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以来,河西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紧扣民生脉搏、百姓福祉,牢固树立为民情怀,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衣食住行到就业养老,从扶贫助困到社会保障,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优化服务设施 提供优质服务

1987年,民政部首次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后。河西区不断完善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九五”期间,提出建成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推动社区服务向实体化、社会化发展;2000年以后,着力建立完善的设施网络体系,完善12个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联动机制,并建成了2500平方米以上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如今,河西区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现代科技手段,在全区各个街都建立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覆盖。从去年开始,河西区下大力量开发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把涉及民政、人社、残联等7个条线的业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一门式”办理138项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数据的支撑,让居民少跑冤枉路。随着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改革发展来的实惠。

建设美丽社区 打造星级服务

河西区在“十五”期间提出建立具有现代化城区特色和满足社区成员需求的社区建设模式和体系,“十二五”期间,河西区以把全区90%以上的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逐步实现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奋斗目标。2015年7月,河西区被国家民政部认定为第三批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城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推进美丽社区建设,对于这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河西区提升完善的步伐从未停歇。三年来,河西区将市级美丽社区建设全面纳入实验区创建工作,作为扩大居民有序参与的重要抓手。其中,天塔街环湖南里社区是今年参与创建的社区之一,由于紧邻肿瘤医院,长期以来,外来车辆随意进入,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居民停车难,不少居民私自安装了地锁,影响了邻里关系,带来了安全隐患。去年,在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社区重新选聘了物业公司,并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出了“慧停车”和 “连心锁”APP,有效破解了社区管理难题,为打造美丽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河西区共建成市级美丽社区96个,创建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完善保障体系 提升居民幸福感

改革开放40年,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河西区社会保障事业从无到有、从制度建立到全面推进,前进的步伐稳健有力。从2000年河西区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4%、85%和80%,到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河西区五年内累计新增就业20.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成率与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均达到100%,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高,3.94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享受住房保障政策……在前不久召开的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河西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为重要遵循,提出建设品质城区。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打造幸福城区,即是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社保含金量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