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注:觀衆排隊體驗平安科技的智能眼部篩查系統

  11月15日,深圳高交會進行到第二天。6號館平安科技的展臺外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隊伍裏的人們正在耐心等待體驗平安醫療科技的OCT智能眼部篩查系統。

  兩大“殺招”,平安眼部篩查系統受熱捧

  醫學AI的熱潮翻湧兩年之後,智能眼部篩查系統已經算不上新鮮事物,許多醫療AI企業都推出過類似的產品。平安醫療科技(前身爲平安科技旗下智能醫療平臺)這套系統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圍繞三維OCT圖像開發的。

  相比眼部篩查常用的二維眼底彩照,OCT圖像質量更高,診斷效果也更加出色。而且OCT的篩查範圍比眼底彩照更加廣泛,除了糖網還能覆蓋老年黃斑變性、病理性高度近視眼、青光眼等幾乎所有眼底疾病。據平安科技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介紹,平安醫療科技的這套系統目前已經能夠識別出18種不同病變。

  據瞭解,這套智能眼部篩查系統是由平安醫療科技與Optovue美國光視聯合打造的。基於平安科技的深度學習技術,這套系統的糖網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8.5%。

  14日至15日上午,共有126名觀衆在平安科技的展臺體驗了OCT智能眼部篩查,從開始檢查到掃碼獲得智能篩查報告平均只需要3分鐘。最後,系統篩查出了5例陽性患者,其中4例爲視網膜低反射,1例爲非急性黃斑區前膜。

  這套系統之所以性能如此出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平安科技在模型訓練過程中使用了生成對抗網絡(GAN)技術。謝國彤介紹,醫學AI模型需要用大量標記好的數據進行訓練,但任何項目都需要經歷數據由少到多的過程。而且數據集裏不可避免有些病變數據量多,有些病變數據量少,即數據集不均衡。用這樣的數據集訓練模型,效果通常比較差。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平安科技嘗試用GAN網絡生成稀缺的病變數據。謝國彤介紹,這種方法使得平安只需要少量數據就可以開始訓練模型,後續隨着數據量增加再快速迭代,最後讓模型的泛化性有了很大提升。

  通過類似的技術,平安科技共開發了40種影像模型,覆蓋了放射、病理和視網膜三大類影像。目前這些模型已經在上百家公立醫院落地使用,每天有接近兩萬張圖片上傳。

  四大產品,平安AI覆蓋醫療全流程

  除了以OCT智能眼部篩查爲代表的智能影像篩查輔助診斷系統,此次高交會平安醫療科技還展示了智能疾病風險預測、智能質量控制雲平臺、智能疾病臨牀決策支持系統CDSS三大解決方案,覆蓋了從診前、診中到診後的各個醫療環節。

  其中,智能疾病風險預測已經在重慶、深圳兩市落地應用,可以提前一週預測傳染病的發生情況,流感和手足口病預測模型的準確率均達到86%以上,高發季預測準確率高達90%以上。在年初的一次深圳市流感預測監控中,平安的AI模型提前一週預測了流感活躍趨勢,有效幫助了深圳市防控疫情爆發。

  這兩年國內湧現出了大量醫療AI創業公司,但大部分公司的產品仍然停留在科研階段,沒能真正落地。謝國彤指出,這些公司探索的只是醫療鏈條其中一環上很小的一個點——比如肺結節篩查,對醫療行業的幫助有限。很多醫生表示,他們日常工作時基本不用這類產品。因爲肺部CT能反映的病變種類很多,除了肺結節還有肺氣腫、肺炎等。肺結節篩查AI閱片之後,醫生還要看影像中是否包含其他病變,實質上效率並沒有提高。

  平安科技打造醫療AI的思路是覆蓋全病種和全醫療流程。人類疾病多如星辰,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窮盡,因此平安科技希望藉助平安雲的生態優勢打造一個醫療領域的iOS。“OCT智能眼部篩查就像這個iOS中的原生APP,平安未來會在應用中不斷打磨平臺,通過投資、合作等形式引入更多的‘開發者’,共同構建醫療AI生態。

  兩重生態,平安放眼大醫療健康戰略

  作爲一家以金融爲核心業務的企業,平安佈局醫療AI的時間並不長,卻在短短時間內取得了如此亮眼的成績。這一方面是因爲平安對醫療健康業務十分重視,另一方面是因爲它擁有很好的技術落地土壤。

  2016年,平安集團提出了聚焦“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板塊的發展戰略,健康管理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平安集團的“大醫療健康”戰略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自建生態;二是通過外部投資打造航母集羣。

  平安的自建生態包含三個維度——Payment、Patient和Provider。付費端,平安擁有健康險、壽險、養老險等和醫療相關的傳統優勢業務,連接了1.8億用戶。此外,平安還爲政府提供醫保控費、精算服務,覆蓋了280個城市和8億人口。患者端,平安擁有平安好醫生和平安萬家診所。供應端,平安雖然沒有自己的醫院,卻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在疾病預測、篩查、治療、隨訪等各個環節賦能醫院。

  當這三大維度的業務捏合到一起,高效聯動時,將爆發出驚人的合力。“有些企業AI很強,但缺少雲平臺作爲生態的基礎;有些企業雲業務很強,但缺少觸及醫院和政府的渠道。平安在渠道方面有着近三十年的積累,不是其他企業一朝一夕就能追趕的。當雲、AI和渠道這三個方面結合到一起,平安在醫療方面優勢還是很大的。”謝國彤對雷鋒網說道。

  自建生態之外,平安集團旗下的兩大投資公司——領航基金、平安創投,還能以資本爲紐帶,連接第三方企業打造一支龐大的航母集羣。

  五大優勢,平安醫療AI野蠻生長

  平安對醫療健康的重視,源於後者和平安原有的金融、保險業務有很強的互補效應。謝國彤介紹,做醫療人工智能產品有五大關鍵要素——數據、人才、算法、場景和資本。

  高質量數據是醫療人工智能的根本。過去三十年裏,平安沉澱了海量的用戶數據。保險業務的特殊性質,確保了這些數據是真實有效的。人才方面,醫療AI作爲一個多學科交叉領域,迫切需要對醫療和人工智能都有深刻理解的人才。平安豐富的數據集團和廣闊發展空間爲延攬人才提供了諸多優勢。有了優質的數據和人才,算法自然水漲船高,但任何算法最終都要落地到場景裏才能產生價值。

  加入平安科技之前,謝國彤在IBM工作了15年。謝國彤介紹,在科技類公司做醫療產品,最後往往會遇到一個問題:商業模式是什麼?

  “醫療AI和平安的核心業務——金融、保險天然契合。保險公司和政府、患者在醫療健康方面的訴求是相同的,就是讓大家少生病、不生病。疾病預測、篩查和精準診斷可以幫助患者早發現、早治療,大幅減少醫療理賠支付。保險業務可以爲醫療AI積累數據,數據產生的洞見又可以反饋到保險業務中,這是一個天然的業務閉環。”

  做醫療AI產品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無論引進人才還是敲開醫院大門,都需要耗費大量資金。一個小團隊融幾千萬聽起來很多,但可能一年就燒完了。平安每年會投入100億用於AI、Blockchain、BigData、Cloud的技術研發,充足的血液供給爲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提供了保障。

  謝國彤表示,醫療AI現在纔剛剛起步,整個行業仍然處在試錯的階段,但好的土壤可以極大縮短試錯時間。平安在數據、人才、算法、場景和資本方面的優勢爲醫療AI的發展構築了一片沃土。“我來平安科技一年,感覺做了之前在IBM五年做的事情”,謝國彤說道。雷鋒網雷鋒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