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湛江港集装箱码头。 本报记者 郎树臣 李波 摄

10月9日,湛江市召开广东省实验室筹备工作暨建设方案论证会,拉开打造国内一流海洋创新中心的序幕;

10月16日,湛江市与华侨城集团签订全域旅游开发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华侨城集团将按照“两轴三节点”的布局,重点打造沿G15沈海高速所形成的贯穿湛江市区、雷州市区、徐闻县的旅游中轴线,以及沿滨海公路和依托东部海岸线所形成的覆盖“五岛一湾”——九龙山湿地——清安湾白沙湾的滨海旅游轴线;

11月18日,长108.6米重1058吨的巨无霸设备——裂解装置2号丙烯塔挺进装置现场,中科炼化建设进入快车道,为实现2019年底建成投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

近段时间,湛江蓝色海洋综合开发喜讯频传,振奋人心,蓝色崛起,前景可期。湛江三面环海,海岸、海岛、海湾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2043.5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243.7公里,岛屿岸线799.8公里),占广东省的35.4%、全国的6.4%。绵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港湾、广阔的浅海滩涂、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是湛江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7年8月,《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应运而生,紧抓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油气、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使我市海洋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成效显著。

大数据见证蓝色海洋综合开发速度

发展快不快,数字来说话。

近几年,湛江海洋经济总量稳坐全省地级市“头把交椅”。2017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海洋产业增加值7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海洋产业增加值对GDP中的贡献率为26.9%。特别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大幅提高,发展迅猛。2017年,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601亿元,占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0%以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占GDP11.5%以上,湛江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蓝色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北部湾经济圈和粤桂琼经济圈蓝色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西南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

——以推进钢铁、石化和造纸三大产业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打造现代临港工业格局。目前,我市临港工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走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从行业分布来看,已初步形成钢铁、石化、造纸、电力能源、造船海工、水产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临港工业体系。2017年,湛钢基地一期工程实现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64.1%;石化产业完成产值343.66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43.26亿元,同比增长2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46.63亿元,同比增长1.9%;水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21.51亿元,同比增长28.6%,水产品规模以上总产值及出口产值连续多年来居广东省首位;医药工业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5.6%……此外,造船海工产业有新突破,元和鑫龙游艇制造公司引进新的投资主体和技术团队,使游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产品远销欧洲市场。

——以建设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为平台,海洋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近年,通过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建设,我市大力促进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产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2017年,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411.6亿元,总产值年均增长22%,总产值在广东省名列前茅;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业总产值占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5%,成为全市海洋产业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市拥有海洋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其中,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60多家,重点发展方向——海洋生物产业和海洋高端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逐步形成以企业为研发主体,以“政、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协同创新的“湛江模式”。

——以加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港口物流服务产业。钢铁基地配套码头(一期、二期15个泊位)已竣工投入使用;中科炼化配套码头(一期7个泊位)已完成桩基施工,工作船泊位及重件泊位基本完成;广东大唐雷州电厂配套码头已完成码头主体建设;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工程总体完成23.7%;徐闻港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东西护岸主体,接岸已合拢,后方陆域已形成等等;加强渔港建设,截至2018年9月底,全市在建渔港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7.22亿元,完成投资2.9亿元。

——以推进“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为核心,打造特色滨海旅游品牌。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43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收入超过420亿元,同比增长20%。去年,全市完成旅游项目投资45.02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73亿元。其中,吴川鼎龙湾国际海洋生态度假中心、吉兆湾文化旅游观光体验区、徐闻南极村旅游综合项目、白沙湾滨海游片区项目、雷州九龙山滨海旅游区项目、乌石天成台滨海生态旅游区扩建项目,南三岛运动休闲小镇等项目推进顺利,滨海旅游产品规模不断壮大。

——以办好海博会、水产博览会等对外活动为窗口,助推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有“中国海洋第一展”之称,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览会,是国内外海洋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经贸平台。经过四届努力,海博会在服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国内外海洋经济交流合作等发挥越来越显著作用,在国内外海洋业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以“水产,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8年水博会,以打造世界第四大、我国第二大国际性专业水产展会为定位,吸引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参展商、3000多家采购商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多名客商参加,成交额达230亿元,比去年增长9.5%。

——以发展健康、绿色、生态、集约型渔业为目标,开创现代渔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445亿元,水产品总产量122万吨,总产值180亿元,多项指标连续多年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渔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业呈健康化、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发展,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规模全省第一。渔船更新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近三年来累计新建200吨以上钢质渔船161艘,外海、远洋捕捞能力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渔业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我市水产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美国普瑞莫种虾公司,打破了优质种质资源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广东恒兴集团分别在越南和埃及投资建设3个饲料生产、鱼虾苗养殖和加工及贸易基地,开创渔业对外合作发展新局面。此外,我市承担的3个国家级渔港、6个省现代渔港和5个市级区域性避风塘建设项目全面推进,逐步形成渔业产业集聚,推动生产贸易、休闲观光、防风减灾于一体的渔港与渔区经济发展区,沿海32个等级渔港逐步形成创新发展的增长带。

夯实基础提升“海洋强市”承载力

湛江蓝色海洋综合开发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近年来,我市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对港口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养殖资源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同时,加快陆海统筹,推进城镇规划、国土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规划等“多规合一”,用“一张图”管理海岸带。

——加快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海陆空”交通体系。坚持海陆空铁“无缝衔接”,组织编制湛江铁路总图,推动高铁入城、高速入市,规划建设中心城区高铁枢纽站,推动空铁联运,机场、高铁“零换乘”;面向国际招投标,引进高水平设计团队,完成徐闻港南山作业区综合交通枢纽、高铁西站和调顺跨海大桥建设方案优化设计,倾力打造代表广东形象、彰显湛江魅力的亮丽名片。

——加快数字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海上安全保障。积极推动《湛江市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基本建成82个重点渔村“渔村通”安全通信指挥系统,完成全市65个渔船避风水域安装实时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的前期初步勘察。积极开展渔船电子标签建设,2017年为500多艘在册渔船安装了电子身份标签,逐步提高渔船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有所改善。一是以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为抓手,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近年来我市投入数亿元开展港湾养殖设施清理整治、金沙湾海滨浴场和渔港公园沙滩修复整治、湛江流沙湾生态修复项目建设、金沙湾南北岛整治、海东新区奥体中心附近观海长廊整治修复等。二是牵头开展《湛江市湛江湾保护条例》和《湛江市海岸线保护条例》立法,相关工作稳步推进。三是海洋生态保护工作长抓不懈。开展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目前已建成人工鱼礁9座,在建3座,建成人工鱼礁礁区面积8510.7公顷,制作和投放礁体9187个。四是提高涉海项目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及严控围填海和占用自然岸线的建设项目。五是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控,引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六是开展“湾长制”试点,目前相关试点工作方案正在制定中。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服务重大项目用海审批,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积极为湛江徐闻港区南三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工程、湛江钢铁基地等我市50余个重点涉海项目提供高效的服务保障。二是强化“三生”空间管控。为完善湛江市海岸线调查,建立健全海岸线分类分段管控机制,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管控要求,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省海洋与渔业厅对全市的56段岸线逐一进行核实,从而对我市岸线的分类和现状有了初步的掌握和了解,为下阶段开展海岸线分类分段管理,加强海岸带功能管控,优化海岸带保护和利用空间格局打下基础。三是加强执法,全力维护平安和谐海洋秩序等。

“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前景可期

2017年8月,《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正式出台。《计划》主要包括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完成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任务,使湛江成为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总体目标。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为此,一系列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加快发展高质量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钢铁、生物制药、先进海工装备、先进船舶制造、数字印刷、精品包装等先进制造业,支持军民融合、精细化工、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产业加快建设,全力争取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世界级绿色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加快乌石17-2油田群开发。推进宝满港区集装箱一期扩建等合作项目全面落地,疏通亚士德航道,推进建设邮轮码头,加快建设中科炼化配套、霞山港区通用和东海岛港区液化码头。高水平建设临港工业园,推动湛江临港工业园发展现代临港产业。大力支持中船重工在我市军民融合发展,推进海洋装备升级发展。坚持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湛江段沿线为重点,推动开发高水平雷州半岛滨海旅游资源。坚持利用海南建设自贸区、国际旅游岛之机,谋划开通琼州海峡快速航线,推动我市旅游、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发展等。

——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以《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为纲领,推进涉海项目稳步实施,充分发挥好我市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严格落实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承诺书”和实施方案建设内容,以实施方案项目库21个重点项目为基础,围绕推进海洋生物产业、海洋高端装备产业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产业孵化集聚创新,支持我市海洋创新基地和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海洋生物方面,重点引导企业发展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功能保健食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制品,培育海洋龙头企业。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树立护海、用海、养海一体化推进的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全面开展海岸带清理整治行动,清理非法占用海岸带和破环海洋生态环境行为。提高海洋与渔业执法能力,为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