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 中國中藥協會評選“社會責任獎”的標準和底線在哪裏?】

半月談評論員 孔德明

12月21日,鴻茅藥酒被中國中藥協會授予2018年度履行社會責任明星企業榮譽稱號,引發輿論強烈質疑。

自“跨省抓醫生”事件發生後,鴻茅藥酒及生產企業的種種問題就不斷被媒體曝光。有統計顯示,過去10年間,鴻茅藥酒曾被通報違法2630次,相當於每個月收到22次通報,其中被暫停銷售數十次,其社會公信力一直受到諸多質疑。直到今天,社會關心的鴻茅藥酒的一些問題並未得到圓滿解決,許多細節仍然存疑。

然而,這樣一個社會公信力有明顯瑕疵的企業,卻被中國中藥協會高調授予“履行社會責任明星企業”榮譽稱號,讓人不由得發問:這樣以“社會”爲名義的獎項,是否考慮到社會民意真實的反映和判斷?如果其確有充足理由,那麼標準和底線又在哪裏?

近日,有媒體聯繫獎項主辦方中國中藥協會,詢問鴻茅藥酒獲得該獎項是否有標準可循。中國中藥協會工作人員回應稱,肯定有標準,也有評的依據,但不方便透露。上述工作人員強調 “這是我們行業內的事”。該工作人員還稱,我們評的是當下和公司的將來,不要盯着人家的過去不放。

這樣的回應顯然缺乏說服力。中國中藥協會作爲國字頭的行業協會,評選獎項理應做到公開透明、嚴格謹慎,而不是用什麼“不方便透露”來搪塞。 近年來,知名企業、人物評獎引發社會質疑現象很多。之前某些機構出現濫發獎項、有償發獎等問題,被民政部處罰乃至撤銷登記,暴露出這些機構將發榜發獎作爲牟利工具的不當行爲。這些都應當引以爲戒。

對於行業內企業,行業協會應該扮演指導和促進的角色,而不是將二者變成利益捆綁、利益交換的關係。我們希望看到企業在協會的指導下,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讓老百姓獲益,同時也希望看到協會評獎抱着慎重的態度,將評選標準等關鍵信息公開,讓老百姓心服口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