壁上,除了各類專業工具外,還有他自己寫的表達他個人意志的小詩。

這一次,與“怒目圓睜”的公衆認知形象不同,任志強溫柔了、愛笑了,眼睛、嘴角、皺紋寫滿平和。大家邀請他從木屋出來合影時,嘴角微微上揚的弧度都成了他的標配表情。也難怪潘石屹打趣說,任總當木匠以來,變化有兩點:會笑了;頭髮見黑了。

不過,如果將視線轉移至任志強的木雕作品,你又會覺得他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任大炮”。作品犀利尖銳,直指現實問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作品,充分表達着他對自然的憂患意識。

任志強的主場

“沒有哪一個當代藝術家有他這樣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本次展覽總策劃之一的董國強一邊招呼着來往的嘉賓,一邊與我斷斷續續聊着他眼中的任志強。

這裏是任志強的主場,雖然他全程一語未發,一句對來賓的寒暄都沒有,只是認真地、默默地在屬於他自己的小木屋裏擺弄着木屑。

現場嘉賓陣容龐大:藝術圈的,著名藝術家隋建國、著名藝術評論家慄憲庭、798創始人王彥伶;房地產圈的,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中房集團理事長孟曉蘇、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說話間隙,景崗山、俞敏洪從身旁走過。我趕緊一一追問他們對任志強這些作品的評價:挺好的,想來看看。

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們或爬上木屋旁的長木梯,或守候在木屋狹小的窗口,只爲一睹任志強的別樣風采。

木屋中的任志強,精神煥發,動作乾脆,目光裏流露着對新事物的深情。這樣的神態,與另一間房間牆壁上萬字長文中的“自述”,相呼應。

在這篇自述中,任志強說,我老了,但讓我回到木工坊時,我彷彿又變年輕了,又回到了年輕時對那個時代的回憶之中,看到曾經熟悉的那些工具,似乎連人也變得年輕了。

任志強做木雕是有基本功的,甚至有點“重操舊業”的意味。早在五十年前當兵時,任志強就在工兵排。這個工兵排中,除了爆破之外,還有架橋、修路等任務,這些專業中少不了木工活。

當然,任志強應該感謝他的“小潘”。最早是潘石屹發揮“特長”的木工房,給任志強提供了一個機會,激發了他一發不可收拾的創作熱情。在展覽現場,潘石屹也成爲任志強的“賢內助”,周全地招呼好前來的嘉賓,合影時也主動站到邊上位置,爲任志強留出最耀眼的C位。

他不是任大炮

王石對任志強曾有過一句評價——公益慈善讓任志強由大炮變成綿羊。

王石的評價不難理解。原來在房地產領域給人“高高在上”、“橫眉冷對”印象的任志強,開始到處“推銷”任小米——來自內蒙古阿拉善新型節水型小米;當晚慈善拍賣晚會上,創作時“沉默”的他突然又像換了個人,竭盡全力爲自己的作品“吆喝”,爲公益組織阿拉善SEE籌款,用於環保事業。

今年以來,年過六旬的他還進山爬100多米高的臺階撿石頭,到潘家園與商戶磨嘴皮砍價淘木頭,一回來就泡在地下室裏搞創作。潘石屹描述,任志強常常是夢到一個概念,就趕緊過來,忙着記下來,天還沒亮就衝到木工房開始製作。

“去車場的路上,一位陌生人在向我打招呼,並問候我任總好,我從不拒絕陌生人合影,但在這裏我卻有些擔心,怕被更多人認出來,他們要是知道買木頭的人是我,就不好砍價了。”在任志強的自述中,一個可愛的、孩子般的形象躍然紙上,而這種“純真感”的舉動在他的自述中還有很多很多。

不過,我想,一個房地產圈,一個藝術圈,兩個截然不同的圈子表達方式必然不同,任志強的表達方式又發生了哪些變化?骨子裏不變的東西,在這兩者之間又是如何自如切換的?

或許,在自述的字裏行間、帶有個人風格的木雕作品以及每幅作品旁所附的詩中,我們也能夠多少感受到這種變與不變的東西。但爲了更接近地讀懂他,我與任志強共事的“同事們”聊了很多。

艾路明(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現任會長):房地產因爲有數據支撐,比較容易做出判斷,表達方式更理性,所以,他就變成了大家口中的任大炮;但環保、公益和藝術屬於人與關係的定位,屬於哲學上的問題,更多地是行爲活動、個人感悟以及新的關係建立的問題,需要帶着感情去表達,所以方式會更加溫和。但任志強不變的是,他看問題的方式依然犀利,比如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任志強始終強調,人不要自以爲是,企業家不要以爲無所不能。

董國強(本次展覽總策劃):人人都可以成爲藝術家,但需要一個爆發點,任志強在過去兩年時間裏幾乎聽不到他的聲音,但他突然以一種藝術的面貌出現在公衆眼前,他是通過另外一種形式繼續着他的“敢言”。他用廢棄的木料表達他對自然的關注和憂慮。只有熟悉他的朋友才知道在過去幾年裏他拿出了多少時間來參與環保公益活動。

任志強的“同事們”竭力想爲他正名:他很善良、很和諧、很溫和、很柔軟,他不是任大炮,但即便作爲藝術表達者,他依舊綿裏藏針。

“但願更多人看懂我的心意”

任志強曾說,他就是一個退休的老頭兒,不可能有什麼遠大的目標。作爲企業家,他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讓每個人的善心都被喚發出來。

“善心”在任志強這裏變成了“說真話”。不能迴避的是,如今,他對房價上漲的預測成爲現實,他一直以來呼喊的“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阻礙城市發展”如今已成爲各地政府極爲重視的問題。

不過,在歷史行進過程中,任何超前的鍼砭時事的觀點總會召來各種非議。在輿論聲中,敢講真話、本着善心初心的任志強成了“任大炮”,一個褒貶同體、愛恨交加的稱謂。當然,從今天的房地產市場現狀來看以及人們對他言論的認同度來說,這個稱謂已飽含更多褒義、愛意,代表着“敢說真話”。

只是,他幾乎不談房地產了。當開發商問他現在的房地產市場怎麼樣時,他也學會了藝術的表達方式“我全忘光了”。

從過去到現在,任志強表達自己的方式,似乎都是毫無保護地將自己徹底暴露在大衆視野之下。2013年,任志強動情之作自傳體回憶錄《野心優雅》發佈,他說:“社會上特別是網絡上關於我不斷有很多爭論,我不可能一個個地答覆。所以,我乾脆把自己暴露在自傳裏,讓大家看到原來是這麼一個情況。”後來,他又通過微博表達態度;今天,他以木工的身份,又找到了更加藝術化、且能使人愉悅的表達方式。

不管哪種表達方式,都是真實的他。

“當你無法自由的去從事各種事業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時,把自己關在工坊中進行創造的樂趣,會幫助自己走出困境並有所昇華。反而在過去尚未開闢的領域中,重新建起了一個爭取思想自由飛翔的空間,可以進行別人無法干擾的遊蕩,讓一個個新的想法,都變成現實,創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任志強的自述裏這樣表述。

他說,許多事不但要充分地去想,也要大膽地去試。正是因爲這種在摸索中不斷實踐,才最終有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願更多人能看懂我的心意。”

展覽結束,夜色來臨,798已是霓虹閃爍。人羣散去的展覽會場,安靜了下來,只有一個個木雕作品生動依舊——正如任志強愛的那句,“現實如山,而你卻浪漫依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