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地理的都知道,中国有个瓷都---景德镇,陶都---宜兴。前者位于江西、后者位于江苏。

陶器精品---紫砂壶

陶器和瓷器都是黏土烧制而成, 黏土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成为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的瓷器。

而在中国宋代,瓷器的巅峰代表则是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因位于宋代汝州,故得名汝窑,遗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

汝瓷在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之首,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

汝窑笔洗瓷器

汝窑出产的瓷器特点是釉色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玉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北宋灭国,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珍品极少,流传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仅67件半,其中台北故宫21件,北京故宫17件, 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中国艺术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还有在中国内地零散的两件以及某博物馆里的半件。

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官窑---宋代官办窑厂

官窑是指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厂,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宋徽宗时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未发现。南宋建立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地址分别位于杭州凤凰山脚下和杭州乌龟山一带。为做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宋代官窑瓷器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无过多修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宋朝之后,元、明、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厂均在景德镇,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

哥窑---小纹片的艺术

哥窑烧制的瓷器与其他瓷器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釉面有大大小小的纹片。

哥窑瓷器

但对于哥窑的具体位置,至今无确切说法。

对于哥窑的由来,历史上有个传说:相传,宋朝龙泉县有两兄弟章生一和章生二以烧制瓷器为业,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像鱼子,有的像柳叶,有的像蟹爪。

老大因祸得福发现了新的瓷器风格,更加名满天下。

钧窑

前三大名窑中汝窑、官窑、哥窑都是属于青瓷,钧窑则在青瓷之外,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

钧窑的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宋时称钧州)。

钧窑瓷器

钧窑典型特点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被誉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定窑---烧制白瓷

定窑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宋时为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 、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 "、"紫定"和" 绿定 "。

定窑代表作:北宋定窑孩儿枕

北宋之前,定窑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

结语:作为中国瓷器文化的杰出代表,宋代五大名窑的高超技艺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在瓷器上的登峰造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