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灣區芳村

  有一處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築羣

  據說已有110多年曆史

  那就是

  聚龍古村

  在荔灣出生長大的我

  居然是近期才知道這條古村近在眼前

  距離花地灣地鐵站也就800米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

  無數次經過

  卻未曾走進

  芳草萋萋,綠樹夾岸

  清澈明淨的大沖湧

  東接珠江,西至東漖村

  如一條玉帶

  在聚龍村前飄然而過

  聚龍村,有段古

  聚龍村又名“鄺家村”

  120年前的聚龍村一帶

  還是一片寬闊的河灘沙地

  清代

  台山不少人出洋謀生,生活富裕

  然而,隨着人丁日益興旺

  要覓得一塊好住宅地卻不容易

  光緒五年(1879年)

  台山鄺氏三兄弟便提議

  台山人多地少

  不如派人去省城廣州附近

  物色一處地方開村定居?

  鄺氏三兄弟水陸兼程來到廣州

  被大沖口以西一帶的風光深深吸引

  毗鄰珠水,風景優美

  漁船穿梭往來,夕陽西下

  漁歌唱晚,別有情趣

  

  風水師也讚歎:

  “若在這裏定居,族人必有發達之日”

  半信半疑之下

  財雄勢大的鄺氏家族便在這建村

  鄺氏族人建村方式很特別

  有專家稱之爲“原始房地產開發模式”

  可見當時台山人的經商頭腦不容小覷

  花了整整10年

  直到光緒十五年

  20座格局基本一致的青磚大屋

  整整齊齊地出現在大沖湧北岸

  按井字型平面佈局

  建有七條街巷

  縱橫整齊美觀

  坐北向南

  錯落有致

  村建好了,叫什麼名字?

  建村動工挖土時

  這裏冒出紅朱岩石水

  風水先生稱爲“龍出血”

  於是大家便把它叫做“聚龍”

  村內出現過不少名人

  有廣州報刊創業先驅、清朝教育部官員鄺其照

  港澳著名“黃金鉅子”(專營黃金)的鄺衡石

  知名商人鄺明覺、鄺伍臣

  老廣氣息,感慨歲月靜好

  從牌坊走進

  一路上有不少“龍”的痕跡

  中國多彩的龍文化

  創新、進取、包容的精神

  在這裏得到了傳承和體現

  龍與祥雲象徵祥瑞、吉祥

  兩個元素的相互結合

  保佑聚龍村風調雨順

  青磚牆前的公告欄

  保留古老樸素東西的同時

  現代與古典融合

  頗有韻味

  興建聚龍村時

  正是我國傳統建築受西方影響時期

  聚龍村的主人又是一羣華僑

  在西關大屋的基礎上

  融入不少西方建築元素

  看着這個門牌

  芳村二字

  作爲老廣

  心裏非常感慨

  從前說起芳村

  誰都不敢來這個“山卡拉 ”地方

  外人也只知道芳村有“傻十”

  曾經的辛酸

  深藏在老一輩的心裏

  聚龍村民居受西關大屋影響頗深

  趟櫳門必不可少

  門邊雕花出奇的細緻美麗

  大屋的門從外到內

  依次是角門、趟櫳門、大門

  一路走下來,看見的門牌

  窗花、街燈、門鎖、綠色電錶殼等

  都像時光倒流般出現在眼前

  再不念舊的人,都會被吸引

  青磚牆邊的電線絕緣子

  老一輩稱之爲“瓦壺 ”

  在老廣堆裏這樣講

  自然更接地氣

  鄰里和睦

  經過“打打牙骹”

  頭髮發白

  感慨時光流逝匆匆

  秋風起,食臘味

  廣州人喫貨本性

  毫無保留地暴露在電線衣架間

  風乾好的臘味放在飯面

  飯熟以後撒上蔥花淋上醬油拌勻

  我的天!

  此刻的美味便定義在老廣那碗臘味飯中

  在這裏

  似乎再巨大的世易時移

  也沖刷不走這些

  專屬於老廣州的生活場景

  歲月,靜好

  新事物

  幸福從合和緣聚四字間溢出

  相當惹眼

  似乎想搶了旁邊

  聚龍村立牌的風頭

  以老樹作爲標記

  旁邊的聚龍村10號

  一家中式婚慶館(嶺南婚嫁)

  正對着婚慶館

  是一家旅遊文化民宿

  還是分子料理館

  名叫源汀

  在這棟百年古樓中

  傢俱修復一新

  做到了最好的中西結合

  每一道菜

  主廚都會親自解釋製作理念和方法

  菜單還可以私人定製

  小紅薯 @GE

  藏在鬧市的聚龍村

  被多少人忽略

  想不到這麼不惹眼的地方

  給我如此多的驚喜

  不枉此行

  聚龍古村

   廣州市荔灣區芳村大沖口

  ② 交通:

  路線一:990路公交西后街站或杏花大街站

  路線二:181路、202路、206路、217路、275路、52路、64路、812路公交在大沖口公交站下車,沿着河涌走即到

  路線三:地鐵一號線花地灣站,導航即到

  ③貼士:

  

  聚龍村屬於居民區,請勿大聲喧譁,注意公共衛生,文明遊玩。村民不喜歡被拍,拍拍景物,走走逛逛,足夠。

  - END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