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当下最火的“学习强国”APP以《“高颜值”带来“高产值”——涉县打通旅游路构建产业发展大格局》为题,推介涉县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让全域旅游因路而兴、百姓沿路而富的典型经验做法!

快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

这里,是千年古县,女娲补天的浪漫神话渊源流传。

这里,是革命老区,129师的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这里,是生态福地,绵延千里的旅游公路勾勒生态美景。

这里,就是太行山高速河北最南端的起点,邯郸涉县。

涉县千里旅游公路之圣福天路路线图。记者 万前进 摄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

沿着太行山高速一路向南,进入涉县境内,129师纪念馆就坐落在赤岸村,这里地处清漳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29师九千多人,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出发,翻越太行山,进驻涉县,以此为中心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129师司令部迁驻在我们现在这个院子里,” 129师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张文丽告诉记者,“在这里一住就住了六年,指挥大小战斗战役三万一千多次,收复了198个县,歼灭日伪军42万人,正规部队由刚入涉县时的9160人发展到30万人,谱写出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壮丽篇章。

学生们在129师纪念馆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记者 万前进 摄

时至今日,129师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京津冀十条红色旅游专线之一。涉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太行颂文化园,红色记忆小镇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景点。游客们漫步其中,一屋一舍,一砖一瓦,映入眼帘,直入心扉。“去年,129师纪念馆的接待量是236万人次。”随着交通便利化的不断提升,对于129师的红色精神传承张文丽充满了信心,”随着太行山高速的开通,这也更加方便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129师(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铭记129师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几十年岁月变迁,129师的红色精神在涉县的土地上浸润蔓延的同时,也为这个远居深山的革命老区,带来了火爆的人气。近年来,涉县确立了以红色旅游为引领,根祖旅游、山水旅游为两翼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从129师纪念馆出发,一路向北,就走上了涉县的千里旅游公路。

在千里旅游公路上最负盛名的圣福天路西端,有一个景点以会唱歌的石头而著名,这个地方就是响石岭,随着来这里“打卡”的人越来越多,也让这里的百姓吃上了旅游饭,发起了旅游财。

响石农庄,是郭云花一家人在响石岭山岗上经营的一家农家乐。由于道路崎岖,通行受阻,从2014年到2017年,响石农庄开业三年,不但没叫响,还赔了个底儿朝天。“原来这个山都是荒山土岭,路也是小路,游客进不来,我们一天的收入寥寥无几,我们一直想关门,但又不想关门,不甘心。”回想起当初创业的艰难,郭云花的笑容里仍残留着几分苦涩。

2017年11月,涉县的千里旅游通道建成通车,沿线贯穿10个乡镇,打通了多条过去遗留的断头路、卡脖路,串联起县域内诸多旅游景点,并与河南、山西等地景点相连接,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现在路修通了,我们心里有了底气了,从小餐厅变成大餐厅了,人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一天的营业额就有上万元。”自从千里旅游公路修通以后,郭云花的响石农庄从“没人来”变成了“住不下”,“老人小孩娱乐这一块儿我们想解决一下,还有就是住宿这一块儿,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再盖个宾馆。

千里旅游公路打通了涉县旅游产业的大动脉,把游客源源不断输送到深山区的各个景点,而沿线的农家乐就像漫山遍野的野花,开出一朵带红一片。“以前在县城打工,离家里有70里地,在那时候挣工资1500,”张秋苗是响石农庄的服务员,她家就在响石岭上的圣寺驼村,“圣福天路开通以后这里招工我就来这干了,一年能挣两万多,也能照顾照顾家里,现在邻居都来了好几个,都在这里打工呢。

涉县旅游公路变成了公路旅游,沿线百姓吃上了“旅游饭”,发起了“旅游财”,把“高颜值”转换成了“高产值”。仅2018年,涉县千里旅游公路沿线的150多个村庄,就新增农家乐、民宿等300余家,从业人数3000多人,带动近3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太行山高速涉县段。记者 刘潇 摄

涉县旅游因路而兴,涉县百姓沿路而富,太行山高速建成以后,西连山西,南接河南,连通京津,不仅为曾经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县再添发展新动力,也让多年来远居太行深山区的涉县真正向外界敞开了怀抱。

红色圣地,大美涉县,正笑迎八方来客!

来源:“学习强国”APP

图片:杨彦忠

编辑:刘焱

编审:刘素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