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商業航天發展遇到了一個頗爲棘手的難題。一方面,作爲一門高精尖的前沿科技領域,單顆衛星從製造到發射到運用,整個週期成本支出動輒上千萬乃至上億,商業航天市場參與成本高;另一方面,即使衛星發射升空了,結合哪些場景開展怎樣的運用服務並最終變現?商業航天“賺錢難”的現狀也持續困擾着業內人士。

  如何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商業航天探索成本,實現更加輕量化的商業航天探索,這已經成爲整個行業共同思考的問題。目前,在降低商業航天探索成本領域已經出現了系列值得參考的創新性手法,諸如通過低成本COTS元器件實現對於商業航天製造業的有效成本把控,又如以火箭回收利用爲主的重複利用式創新;除此以外,基於對已經發射上天的太空廢棄物改造利用,進一步實現商業航天探索的做法也逐漸成爲一些公司探索的方向。

  恰逢億歐與未來宇航研究院聯合推出的“2018中國商業航天30強”上榜企業報道工作開展期間。億歐記者瞭解到基於火箭末子級這一太空廢物改造,並且已取得關鍵性突破的曦華科技也位列榜上,於是順利約訪了曦華科技創始人兼CEO李艦艇。下文結合訪談內容以及曦華科技發展現狀,逐一開展介紹。

  改造火箭末子級,變廢爲寶開展低成本商業航天探索

  成立於2017年5月,曦華科技是一家民營商業航天科技企業,公司致力於以微納衛星等多維平臺載荷搭載方式構建極簡的低軌天基物聯網系統,並最終實現“空天地海,萬物互聯”的一體化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曦華科技與國內優勢單位合作,基於低軌運載火箭末子級平臺深度改造,開發能夠爲元器件、單機產品、新材料、生物醫療、新型航天科技等產品提供太空在軌驗證服務的MINI空間站。具體做法主要是將原先運載火箭星箭分離後拋棄的末子級平臺進行改造,加裝電源系統、測控通信系統、導航定位系統、控制管理系統等模塊,改造而成的一個試驗平臺,MINI空間站相當於固聯在末子級試驗平臺上的一個載荷艙。

  以往,每一次火箭發射後,運載火箭末子級會隨主星一同進入軌道,在星箭分離、軌道鈍化後便完全不受控,可以在太空滯留十年以上,最終成爲太空垃圾,對在軌空間飛行器形成了一定的威脅。基於末子級所做的改造,有效利用了太空垃圾這一資源,起到了變廢爲寶的作用。

  綜合來看,基於火箭末子級進行改造,能夠帶來以下幾方面的益處:

  

  1、 在發射層面,利用運載餘量將末子級改造爲具備試驗功能的留軌飛行器,在完成把主星送入軌道任務之後,末子級試驗平臺也可以開展自己的工作,充分的利用了單次發射機會,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

  2、 末子級搭載還具備搭載機會多、協調量小、搭載對象範圍廣的特點;藉助高密度發射的末子級,可極大提高MINI空間站載荷搭載次數,有效降低單次發射成本、縮短在軌組網週期,可實現快速佈署。

  

  目前,商業航天存在三大痛點。首先,衛星研製和發射成本高,大多數廠家玩不起。其次是測控頻率協調難度大,進場測發成本較高, 辦理空間電臺執照和衛星發射許可週期較長。MINI空間站是固聯在末子級試驗平臺上的載荷艙,屬於運載火箭的一部分,不是一顆分離的衛星,從而極大的簡化了相關流程並降低了各種成本。

  通過與微納衛星資源結合,綁定不同的資源,基於末子級改造的MINI空間站還能夠開展多維度的商業航天探索。

  在商業航天元器件採用方面,由於太空環境的複雜性以及太空作業的超高難度,元器件質量一直是各大航天器製造商重點關注的對象,目前航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對於沒有上過天的航天元器件使用起來難以放心。而MINI空間站可爲國產新型宇航級元器件、新型有效載荷、低成本COTS器件宇航設備等在軌驗證提供良好的平臺。目前這一方向已經成爲曦華科技重點瞄準的一個方向。

  曦華科技還開展了航天科普教育方向業務,利用MINI空間站平臺,通過與相關教育培訓機構合作,開展航天科普教程教具開發,組織航天研學活動,建設航天體驗館、航天科普實驗室,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學習瞭解航天科技知識,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此外,基於MINI空間站和微納衛星,曦華科技還將太空任務和文化傳媒跨界融合,致力於打造可實現天地互動的創新性全媒體營銷平臺。

  衛星+末子級極簡物聯網,搭建天基數據採集系統

  爲進一步拓展商業航天運用場景,曦華科技還着手開展以MINI空間站和維納衛星共同組建的天基物聯網數據採集系統(DCS)。其具體做法是在獲得頻率使用許可的前提下,發射數顆微納衛星,配備一些基於搭載在末子級平臺上的MINI空間站作爲空間節點,通過節點的數量去擴大整個系統的感知範圍,進一步擴大系統數據採集能力。組成一個網絡型的天基數據採集系統。這種網絡是一種異構網絡,沒有星間信息鏈路,不具備實時數據傳輸能力,但系統採集的這些數據仍然具備相當的商業前景。

  首先,針對於風電設備、森林、地質災害、水環境等對數據實時性要求不是特別高的監測場景,通過非實時的遙感監測也能夠滿足其對於整體感知的需求,目前需求端對於此類非實時遙感數據的需求量龐大,而曦華科技所打造的這一套系統在滿足低成本研製的前提之下剛好能夠滿足這一場景需求,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李艦艇表示,採用自主開發的低成本地面終端,,構建具有十個以上空間節點的的數據採集系統,預計只要能夠爲20萬用戶提供服務,公司便能夠基本達到盈虧平衡,而組建成這樣一個系統時間只需要兩到三年,後續隨着接入服務用戶數量的提升將實現盈利。

  此外,MINI空間站只是留軌末子級平臺的載荷艙,爲了讓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才起了這個通俗的名字。作爲一家初創型企業,曦華科技在還不具備整星製造能力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搭載將整星製造中的核心部件以及技術發射到太空開展測試驗證,這對於公司後續開展星座網絡佈局具有先決優勢。

  迴歸用戶需求,商業航天發展需借鑑互聯網思維

  目前商業航天發展其實還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整個產業鏈條上還有許多不完全的沒有被填補的空白環節。李艦艇認爲這一時期的創業者應該更多的考慮走差異化路線,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模式創新,儘量考慮尋找與其他創業者不同的角度切入,避免重複勞動,激化行業惡性競爭。

  對中小型初創企業,李艦艇認爲並非公司小就沒有參與商業航天的的機會。他認爲商業航天企業更應該借鑑互聯網思維來做,在產品以及服務提供方面更應該注重以用戶需求爲導向,無論是採用自家技術還是與其他行業夥伴合作開發,最終都應該回到能不能爲用戶解決問題上來。在市場開拓方面也更該不拘一格,不被一些固定的行業觀念給束縛住,他認爲在行業發展初期,商業航天市場更應該多一些野蠻生長的機會。

  目前,國內商業航天市場方興未艾,資本以及政策看好這一領域的發展,並且已有系列動作。隨着商業航天后續不斷的發展,曦華科技天基於物聯網運用、文創、航天科普教育等方面業務或將以更豐富的方式不斷走近消費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