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园,如果不施用农药、化肥,可能会经受虫害,影响产量和茶农收入,如果施用农药、化肥,又可能会影响茶叶品质与人体健康,甚至危害所处流域的生态环境。

能不能既要“一碗好茶”,又留住流域“一湾好水”?“台湾蓝鹊茶”的故事值得品味与借鉴。

知识青年下茶乡,立题流域“生态收复”

“台湾蓝鹊茶”基地位于中国台湾新竹坪林,这里是翡翠水库集水区、北势溪流域的上游,台北人喝的水就从这里来。由于地处水源保护区,坪林的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2005年之前,坪林是从台北到台湾东岸的必经之地,旅客大多在此停车休息、喝茶、买茶,当地人依靠奉茶经济营生。可是自2006年雪山隧道开通后,路过坪林的车流骤减,坪林就此呈现没落之势,更多年轻人外移。

人少了,可是生态环境并没变好。由于劳动力少,加之进口茶叶的冲击,留守坪林的茶农不得不追求以更快的方式、更低的成本产出茶叶,农药、化肥的使用更甚以往,生产、生计与生态陷入恶性循环。

坪林风光

2012年,台北大学城乡所的新乡村团队进入坪林,辅导茶农社区,深耕茶乡文化传承、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最初,新乡村团队参与辅导当地茶农成为导览员,对观光客进行生态导览。可是,导览解说对于茶农来说,只是一份补贴家用的兼职,他们回到茶园还是会使用农药、除草剂等进行耕作。

怎样引导茶农回归到不喷洒农药、除草剂及不施化肥的友善栽种方式,同时又能改善生活?新乡村团队决定,与茶农合作生产并帮助营销,宗旨就是:把坪林建成中国台湾第一个没有农药的茶叶产区和生态村,再逐渐“生态收复”整个流域,让更多集水区内的茶园不再投入农药。

成立社会企业,引领茶园友善耕作

栽种环境友善的茶叶,茶农要耗费数倍精力,茶园产量也可能只剩下原有的一半。

茶农陈六合是参与环境友善耕作计划的茶农之一。在他家的一片茶园,由于没有喷洒除草剂、杀虫剂,这里杂草丛生,有的叶片留有被虫啃食过的痕迹,还有的叶片背面沾有虫卵,但整个茶园生机勃勃。“一开始会被别人讥笑是笨蛋啦,不用农药、化肥,茶叶被虫吃了大半。”可是慢慢地,陈六合发现,以自然方式种茶,茶树自己会产生抗体,虫害问题逐年降低,茶园也多出不少野生动物。在去茶园的路上,陈六合指着一处洞口说,“看,那就是穿山甲的家。”

晾茶

为了让茶农无后顾之忧地生产环境友善茶叶,台北大学博士、新乡村团队的成员之一黄柏钧借贷两百万新台币,创立了“台湾蓝鹊茶”这个社会企业,与茶农以契约耕作的方式合作,即只要茶农使用友善耕作方法种植,就全数购入收成的茶叶,负责销售,让茶农不用担心成本或风险问题。“台湾蓝鹊茶”还引入大企业来认养茶园,引导消费者走进农家,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同时普及“台湾蓝鹊茶”背后的生态理念与价值。

不过,出于生计考虑,参与环境友善耕作的还只是部分茶农,很多参与的茶农也并不是把全部的茶园都投入,而是自我衡量过后,用能力所及的比例来投入友善耕作。

卖的不仅是茶,更是护育生态的理念

“台湾蓝鹊茶”的品牌标志是一只口衔茶叶的台湾蓝鹊,意喻“台湾蓝鹊为您选茶”。

台湾蓝鹊是坪林常见的特有种鸟类,成群结队,彼此团结,特别是每到繁殖期,所有家庭成员会一起照顾新生雏鸟,即“巢边帮手制”。这一生态习性与茶园的工作形态十分契合,每到茶叶采收时,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新乡村团队也把自己定位为坪林茶农的“巢边帮手”,不仅帮忙营销,还针对茶农开展各类培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茶农子弟辅导功课等。有的茶农甚至因为孩子功课进步很快而自愿加入“台湾蓝鹊茶”友善耕作网络。

台湾蓝鹊茶

“台湾蓝鹊茶”还在坪林办工作坊,向茶农展示流域中哪个茶园有用农药、哪个没有,让茶农之间相互影响,慢慢理解友善耕作并共同参与进来。经过近7年的努力,“台湾蓝鹊茶”生产基地已从最初的3片,发展到目前的20片,有“远在天边”茶园、“穿山甲”茶园等等,每片茶园各有特色、茶叶各有风味。

黄柏钧说,“台湾蓝鹊茶”的核心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茶好喝、对身体健康,更在于这是一碗护育生态的茶。在“台湾蓝鹊茶”基地,茶园供万物享用,虫吃过、鸟吃过,剩下的才是留给人类的,所以说是动物在为人类选茶,强调的是生物栖息地的保护,让土地恢复生机。

一碗“台湾蓝鹊茶”,不仅让人品到香气宜人的健康茶叶,更能品到泥土与山气的原汁原味,还有茶农敬天爱物的自然之心与知识青年的社会责任与乡土情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