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在电梯里,同事A问B:“你妈妈还生气吗?”

同事B:“早就不生气了,我还以为她再也不会不理我了呢,吓得我买了好多东西回家去看她,到了才知道,她根本没把事儿放在心上,而且做了一桌子我爱吃的正等着我回家吃饭呢。”

同事A:“我妈妈有时候也是一样,总是在我上班的时候打电话,问想吃啥,喜欢吃啥,我总是匆匆忙忙说两句就挂了,惹得她不高兴,还好她过一会儿就忘了,哪有父母跟自己孩子计较的。”

从她们的谈话中,我们得知:

上午,小A正忙着工作,妈妈打电话说舅舅胃有些不舒服,想让她找个熟人领着去看看。

而此时小A,在病房忙的那叫一个焦头烂额!刚整理完病床,累的满头大汗,又看到治疗车上满满一车液体,想到刚才巡视病房时病人和家属都焦急地等着扎针呢,小A狠心地拒绝了妈妈的请求,说:“舅舅的胃病也算是老毛病了,等自己休息了亲自领舅舅到医院看吧。”

满脑子只想着快点给病人扎上输液的小A,自顾自的说完这一番话,竟然没等妈妈再说话就挂了电话。然后推着一治疗车的液体,急匆匆扎进了病房,开启了旋转陀螺般的“尬班”模式。

一上午功夫不知不觉过去了,到了下班的时间,小A拿出放在柜子里的手机,却看到了妹妹发过来的短信:“咱妈知道你忙,她自己不舒服都不让给你说,这不是今天舅舅找到了她嘛,抹不开面儿才给你打了电话,你不能帮忙也好好给她说啊!你倒好,不等她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她很不开心,忙完了记得安慰她一下。”

再看短信发出的时间,正是自己挂断电话后的几分钟。

整整一上午,小A满脑子心思都在工作上面,匆匆挂断电话可能是自己在忙碌工作中的本能反应,当时并没有感觉到不妥,更没想会惹得妈妈不高兴。

现在,当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在妹妹短信的提醒下,小A才感觉自己可能真的伤了妈妈的心。

小A赶紧给家里打了电话,又去超市买了许多妈妈爱吃的东西,准备回家负荆请罪。

令她没想到是,家中等待她的却是满满一桌都是她爱吃的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有满脸笑容的妈妈。

小A充满内疚得给了妈妈一个拥抱,虽然一切尽在不言中,却早已泪湿了眼眶。

我们总是把最差的情绪给了最爱我们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都留给了病人。

那匆匆挂断电话的背后,是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对这份职业本能的尊重,那草草几句看似敷衍的话语,是对亲人无论怎样都会对我们不离不弃的笃定。

我们见惯了生死离别时那痛彻心扉,我们也见多了重生之后重获自由的大彻大悟。

所以我们会说: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所以我们知道:有时候来日并不能够方长。

我们比任何职业的人都明白,要珍惜眼前人、身边事,珍惜现在所过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们暗暗告诉自己,在认真工作对病人负责的同时,也要兼顾家人的感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把工作中的不快带回来,不让病人预后不良的负面消息影响自己的心情。

然而,我们却还总是把亲人的问候关心当成对自己工作的打扰,很多时候,我们潜意识里首先选择的还是病人。

当一个医生连续值班36小时还无法下班,病人家属不禁问:这样会不会多给加班费?医院会不会给多发奖金?

那么,我想反问:别说医院不会给加班费给奖金,就算给,这样的钱谁又愿意拿命来换呢?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没有了健康,一切是不是都都将回到原点?

是啊,在这个病都病不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纪,医生也知道自己在家中的那份重量。如果可能,他们更希望用自己的健康来换回家人一份心安,让家人可以依靠的更踏实,让父母妻儿少一份牵挂。

生命无法承受时间的考验,医生也无法放弃病人,随心所欲去规律生活。

我们常常无奈地担心牵挂留给了家人,在现实面前,我们终将无能为力。

当家人的问候与请求遭到残忍拒绝,我们不会因此感到言行失当,我们知道,他们是最亲的人。

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他们不爱听的话,他们终会谅解我们。我们有了这样的笃定,才敢肆无忌惮的去拒绝,去敷衍,去“伤害”。

其实,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欠他一句道歉。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今天是感恩节,对于护士来说,长期面对病人,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但是,家人是我们永远的港湾,我们不仅要将笑脸送给病人,我们的至亲至爱,更加需要我们的笑脸和问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