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但是如何有效地進行交流,達到完美的結局,實現自已的心中的目的呢?交流,最基本的原則,簡化語言,言簡意賅!

因爲一個人講話漫無邊際,可能是思路混亂的表現,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達到目的的手段。值得警惕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那隻不過是一種習慣。簡化語言的重中之重就是講話要有重點。很多人講話的時候,將他的後背貼在椅背上,這表示他沒有興趣,從心理學上來看,這表示他的態度無所謂。但是一旦講到利益,講到對方的痛點,他會突然將身體從椅背上移開,移向你這個方向,這表示他在注意。但這種注意只有十分鐘。這是很關鍵的十分鐘,如果你講得不好,他的後背又靠在椅背上了。這一次,可能就再也不起來了。

一個人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鐘,在這十分鐘裏如果沒有抓住聽者的注意力,他就會什麼都聽不下去了。所以,到對方那裏去溝通,向別人作介紹情況,不要永遠都是那套說辭,先準備一下:對方如果給你兩個鐘頭,你先說什麼,後講什麼;對方如果給你一個鐘頭,你闡述什麼;對方如果給你三十分鐘,你闡述什麼;對方如果只給你十分鐘,只給你三分鐘,只給你一句話,你想要講什麼。

什麼東西都有其重點,做任何介紹的時候都要把自己的準備工作做好。做成各種形式的表達形式,讓別人能接受,能坐下來聽你說,最後接受。很多人有一個毛病,一個鐘頭的內容給他半個鐘頭,他就切一半,這樣做是不對的。是兩個鐘頭的話濃縮成一個鐘頭,一個鐘頭的話濃縮成三十分鐘,三十分鐘的話濃縮成十分鐘,一個聰明的言者會自己將它不斷地濃縮,你給我多長時間我就講多少?我講的永遠是重點。

其次,你要善用比喻。即使很複雜的問題,也可以用簡單的比喻講出來。在這方面,我國古代先賢之一孟子是典範,他講話就很喜歡用譬喻的方法。所謂善用比喻,就是舉例子給人家聽,例子因爲生動,真實可信,非常容易讓人家觸動,使聽衆一聽就明白了。

愛因斯坦有一次參加一個晚會,有一位老太太跟他說:“愛因斯坦先生,你真是不得了啊,得諾貝爾獎了。”愛因斯坦說:“哪裏,哪裏。”“愛因斯坦先生,我聽說你得諾貝爾獎的那個論文叫做什麼相對論,相對論是什麼東西啊?”什麼叫做相對論呢?問他這個話的是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愛因斯坦要怎麼回答呢?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種相對論的公式,你跟她講她能聽懂嗎?愛因斯坦馬上就用比喻的方法告訴她了:

“親愛的太太,當晚上十二點鐘,你的女兒還沒有回家,你在家裏面等她,十分鐘久不久?”

言爲心聲,每個人都要學會說話的藝術!

會說話的人朋友多!

會說話的人機會多!

希望我們每個人多花點工夫,多增加點個人素養,增加點常識,讓自已更會說話,更能在社會中進行遊刃有餘的生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