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實現畢業生實現“零距離上崗”

近年來,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企業需求,在不斷探索中,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式,實現畢業生“零距離上崗”,突破傳統單一供需合作模式,拓展深化了校企合作內容和方式,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

學校贏在市場化教學、發展高素質人才。

目前海西部分企業職工隊伍發展也存在高質量技術人員嚴重匱乏;員工穩定性差,跳槽頻繁,員工培訓投入大且沒有自身專門的培訓機構等難題。“這些挑戰和難題,恰恰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得到很好地解決”麻嚴排表示,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及時瞭解企業的運營機制和崗位需求變化,將企業的人才需求作爲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就業爲導向,不斷完善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經世致用的人才;教師走出校園走進企業,及時瞭解到企業的技術進步,並根據這些技術發展不斷改進教學計劃,補充教學資料,保證學院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學院副院長張慶武說:“校企合作讓學校可以更接近企業,學生更接近製造業的第一現場,使他們能夠進一步認識企業文化、工藝流程和工作環境;企業用人和招工困難,學生到企業去實習見習,也是企業對學生考覈和考察的一部分,有些動手能力較強和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很快就會被企業招錄。”

目前,學院與省內外50家企業建立長期校企合作關係,學院醫學系與海西州人民醫院、格爾木市人民醫院、格爾木市第二人民醫院及健橋醫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校外教學基地,實施“2+1”培養模式,滿足學生臨牀實習需要,爲畢業生搭建高質量就業平臺。

企業贏在及時瞄準需求、定製專員。

海西華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是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合作企業,校企聯合共同制定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培養方向、崗位(工種)、崗位人數、帶教師傅。據海西華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總經理崔宏瞭解,現在有50餘名學生在企業實習,企業優秀管理者或技術人員會到學校授課,同時學校教師也會給企業員工培訓,校企雙方互聘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過程,也爲企業生產產品、創造價值。崔宏說:“我很看好這樣的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使企業得到人才、學生得到技能、學校得到發展,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

學生贏在學以致用、虛心求教。

去年9月,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作爲我省唯一高職院校通過國家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與合作企業探索出了“學期劃分、相互交替、崗位輪崗、層層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2016級電氣自動化2班的李文淵在青海金功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實習,遇到不會或者不懂的,他總是虛心請教廠裏的師傅們。“我今年7月來實習的時候一個月拿到2600元工資,10月開始給我漲到每月3000元了。”李文淵高興地說,來企業實習,實操性比較強,學到了很多,師傅們很願意也有耐心指導我們,這樣的實習對我幫助和影響很大,可以很好掌握技能,以後畢業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記者  馬曉君  通訊員  吳婷婷)

—如果喜歡,快分享到朋友圈吧—

熱門文章

致敬第19個記者節:我們一直在路上……

格爾木市人民政府與青海湖旅遊控股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和合作框架協議

責編 |馬曉君   監製 | 張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