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電動車產業也迎來了“新國標”時代,再加上新興互聯網電動車企業的衝擊,傳統電動車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如今的電動車市場已經處在了高度飽和的狀態,據統計電動車社會保有量已經突破2.5億輛,在這種情況下電動車產業發展前景一片迷茫。

   電動車出行已成大部分人出行首選(圖片來自於122.gov.cn)

  明年新國標開始正式實施,電動車又回到了簡易電動車的樣子,低廉的價格戰已經無法避免,對於現在的所有電動車企業來說“活下去”比“活得好”更爲重要。

  電動車行業將在未來的幾年裏出現的這三道坎不得不被重視。

  

  第一道坎:互聯網電動車企業的大量進入

  

  正如大潤發前CEO離職時所說的那句話: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大潤發沒被沃爾瑪、家樂福幹掉,卻被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拿下。

  當年的諾基亞並不是被同時代的摩托羅拉所幹掉,而是輸給了代表未來的智能手機。

  這正是電動車行業所要面臨的現狀,在這秋黃不接的時候,如何選擇正確市場運營模式、產品創新和設計製造,纔是能在這個行業立足的根本。

  以互聯網企業小牛爲例,不可否認,小牛是電動車行業中的一匹黑馬,通過衆籌迅速打開了產品的市場並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到了小牛的品牌,用全新的網絡銷售和線上線下結合迅速拓展銷售渠道。從而徹底顛覆了傳統電動車企業的實體店營銷模式。

   小牛全國共有1002個線下門店(圖片來自於nuomi.com)

  但小牛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是通過砸大量資金換來的,前不久小牛在美國紐約上市,在前期跌幅過後,小牛單季度首次實現盈利,下一步小牛將會整個行業發起更大的挑戰。

  而且根據最近消息,手機行業的小米也悄悄的進入電動車行業,並在江蘇常州建立了製造工廠。明年新國標正式開始實施,整個電動車行業將會面臨更爲殘酷的低價競爭。

  傳統電動車企業有哪個能承受住這種拼錢的價戰?繼小米之後,會有更多強的競爭對手進入到電動車行業分一杯羹。明年的電動車市場將會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戰場。

  

  第二道坎:低利潤的銷售模式仍將繼續

  

  明年電動車行業根據新國標規定生產的電動車,爲了符合要求,價格將不再高昂,勢必會讓擁有資本市場支持的大企業首先掀起價格戰。

  這也主要因爲廉價的鉛酸電池一直佔據着主導市場,據2017年統計,全國共賣出2700萬輛鉛酸電動車,而鋰電池電動車只售出了70萬輛。

  但在新國標實施後,這一切都將有所改觀,由於電動車配置,重量將被限制,價格也由成本原料的減少將會變低,而像在南京車展中的某些打出399元裸車價的小企業在低價競爭中將會失去原有的優勢。

   鉛酸電動車因其廉價 仍是主流(圖片來自於mop.com)

  大企業由於有雄厚的資金支持,能夠長期支撐價格戰,而中小企業由於融資等原因,只能在新國標的競爭中慢性死亡。

  如今的消費者在苛求產品質量的同時,更想要得到實惠和便宜,而通過互聯網渠道與大量線上線下結合的實體店,用優惠和降價來推銷產品,從而使目前經銷商單一產品的銷售不具備優勢。

  傳統電動車企業如何運用好線上線下結合變得至關重要。

  

  第三道坎:“拿來主義”終將一無所有

  

  這些年來,電動車在技術上進步緩慢,這是因爲整車大企業不斷的營銷投入,獲得了容易控制銷售渠道與掌控產業鏈的便利,從而對配套企業的零部件技術坐享其成。

  這也導致了整車大企業嚴重依賴配套企業卻不願意對產品技術研發的投入,導致整車大企業只有品牌而沒有真正核心技術的現狀。

  而且電動車的款型設計嚴重依賴台州塑件企業,電動車車架依賴於自行車車架企業,而真正在研發功能外形的少之又少。

  所以這也是爲什麼互聯網電動車企業一出現就能使大衆快速接受,因爲不少傳統電動車企業款式高度同化,去掉品牌標誌根本分不清是哪個企業生產的。

   劣質低廉的小廠家電動車充電器(圖片來自於windmsn.com)

  而且不光是造型設計,一部分企業在電池、充電器、控制器、電機等領域更是奉承了一貫的“拿來”主義。不掌握核心科技,怎麼能在市場衝擊中存活下來。

  

  最後總結

  

  前幾年電動車行業的“野蠻生長”,使電動車行業亂成一鍋粥,明年在新國標的監督下,每個電動車企業都將面臨新的挑戰,傳統企業如何利用好互聯網,進行線上線下結合營銷?互聯網電動車企業如何更好的擴大宣傳和銷售?都將是整個市場最大的難題。

  電動車企業在未來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該如何取勝,將靠企業是否掌握核心技術和技術創新而定,以往靠投機取巧的“拿來主義”小企業,將面臨致命的打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