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载人航天”依旧是极少数国家掌握的独门秘籍,放眼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俄罗斯联盟飞船与我们的神舟飞船拥有载人天地往返能力。随着八年前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退役美国事实上丧失了载人天地往返能力,此后他们不得不以8200万美元单个席位价格购买联盟飞船船票。

联盟系列载人飞船

今年以来美国NASA为恢复载人天地往返能力做出了许多努力,上半年SpaceX公司龙飞船二号进行了无人模式发射试验,飞船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任务取得成功。然而在接下来的中断起飞试验中测试飞船却遭遇了不幸事件,极大程度迟滞了龙飞船二号的载人飞行计划。

本月20日19时36分,波音公司CST-100飞船在宇宙神5-N22型运载火箭托举下进入近地轨道,紧接着就遭遇计时器系统故障导致飞船进入错误轨道,在系列错误指令控制下飞船消耗了大量燃料,导致没有足够燃料抬升轨道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CST-100飞船发射

如果此次任务搭载有航天员,他们甚至会面临无法返回地球的安全风险,所幸在地面测控团队努力下飞船在太空飞行49小时后成功降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附近沙漠地区。

至此NASA寄希望于商业航天公司在今年恢复载人天地往返能力计划宣告破产,至于龙飞船二号与CST-100飞船何时启动载人飞行计划目前尚没有明确时间表,因此NASA不得不继续购买价格高昂的俄制联盟飞船船票以维持国际空间站运营工作。

联盟飞船一个座位8200万美元

与NASA接连受挫不同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则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921载人航天工程立项27年来陆续发射了11艘神舟系列飞船、1艘天舟货运飞船、两艘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共计完成14人次航天员天地往返飞行任务,连续攻克载人天地往返、多人多天、出舱行走、交会对接、在轨燃料补加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目前航天系统正在全线备战天宫空间站工程。

2022年左右是天宫空间站建成时间表,此前我们一直对外宣称这是一座60吨级中小规模空间站,而事实上它却是一座与时俱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规模天基空间基础设施。进入今年以来官方宣传口径也有了明显变化,上个月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证实天宫空间站初期规模可达百吨

天宫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

在周建平总师最新表述中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百吨”与“初期”。“百吨”指的是由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号实验舱、梦天号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巡天号光学舱共同构成的天宫空间站规模。

“初期”一词则意味着后续还有第二轮扩建工程,天宫空间站在设计之初就预留有对接接口,只要有需求,可连续对接多个核心舱、实验舱,即便扩大至国际空间站规模也毫无压力。

天宫预留有多个拓展对接接口

天宫空间站凭借后发优势有着超越国际空间站的技术水平,比如,两部衍架式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将超越400吨级国际空间站供电能力,初期百吨规模的天宫空间站实验机柜数量也能与400吨级国际空间站大致持平。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去年5月我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举办了天宫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仪式,这标志着天宫正式向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敞开怀抱。

天宫对接节点舱

第一轮合作项目评审结果随后出炉,美国项目由于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和要求被淘汰,最后总计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参与合作的前提是必须100%与我们共享实验数据与成果。

除此之外,据杨利伟披露还有十多个国家先后表示,希望由中国帮助选拔培训航天员。外国航天员进驻天宫空间站当属载人航天领域的顶级合作模式,那么哪个国家的航天员将率先进驻天宫呢?

航天员水池训练

本月17日至19日,巴基斯坦空间与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负责人阿梅尔·纳迪姆率领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巴载人航天合作联委会第一次会议,并参观了位于天津的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集成测试中心与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测试厂房。

参观过后巴基斯坦代表团对我国航天的飞速发展表示由衷钦佩与震撼,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会有如此感受?

巴方参观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集成测试中心

在这两处参观地他们可能看到的项目有:一步实现绕落巡火星的火星一号飞船、神舟载人飞船总装产线、用于载人登月任务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长征5号B型大推力运载火箭……

上述任何一个项目都堪称世界级,而一系列世界级项目呈现在眼前即便是想象也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我国一系列世界级航天项目

早在2017年巴基斯坦就派出飞行员来华参加航天员培训,他们寄希望于我们在2022年实现该国载人航天飞行计划。随着今年4月两家主管航天机构正式签署“关于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合作协定”,标志着巴基斯坦航天员进入天宫空间站计划的进一步实锤落地。

巴基斯坦之所以将时间设定为2022年,是因为印度也计划在2022年发射载人飞船将一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德国航天员马蒂亚斯·毛雷尔来华训练

除此之外,欧洲发达国家也对天宫空间站望眼欲穿,德国与意大利航天员早在两年前就来华参加了神舟载人飞船海上着陆救生训练,这两家航天员都在努力学习中文。来自德国的航天员马蒂亚斯·毛雷尔学习中文已有6年时间,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也已经能识别上千个汉字,汉语优势将有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选拔中脱颖而出。

载人航天光环有很多,但它也是极为艰难的工程,即便是发达国家在载人航天面前大多数也都是望而却步,它究竟难在哪呢?德国航天员马蒂亚斯·毛雷尔评价我国航天的一句话道处了玄机:中国有自己的火箭、飞船,未来还将有自己的空间站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这句话的背后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长征2号F运载火箭系统、长征7号运载火箭系统、长征5号B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发射场系统、海南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等共计14大分系统的艰苦创业。载人航天工程比拼的不仅仅是航天实力,更是综合国力的考验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14大分系统

由此我们不得不感慨27年前决策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高瞻远瞩,如果没有那一时期的英明决策,以及长达27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艰苦奋斗,我们就不可能有如今这样大好的发展形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