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名路378號,俗稱“紅樓”,光緒三十四年由耶松船廠建造,見證了上海船舶與航運業百餘年來的風風雨雨。

馬廠路地塊,東起永定路,西至溧陽路,清光緒三十年建築,被命名爲“麥克脫路”,俗稱“菜市街”,也是一條頗有歷史的老街坊。

15日下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赴虹口調研《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修訂工作情況,專門察看了馬廠路地塊(風貌保護街坊)和“紅樓”耶松船廠舊址的保護情況。

上海是全國最早開展歷史風貌保護工作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先後批覆了44片41平方公里歷史文化風貌區,其中涉及中心城12片、郊區32片,先後公佈了5批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同時,還進一步探索擴展保護對象,公佈了250個風貌保護街坊、397條風貌保護道路(街巷)和84條風貌保護河道。紅樓與馬廠路地塊也在其列。

一街之隔的上海白玉蘭廣場

從上海白玉蘭廣場拍到的紅樓(耶松船廠)

見證了上海城市與航運業變遷的“紅樓”,背依黃浦江,周圍現代建築林立,一路之隔就是浦西第一高樓“上海白玉蘭廣場”。這幢百餘年前的建築坐東朝西,綜合了中西風格,融入了中、緬元素,1941年曾被日軍佔領,一度被改建爲軍用倉庫,解放後重歸馬勒公司,1994年2月被公佈爲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第二批),1997年,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在此辦公至今。

麥克脫路俗稱“菜市街”,1943年改成馬廠路。圖爲清末的菜市街。

溧陽路125號

馬廠路地塊的城市更新項目也正在進行之中。比如建成於20世紀30年代的溧陽路125號,現在是虹口區工商聯辦公場所;建成於1926年的溧陽路109號現爲北外灘創意產業園;建成於1917年的溧陽路155號作爲居住用房,現已徵收,在保護策略中,溧陽路住宅保留了沿溧陽路的立面風格,與旁邊的置業裙房外立面有機融合;馬廠路倉庫立面進行修繕並分別向南北和向東移動保留。

而歷史建築的保護離不開法律法規的支撐與保障。201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將舊改工作思路從“拆改留,以拆除爲主”轉變爲“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爲主”。歷史風貌保護城市文脈傳承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保護中也更加註重城市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而完善保護對象體系,優化保護制度,促進活化利用實現歷史風貌的整體保護,需要完善地方法規。比如中心城730萬平方米的里弄住宅保留保護,這些建築絕大部分沒有法定的保護身份。而現行的《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所涉保護對象及其管理方式、管理要求已難以適應新的形勢和現實需求,亟需進行修訂。

座談會上,大家提到,歷史風貌保護管控要求多,支持政策少,部分歷史文化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仍處於相對消極維持的留存狀態,如成片里弄住宅超負荷使用狀態仍未得到根本改變,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亟需通過更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支撐。解決保護更新與合理利用相關配套支持政策不足的問題,如缺乏歷史風貌保護專項資金、建築活化利用、建築徵收及產權支持政策等,針對本市在推進歷史風貌保護與活化利用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需要從制度層面完善相關規定、提出支持政策,加強保護與利用的協調互動,實現在保護中利用、以利用促進保護。

一年多前,鉅鹿路888號優秀歷史建築被擅自拆除,令人心痛;2015年,三菱洋行大樓被整體噴砂,讓人惋惜。如何完善和加大違法處罰力度,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與會者認爲,原《保護條例》中,有關違法處罰措施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存在一定的距離,導致破壞歷史文化遺產的案件仍有發生,建議針對作爲上海歷史風貌保護核心要素的優秀歷史建築,提出更爲嚴格、有效的保護要求、措施和制約手段。對擅自拆除優秀歷史建築等行爲亟待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並針對擅自拆除需保留的歷史建築相關違法行爲提供處罰法規依據。

記者瞭解到,下週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將對上述問題等提供法規支撐和保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