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消息: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普通百姓樸素又迫切的期待。爲此,江夏區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多措並舉,立體推進,填教育窪地,補教育短板,打出一系列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組合拳”。

2013年,江夏區成功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區”,2016年創建全省“學前教育示範區”,2017年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檢查受到好評,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區複評順利通過,創建武漢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公益普惠到優質均衡,江夏教育改革發展爭在朝夕,落到實處,教育的陽光灑遍城鄉每個角落,溫暖每個孩子,人民羣衆獲得感不斷提升。

讓教育更普惠

——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新增優質學位一萬餘個

嶄新的教學樓,漂亮的圖書館,寬闊的運動場,標準化的實驗室……爲了緩解藏龍島、廟山和金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入學難”問題,江夏區將優質教育擴容發展作爲教育改革的排頭兵項目,狠抓項目建設,擴充教育資源。2018年,廟山二小、藏龍二小、金口小學、金口初級中學、明熙小學城關分校、鄭店小學、金口中學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新增優質學位10050個。

圖爲:2018年,金口小學、金口初級中學、金口中學3所新校建成投入使用,助力金口新城發展,滿足羣衆入學需求。

“這幾年藏龍島片區開發了大量新樓盤,人口出現爆發式增長,流動性也很強。”藏龍二小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建的藏龍二小辦學規模爲36個教學班,分設6個年級,每個年級6個班,能容納1620名學生就學,主要招收藏龍大橋以東至光谷片區的學生。

江夏區將藏龍島作爲學校建設的重點片區,該地區現有藏龍中學、藏龍小學,今年秋季新投入使用的藏龍二小較好地解決了“新居民”子女入學難題。未來3年內,這裏還將興建兩所小學、一所初中,並積極籌建一所公辦幼兒園。

戶籍人口僅一兩萬人的廟山,擁有常住居民約20萬人,學位缺口較大。今年9月,廟山二小如期開學,辦學規模爲36個教學班,提供1620個學位。

廟山二小位於環湖路與鄔樹街交叉路口,一線臨湖,風景秀美。據介紹,廟山二小校園總面積28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6000平方米,總投資約7200萬元。

未來3年,廟山片區計劃再新建一所小學和一所初中,着力解決當地學位資源匱乏問題。

此外,作爲通用汽車武漢基地所在地的金口地區,今年秋季也有兩所學校新建投入使用。其中,金口小學可開設30個班,容納1350名學生;金口初級中學開設24個班,容納1200名學生。原有的金口中學也將搬入新校園,可開設48個教學班,能容納2400名學生。

這3所學校新址正對金港一號,呈品字形排列。金口街教育總支相關負責人表示,3所學校的投入使用,能夠有效助力金口新城的發展,滿足羣衆子女入學的需求。

據江夏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01年江夏舉全區之力,投入億元資金,搬遷江夏一中。今年新建成的這6所學校已投入4億多元,共新增學位約10000個,極大緩解了就學壓力。當前,江夏還有大橋現代產業園黃家湖初級中學和黃家湖小學正在建設之中,預計明年完工。”

如果說江夏一中的變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江夏改革開放40年基礎教育的大發展。那麼,走進五里界中心幼兒園,那花園式的校園、現代化的活動室、寬闊的活動場地、豐富的區角文化,呈現的則是改革開放40年來,江夏學前教育突飛猛進發展的一個縮影——由過去的一所獨立公辦園,發展到現在的52所,遍佈全區城鄉,85%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

此外,江夏區制定了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建設規劃,計劃用5年時間,讓全區85%以上的學校達到武漢市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其中,2016年投入資金2200萬元,建設驗收11所。2017年投入3400萬元,建設驗收17所。今年投入2800萬元,建設驗收14所。預計明年全部完成,可提前一年實現目標。

讓教育更均衡

——從不斷“輸血”到有效“造血”與武漢名校結對實現跨越式發展

江夏區鄭店小學創辦於1951年,現有學生1100餘名,24個教學班,63名教師。“教師隊伍的現狀成爲學校發展的最大瓶頸。”校長陳飛鵬說,2016年,該校骨幹教師嚴重流失,教師年齡結構呈現兩級分化。老年教師雖然經驗豐富,但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不會用;青年教師雖然樂學,但無骨幹教師引領。

2016年3月,鄭店小學與武漢市魯巷實驗小學結對,成爲武漢市義務教育委託管理工作實施的首批學校之一。魯巷實驗小學每間隔一週就派出學科名優骨幹教師到鄭店小學開展“授、聽、評”活動。

至今,魯巷實驗小學共派出80多名優秀骨幹教師到鄭店小學開展教研活動。魯巷實驗小學王清麗等10名骨幹教師與鄭店小學曹鑫海等10名青年教師簽定了師徒結對合同,藉助QQ、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做到每週有交流,每月有感悟。

2016年9月,武漢市名優班主任李翠芳老師來到鄭店小學,用真實案例闡述了“班級管理中的創新藝術”,讓年輕班主任深受教益。

2017年11月,鄭店小學組織高段語文老師,網上觀看魯巷實驗小學楊豔芳老師執教的《向五星紅旗敬禮》一課,在網絡直播結束後,雙方通過網絡平臺,深入開展網絡研討活動。

圖爲:江夏區土地堂小學“90後”美術老師鄭瑤,正在教美術興趣小組的孩子們畫馬勺臉譜。

“剛入職時,真不知道語文課到底該教什麼,該怎麼教。”鄭店小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劉文玲說,“那時,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舉手發言的人不多,學生的朗讀沒有節奏感,寫作沒有新意”。直到2017年6月,來到魯巷實驗小學跟崗學習一週,通過走進課堂,參與教研活動,才茅塞頓開。據介紹,兩校每年互訪20次、100人次,送教涉及課程有語數外、音體美、信息、活動等學科。

這只是江夏區創新委託管理實踐、促進學校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

江夏區舒安小學結合自身小班教學特點,在支援方餘家頭小學的幫助下,制定了循序漸進推廣小班化教學的計劃。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團隊在該院副院長李太平的帶領下,致力於康寧路學校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建設,以及生長課堂生長德育模式的構建。

江夏區求實中學與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項目組,針對農村學校師資隊伍特點,不遺餘力的開展教師培訓,培養一批先“動”起來的教師,爲鄉村教師打開一扇又一扇窗戶。

武昌區棋盤街小學與結對的法泗小學“給每個學生播種理想”,豐富和完善“河育文化”,加速“辦學理念——河育文化——體藝特色”三者間的實踐融合。

圖爲:創客教育走進江夏區求實中學,同學們用玉米澱粉中提取的環保材料進行3D打印,拼裝小汽車在城市模擬沙盤裏行駛。

齊心小學與武昌實驗小學項目組深化學校內部管理支援,開展齊心小學校級領導跟崗培訓學習,零距離參與實驗小學的各項常規管理,在管理過程中鍛鍊提升,使一所新校很快在廣大家長、社會羣衆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以前我不喜歡英語,現在每天都盼着上英語課。”齊心小學學生胡樂瑤說,以前上英語課時,覺得很枯燥,認爲英語特別難學,現在不一樣了,英語課有趣又吸引人,大家都愛上了英語。

江夏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江夏區共有9所學校成爲被委託管理學校。兩年多來,從不斷“輸血”到有效“造血”,江夏區與各項目組共同發力,全面激活了受援學校的生機與活力,從辦學理念、制度創新、課堂教學、師資培訓、特色創建、文化創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齊心小學、康寧路學校、鄭店小學等很快成爲“家門口”的名校。全區教師大集訓,能力大提升,今年選派1191人蔘加了省市級培訓,區級培訓教師7458人次,從而不斷促進了江夏區義務教育實現高位、優質、均衡和跨越式發展。

讓教育更溫暖

——連續五年爲學生提供免費夜宵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

2017年秋季開學,五里界中學七年級新生劉文婧繼續申報了助學金。文婧的爸爸患有癌症,全靠媽媽一人打工維持生活,屬於農村低保戶和精準扶貧戶。六年級時,學校爲她申報了農村貧困寄宿生補助,每年補助1000元生活費,基本解決了她在校期間的生活費用問題。

在江夏,像劉文婧這樣的貧困學生有不少,但他們都能順利完成學業。2010年以來,由江夏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組織各中小學校建立了貧困生信息庫,分類統計全區貧困寄宿生相關數據。學校每學期根據上級審批認定的貧困寄宿生名單,將助學金及時發放到學生手中。

江夏區獨有的初、高中畢業生“營養夜宵”愛心工程持續開展5年,生活補助也是該區的資助特色。近5年來,每年春季,江夏區都會爲住校的中高考考生提供免費夜宵,九年級爲50多天,高三則長達70多天;隨着物價上漲,夜宵標準由2014年的4元逐年提升至今年的7元,所需金額由江夏區財政統一支付,今年投入128萬餘元,5年共計604.0955萬元。“住校的考生每天學到晚上八九點,肚子餓了卻沒有東西喫。推出免費夜宵,就是爲了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也是切實爲孩子們的中高考助力。”江夏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李長征說,該中心經常對各校的免費夜宵突擊檢查,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身上。

據介紹,江夏區32所義務段寄宿制學校按標準配置了食宿設施設備;2016年完成了全區學校食堂的標準化配置工作,全部的學校食堂實行集體經營,確保師生伙食質優價廉。在完成規定資助項目的同時,2010年起,江夏區政府每年財政出資拿出100萬元落實區“百萬元資助項目”,2014年-2016年,義務段學校共資助學生6704人次。2017秋-2018春,資助學生1250人次,約75萬元。

此外,該區結合區內普通中小學佈局規劃、學校標準化建設等規劃,制定了《江夏區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建設規劃(2014—2018)》,計劃投入資金27272萬元,完成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建設任務。“一定要加快推進項目實施,整體提升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讓更多的農村孩子儘快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江夏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該區已完成64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建設任務,佔計劃建設總校數95.5%;累計投入資金24236萬元,佔計劃總投入資金88.9%。

編輯:但詩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