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載,滄海鉅變;四十載,歲月如歌。四十年前,光明日報刊發江蘇作者胡志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評論文章,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從那年起,改革開放如浩蕩春風,拂遍神州大地,孕育一片盎然生機。

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衆志成城。四十年來,勤勞勇敢、務實苦幹的江蘇人用辛勤和汗水,書寫了江蘇發展的華麗詩篇。2018年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4486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經濟發展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二,呈現出一片盎然生機。站在新時代的路口,江蘇人正在奮筆疾書,續寫新時代江蘇改革開放新奇蹟。

資料圖

解放思想生動力續寫時代江蘇改革開放新奇蹟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財富。沒有觀念的更新,就不會有發展的突破。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說,解放思想不是解決一時一地問題的權宜之計,而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思想路線。江蘇的過去是在解放思想中不斷奮進的,他動員在全省上下興起解放思想大討論的熱潮,全省上下廣大幹羣通過思想的大解放,推進改革再深入、實踐再創新、工作再抓實,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領發展的高質量,爲加快建設“兩聚一高”新江蘇而不懈奮鬥。

智能製造爲主攻續寫新時代江蘇改革開放新奇蹟江蘇加快落實“中國製造2025”智能製造爲主攻方向的戰略部署,明確將智能製造作爲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重要抓手來推動落實,在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牀、數字化生產線、智能成套裝備、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逐步完善,湧現出埃斯頓自動化、揚力集團等一大批具有較強行業競爭力的智能製造裝備排頭兵企業。世界智能製造大會連續三次在南京召開,爲江蘇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技術支持,爲江蘇經濟發展提供蓬勃動力。

民營企業促效益續寫新時代江蘇改革開放新奇蹟民營企業是江蘇經濟發展一支“主力軍”,是江蘇科技創新的一個“主動力”,是江蘇吸納就業的一個“主渠道”。在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的背景下,江蘇出臺了8個方面28條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包括落實稅收減免政策、落實各項產權保護措施、取消違規收費等等,預計可爲企業降本減負600億元左右。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說,將妥善處理“親”“清”關係,正確發揮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切實從“門檻管理”轉變爲“信用管理”,真正把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

文化繁榮聚民心推動寫新時代江蘇新奇蹟文化是一個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最強體現。江蘇向來重視文化發展,數據最有說服力——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7)結果表明,江蘇名列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省份之首。江蘇文脈工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紫金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文化工程做到了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成爲我國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全面、深刻、根本性變化的生動縮影,讓全省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爲江蘇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教育改革贏民心新時代江蘇新華章。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江蘇作爲全國的教育強省,並未固步自封,2018年7月27日,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公佈了《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爲江蘇的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加科學、更加公平、更加公正指明前進方向,這一舉措贏得全省人民一片叫好。江蘇的教育改革定能推動全省的經濟、社會、科技等全面發展更上層樓。

改革正當其時。新時代的江蘇人順應歷史大勢,把握時代潮流,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爲續寫新時代“強富美高”江蘇新奇蹟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經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