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那麼如何和別人溝通輕鬆地獲得對方的好感從而建立良好的關係呢?簡單地說,學會主動傾聽!

上帝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希望我們多聽別人講話。中國人自我表現的慾望比較強烈,一人講話,另一個人馬上就說:“不是,不是,不是。”喜歡與人家強辯,到最後得罪了對方。與別人在談判和講話的時候,應當注意沉默在前,發表言論在後。我們常說言多必失,話講多了就有漏洞。找準客戶“軟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聽他講,然後抓住他的漏洞,如此,等我們反問他的時候,他就詞窮了,這時無論說什麼,他都會聽得下去。

我在讀初二的時候想做一件工藝品——一個大樓的模型,但是家裏沒有鋸子。我知道徐伯伯家有這樣的鋸子,於是找他幫忙。徐伯伯原先是我爸爸的一名部下,退役以後做了一名木工。他幫我鋸模型材料時,在那裏一面拉鋸,一面發牢騷,說他老婆如何被留在大陸,沒有帶到臺灣,他如何鰥寡孤獨一個人,他死了不知道誰送葬,等等。這樣的一大堆話,我這個初二的學生怎麼可能聽得懂,我一聲不吭地站在那裏聽他講,後來他拉完了,把那個模型給我的時候,我就問他:“多少錢?”他說:“不要錢。”我一聽他不要錢就很高興,但是我沒有笑出來。他講道:“孩子啊,你將來長大以後,如果想有什麼成就,一定要注意聽人家講話,這是很重要的習慣。”

其實,一個初二學生哪裏聽得懂這麼有學問的話?我只是希望趕快離開,免得他後悔。後來我到臺北念大學的時候,我爸爸寫信告訴我說徐伯伯去世了。我長大以後進入社會,常常回味他這句話。一個人做事情要想成功,注意聽別人講話,的確是非常重要的習慣。

一個人要善於傾聽,在聽人家講話的時候準備答案,然後思考他的話,從他的話裏面找出漏洞,然後再跟他去辯解,而不是一開始就打斷人家講話,那樣弄不好生意會沒得做。

我們聽人家講話,然後再擺出自己的觀點,期間是一個循環的問題。

一個不會聽話的人通常就不會講話。只會講話不會聽話叫做強辯,會聽話纔會講話叫做善於思考。一個人要先學會聽別人講話,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先聽後答辯。

與對方溝通的時候,要不斷地提出問題去澄清你的想法。記住,大部分的問題都是“紙老虎”,越問越狹窄,越問越無處藏身,問題的答案就自然而然浮現出來了。很多人都不喜歡問問題,喜歡坐在那裏悶不吭聲,這是不對的。所以一個人在聽話和問話的時候,很快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人家說談判很困難,其實不難,是該聽的時候沒聽,該問的時候沒問。

現在來看看聽話這件事情,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所謂聽人家講話,不是說就像傻瓜一樣張着嘴巴一直聽,這裏還有幾個建議:

首先,要學會提問題

根據研究,別人在講話的時候,如果你常常提問題,會讓他認爲你在注意聽他講話,覺得話題非常有興趣。人講話時最害怕的是對方一點聲音都沒有,弄得自己都不知道別人對這個話題有沒有興趣。所以與人溝通時,不要只會聽,不時地提問一兩句,這樣他會非常願意一直往下講,而且會講出你想知道的內容。

其次:有話也要少講。這個建議有什麼好處?其一,顯示出你對對方的尊重;其二,留下空間自己去思考。

第三:不要批評

批評有兩個缺點:其一,沒有把話全部聽完就批評;其二,看不起對方,認爲對方不懂。主管在批評別人的時候,從不給人家面子。你以爲這樣很厲害,其實人家早已把話嚥下去了,你什麼也聽不到。嚴重的是,這還會造成連鎖反應,被你批評的人會馬上與其他人講:“你們以後最好也不要講話了,我纔講了兩句他就把我罵了一頓,我後面還有十八句沒講呢!”

第四:不要打斷

不要打斷與停止說話不太一樣。停止說話是你不要發表意見讓他發表,不要打斷是不要在別人的話中間插話。這是一個禮貌問題。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衆號:心理分析 forwit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