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總部改造成酒店,這家歐洲非營利組織從此實現了“財務自由”

  作者:王真  來源:公益資本論

奧地利的一家傳統非營利組織,從2008年的入不敷出,虧損600多萬美元,後來通過經營城堡酒店生意,建立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位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Salzburg Global Seminar),是一家創立於1947年的非營利機構,長期以來致力於連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和組織,推動跨界的思想碰撞和經驗交流。

它曾經長期依賴慈善捐贈金的滾動和善款募資來維持運作,直到五年前通過盤活自有資產萊奧帕爾茨克龍城堡(Schloss Leopoldskron),將其改造成酒店對外經營,從此擁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大大改善了收入來源的結構,爲非營利部分提供了穩定可持續的資金來源。

10月27-30日,我有幸來到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的總部——萊奧帕爾茨克龍城堡酒店,參加社會影響力投資全球實踐的交流活動。與會者不僅有比爾蓋茨基金會、洛克斐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美國加州的Capital Group基金會的代表,還有來自19個國家的家族慈善家、社會影響力投資者、顧問和專家。亞洲公益創投網絡AVPN是本屆論壇的獨家合作組織。

圖/萊奧帕爾茨克龍城堡酒店大門,一側寫着酒店名,一側寫着非營利組織的名字。這是美國經典影片《音樂之聲》(Sound of Music)的拍攝地;攝影/王真

論壇舉辦的所在地萊奧帕爾茨克龍城堡酒店,是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的資產。這家機構本身如何通過盤活資產,創造自我造血能力,同時堅定非營利組織的使命的的故事,是一個非營利組織通過商業手段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好案例。同時,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的財務透明也非常值得學習,其官網上有過去十年間完整的財務和審計報告。

總部位於奧地利薩爾茨堡的萊奧帕爾茨克龍城堡酒店,是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的根基和家。在這裏,每年都會舉辦20-30場不同主題的研討會,至今累計接待了來自170個國家的3萬6千名的慈善界人士、社會實踐者、學者和研究者。另一處辦公室位於美國的華盛頓,也是非營利機構的法律註冊地。

圖/酒店內景;攝影/王真

爲了更好地探究酒店生意與非營利學術交流機構有機結合的故事,我請教了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負責發展和運營的副總裁Benjamin Glahn,一位現居薩爾茨堡的美國人。

創立於1947年的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去年剛剛慶祝了70週年的生日。在開始酒店運營之前,它採用的一直是非營利的傳統模式來運營學術活動和場所維護——即主要依賴慈善捐贈基金的滾動和善款募資。到了2007~2008年之後,這一傳統的非營利組織的運營方式,愈發不能適應來自外部環境的各種變化,非營利組織的可持續發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Glahn告訴我,“到了2008年的時候,我們覺察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伴隨着歐盟成員國的擴大,進入奧地利的投資額減少;歐債金融危機使得部分歐元計價的捐贈基金遭受損失;以及美元和歐元匯率的反轉(歐元開始比美元更強勁,而當時研討會75%以上的收入都是美元計價,而80%的花費則是歐元計價)……這都對當時的傳統運營模式造成了挑戰。”

在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2008年公佈的財報中,由於當年的投資損失,研討會全年入不敷出,虧損多達600餘萬美元。

在這一情況下,管理層開始審視這座未被充分利用的資產——萊奧帕爾茨克龍城堡——近300年的歷史保護建築物,包括周圍55英畝的土地, 坐落在一個田園詩般的小湖旁, 可以欣賞到阿爾卑斯山脈和霍恩薩爾茨堡要塞的壯麗景色。

圖/酒店外景,遠處是阿爾卑斯山脈;攝影/王真

“董事會和管理層就開始討論如何調整當時的商業模式,首先想到的就是非營利組織所擁有的這個城堡建築物的資產。我們意識到,這一資產並沒有被充分被利用,爲我們創造收入。”Glahn說。

於是,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決定將城堡改造成酒店對外經營,首先通過低利息的影響力貸款,改造了55間房間的設施,使得它們成爲能夠提供舒適酒店住宿條件的房間。2015年起,城堡酒店正式對外營業。

在設計和打磨創新模式的旅程中,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也得益於長期的合作伙伴Capital Groups。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長期幫助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管理匯率風險敞口,財務的穩定和可持續性,共同設計並完善了酒店業務與非營利業務的平衡發展。

從2015年到今天,萊奧帕爾茨克龍城堡酒店的排名在Trip Advisor(貓途鷹)上薩爾茨堡的百家酒店中,從末尾進階到了前十位,評論數量和打分都不斷攀升。

最爲重要的是,酒店收入在非營利機構的收入貢獻佔比越來越高。“不僅貢獻的收入源源不斷,而且因爲是歐元計價,也順便給我們帶來了貨幣敞口的額外收入。” Glahn不無自豪地說。

我翻閱了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最近的一份年報,發現酒店收入已經爲這家非營利機構貢獻了三成以上的年度收入,是其第一大收入來源,遠遠超過了來自個人、基金會和政府的捐贈。而在5年前,這一數字還是零。另外,相對外部捐贈大都指定用途,酒店收入也讓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有了更多的財務自由。

隨着酒店業務的發展,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也摸索了不少經驗,使得非營利業務與酒店業務更好地有機結合。

圖/酒店圖書館,它是兩層設計,有上千本的藏書,研討會的部分討論和社交活動也會在此舉辦;攝影/王真

薩爾茨堡是音樂的故鄉,這裏是莫扎特和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的故鄉。每年的八月是薩爾茨堡音樂節,也是旅遊最旺盛的季節,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就會允許城堡酒店在八月全部用於接待遊客和演出活動;而研討會被儘量集中安排在旅遊的淡季。另外,研討會基本被安排在週日到週四,以便留出更多的酒店房間用於接待週末度假的客人。

而且因爲啓動了酒店業務,使得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的場所本身,對於非營利業務的合作伙伴和捐贈人,也更具吸引力了。“對於合作伙伴來說,我們有更好的酒店設施和服務提供;對於捐贈機構來說,他們也很高興我們可以自我造血,而不是被動地依賴善款和捐贈金的滾動。” Glahn感嘆地說:“最重要的是,酒店業務的啓動,使得我們能夠與私營部門的人士用他們更喜歡的方式來溝通,即不是單方面的給予和授予關係,而是基於這個之上的更爲多元的合作關係。”

總而言之,酒店業務對於非營利業務促進作用是多方面的。在2018年裏,董事會又完成了對城堡主樓的12間套房的裝修,接下來還會對城堡中的會議設施、大宴會廳做修繕,以期來自會議和宴會的收入將進一步增加。

總結和反思

1、薩爾茨堡全球研討在法律上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而酒店資產歸其所有,酒店業務所產生的收入也歸非營利組織所有。這是一個傳統非營利組織如何通過商業手段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案例。很關鍵的成功要素是,非營利組織始終不忘初心。

2、因爲法律架構的清晰和透明,保障了商業盈利部分用於支持和服務非營利機構的發展和使命。酒店盈利業務(城堡酒店)與非營利業務(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之間的關係非常清晰的:酒店經營設立在了非營利機構(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的架構之下,所有的利潤歸屬於非營利機構,用於支持薩爾茨堡全球研討會的運營和發展。

3、此案例中商業模式的重塑,是藉助了Capital Groups的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這說明非營利組織需要大膽向商業機構求幫助,爲其發展助力;同時對於商業機構來說,這也是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和能力,回饋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4、也許,不是很多非營利組織擁有那麼好的資產,比如這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建築。但是,是不是也有很多的NGO/NPO, 擁有先天的資產,但謹慎保守,裹足不前呢?

5.創辦70餘年來,薩爾茨堡國際研討會始終關注文化隔閡、金融治理、綠色健康等頗具全球化視野的議題。這讓我想起日內瓦商學院教授克勞斯·施瓦布1971年創建的“歐洲管理論壇”,同樣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運營管理,如今已經成爲享譽世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這些非營利組織通過良善可持續的運營,構成了公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我想用1776年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國富論》寫下的話來結束:

“我們的晚餐並不是來自屠夫、啤酒釀造者或點心師傅的善心,而是源於她們對自身利益的考慮。。。(每個人)只關心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利益。他由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着,去提升他原本沒有想到的另一目標。他通過追求自己的利益,結果也提升了社會的利益,比他一心想要提升社會利益還要有效。”

關於這段話,可以衍生出很多的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解讀。而在我看來,它其實完美地詮釋了個體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共生交織的關係。

在亞當斯密的闡述中,提升社會利益,是個體利益追求過程中的一個附屬產物(by product),但是這種產出(output)卻來的非常自然而有效。反之,社會效益也完全可以通過商業手段來實現,社會在進步,公益在創新,慈善在更迭,我們不應墨守成規。

注:本文作者是知飛影響力傳播Managing Director, 前媒體人,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地區研究"碩士

聰明幹公益,有效做慈善!

關注我,一起學習公益慈善知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