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法國總統馬克龍指定兩名專家薩瓦(Bénédicte Savoy)和薩爾(FelwineSarr)兩人撰寫關於非洲文物歸還問題的報告,將於11月23日正式公佈。不過法國《觀點》雜誌獨家提前知曉報告內容,稱該報告結論中尤其強調,支持永久歸還非洲文物的做法。不少媒體和專家認爲,該報告意味着法國對戰爭和殖民地期間獲得文物的姿態變化,讓許多希望收回海外流失文物的愛國人士萌生希望希望。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近一個世紀,中國不斷遭到列強入侵,被掠走的文物數不勝數。最著名的一次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洗劫圓明園。當年被掠奪的文物數量,約有100多萬件,並且大部分都是頂級文物。這些文物目前大部分被收藏在英法各大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中國唐三彩佛像。

  除了法國,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多個發達國家的大博物館收藏着大量戰爭或不法手段獲得的海外文物。它們一方面扮演者人類智慧源泉的角色,同時也是爭議之源。就在今年4月,一件被認爲是當年英軍從中國圓明園掠走的文物--青銅虎鎣(yíng),在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被以41萬英鎊(約合360萬人民幣)的價格被“強行”拍賣。在得知拍賣消息以後,中國文物局多次試圖和拍賣行進行溝通,希望他們遵守國際公約撤銷拍賣。但坎特伯雷拍賣行拒絕中國的要求,並表示:“文物離開中國已經150多年了,不屬於國際公約管轄範圍。”拍賣照常進行。毫無疑問,如果法國歸還非洲被掠奪的文物,對西方其他國家將造成很大的道德壓力。

  歸還文物,走向新的道德關係

  這份報告名爲《非洲文化遺產歸還問題》,副標題爲:走向新的道德關係。此外報告僅涉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薩瓦是法國人,目前在德國教授藝術史,薩爾是塞內加爾作家,在當地大學任職。

  2017年底,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布基納法索訪問時,在首都瓦加杜古演講提到, “從現在起五年之內,我希望向非洲國家暫時歸還和永久歸還文物的條件能夠成熟”,並強調說,非洲文物“不僅應該在巴黎體現其價值,同樣應該在達喀爾、拉各斯和科托努(貝寧最大城市)都能體現自己價值”。這似乎重新點燃這些前殖民國家索取文物的希望。

  據《觀點》雜誌報道,兩人在報告中提出支持永久歸還文物的做法。不過,馬克龍在委託信中曾提到的是“永久歸還”和“暫時歸還”兩種做法,但兩名專家認爲“暫時歸還”相當於一個過渡時期,以保證政府找到合適的法律機制無條件實現非洲文物的永久規劃。他們認爲,根據非洲國家的準備工作完成度,文物歸還過程也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報告認爲需要歸還的文物包括1899年之前在某些軍事行動中收繳的文物、進行科學任務時收集的物品、殖民時期官員以及後代交給法國博物館的文物以及1960年之後通過非法交易獲得的文物。此外,如果雙方在自由、平等和有據可查基礎上進行的交易,以及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物保護公約生效之後,雙方在藝術市場上進行合理交易,其中涉及的文物也不會被列入歸還範疇。

  法國博物館和畫廊領域對此十分擔憂,很多人希望總統能夠緩和報告關於歸還方法的提議。有些博物館以非洲文物收藏見長,若執行報告提議,後果不堪設想。報告作者指出,爲避免博物館無物可藏的境況,提議製作原件的複製品。他們的觀點很清楚,即一家博物館展出的物品若是從外國掠奪而來,隨後還要冒充他人講述他人的故事,並認爲講述出他們的真相,這其實是有問題的。

  11月27日,菲利普·雷(Philippe Rey)出版社聯合午夜出版社也會正式發行該報告。出版前言中提到,“目前法國公共收藏中共計8.8萬來自非洲撒哈拉以南國家的文物”,並強調“很多非洲國家解放之後一直要求法國歸還其文物”。比如今年年初,位於西非的前法國殖民地貝寧,要求法國歸還殖民時期掠奪的4500到6000件藝術品,曾再次讓極爲敏感的文物歸還議題重回輿論場。

  中國大力開展海外文物追索工作

  中國文物大規模流失海外始於近代。從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百餘年間,爲中國文物流失的高峯期。據保守統計,中國至少有17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遠超中國本土博物館藏品總量。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來自中國的文物精品高達160多萬件,而流落民間的文物數量,相當於館藏的10倍,數量驚人。

  2013年7月,由法國皮諾特家族捐贈的圓明園青銅鼠首兔首亮相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迄今已有90多個國家批准加入,是目前控制文物非法流轉的最重要的國際公約。1995年通過的《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在實施細則上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然而2002年12月9日,法國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研究所又發表了《關於環球博物館的價值的聲明》,拒絕將文物藝術品歸還原屬國。至此,國際公約“形同虛設”。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景泰藍吊燈,出自圓明園。

  隨着中國國力日益強盛,追討海外流失文物成爲全民的行動。從1986年開始,香港每年都把查獲的走私文物移交大陸。1997年7月,中國加入《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之後,追索文物的努力收效明顯。2013年6月,法國收藏家皮諾特之子向中國歸還了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2015年7月,法國已將原藏於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全部32件春秋時期秦國金飾片歸還中國。

  近年來,中國大力開展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一方面通過外交渠道追索文物,另一方面公開敦促海外拍賣公司取消售賣爭議物品,或通過國有企業贖買。第二次鴉片戰爭末期,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通過對圓明園等地實施大規模劫掠所得的文物,是中國文物追索的重點。(原標題:中國文物也快回家了?法國計劃歸還非洲被掠奪文物)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歐時大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