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名路378号,俗称“红楼”,光绪三十四年由耶松船厂建造,见证了上海船舶与航运业百余年来的风风雨雨。

马厂路地块,东起永定路,西至溧阳路,清光绪三十年建筑,被命名为“麦克脱路”,俗称“菜市街”,也是一条颇有历史的老街坊。

15日下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赴虹口调研《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草案)》修订工作情况,专门察看了马厂路地块(风貌保护街坊)和“红楼”耶松船厂旧址的保护情况。

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展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先后批复了44片41平方公里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涉及中心城12片、郊区32片,先后公布了5批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同时,还进一步探索扩展保护对象,公布了250个风貌保护街坊、397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和84条风貌保护河道。红楼与马厂路地块也在其列。

一街之隔的上海白玉兰广场

从上海白玉兰广场拍到的红楼(耶松船厂)

见证了上海城市与航运业变迁的“红楼”,背依黄浦江,周围现代建筑林立,一路之隔就是浦西第一高楼“上海白玉兰广场”。这幢百余年前的建筑坐东朝西,综合了中西风格,融入了中、缅元素,1941年曾被日军占领,一度被改建为军用仓库,解放后重归马勒公司,1994年2月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二批),1997年,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在此办公至今。

麦克脱路俗称“菜市街”,1943年改成马厂路。图为清末的菜市街。

溧阳路125号

马厂路地块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正在进行之中。比如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溧阳路125号,现在是虹口区工商联办公场所;建成于1926年的溧阳路109号现为北外滩创意产业园;建成于1917年的溧阳路155号作为居住用房,现已征收,在保护策略中,溧阳路住宅保留了沿溧阳路的立面风格,与旁边的置业裙房外立面有机融合;马厂路仓库立面进行修缮并分别向南北和向东移动保留。

而历史建筑的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撑与保障。201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旧改工作思路从“拆改留,以拆除为主”转变为“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历史风貌保护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保护中也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而完善保护对象体系,优化保护制度,促进活化利用实现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需要完善地方法规。比如中心城730万平方米的里弄住宅保留保护,这些建筑绝大部分没有法定的保护身份。而现行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所涉保护对象及其管理方式、管理要求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现实需求,亟需进行修订。

座谈会上,大家提到,历史风貌保护管控要求多,支持政策少,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仍处于相对消极维持的留存状态,如成片里弄住宅超负荷使用状态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亟需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支撑。解决保护更新与合理利用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足的问题,如缺乏历史风貌保护专项资金、建筑活化利用、建筑征收及产权支持政策等,针对本市在推进历史风貌保护与活化利用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完善相关规定、提出支持政策,加强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互动,实现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

一年多前,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擅自拆除,令人心痛;2015年,三菱洋行大楼被整体喷砂,让人惋惜。如何完善和加大违法处罚力度,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与会者认为,原《保护条例》中,有关违法处罚措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案件仍有发生,建议针对作为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核心要素的优秀历史建筑,提出更为严格、有效的保护要求、措施和制约手段。对擅自拆除优秀历史建筑等行为亟待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并针对擅自拆除需保留的历史建筑相关违法行为提供处罚法规依据。

记者了解到,下周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草案)》,将对上述问题等提供法规支撑和保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