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駐營口領事館拾遺

作者 王繼鵬

1861年營口對外開埠後,成爲東北第一個對外開放通商口岸。根據相關不平等條約,歐美各國紛紛來營設立領事館,最多時曾有11國在設立領事館或開辦領事業務。營口一度成爲近代東北地區外國領事館最多的城市。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58年6月26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天津條約》,規定“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等府城口”開埠通商,牛莊成爲開埠之地。1860年,中法《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1863年中德《通商條約》一一簽訂,清政府允許各國在通商口岸設置領事館,西方列強紛紛享受同英國同樣的權利。

1861年5月23日,營口代替牛莊對外開埠,隨後,英國在營口設立領事館。美國、俄國、日本等相繼效法,在營口設領事館或任命領事主理領事事務。德國、法國、奧匈、挪威、瑞典、丹麥、荷蘭等國則設代理領事或名譽領事,主要由英國、美國領事代理本國相關事務。

東北最早的領事館

英國駐營領事館

1861年6月11日,英國首任駐營口領事密迪樂在東營子三義廟(今站前區中興裏)開館,設領事1員、副領事1員、翻譯和祕書等各若干名。該領事館是東北最早的外國領事館。密迪樂是外交家、漢學家、漢譯家、滿英翻譯家,號稱“中國通”。他在任7年,於1868年11月14日病逝在營口領事館內。後來,英國駐營領事館在花園街東(今遼河廣場南側)購地建築新館。

1901年,曾任英國駐營口領事的亞歷山大·霍斯(Alexander Hosie)在倫敦刊行了著作《滿洲:它的人民、資源和最近的歷史》。書中刊發的一張照片顯示,英國駐營領事館整體是一個大院落,院內有幾株樹木,四周建有圍牆,館舍爲單層建築,四坡頂,煙囪高大,可看到一棟高大的房子,窗外設有百葉窗,院內豎立10米左右高的旗杆,上掛英國米字旗。這座領事館後來一直使用,直到1934年4月,領事道拉伊布調轉青島領事館,館務停止。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由於英、美等國向日本宣戰,英國駐營口領事館關閉。日僞統治時期,在附近改建市公署,南側設置廣場,英國駐營口領事館被毀。1950年時,因建築破損嚴重經批准拆除。

保持完好的領事館

俄國駐營領事館

俄國領事館舊址位於營口市高級中學院內,現爲該校圖書館,是市內唯一保存完好的外國領事館建築。1897年7月,俄國在三義廟設立領事館,安德列·吉姆宸科·奧斯特羅維霍夫(中文名敖康夫)爲首任領事。1900年,沙俄侵略者藉口剿滅義和團佔領營口,搶奪了奉錦山海關兵備道道臺衙門的建築材料,拆毀了營口西炮臺200多間營房的青磚,用這些建築材料修建了俄國領事館。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該館懸掛紅旗,改爲蘇俄領事館。1920年,北洋政府持反蘇立場,將蘇俄駐營口領事驅逐,並沒收其領事館舍,改作學校。據《營口縣誌》記載:俄國駐營口領事館“在日本領事館之南,民國九年停止俄國領事館待遇,遂將該館撤銷”。該館爲典型的歐式單層建築,爲哥特式建築,東正教堂風格。當時的大門朝西開,建有磚砌圍牆,主體建築呈灰色,穹隆頂爲淡藍色,人字架鐵瓦頂爲淡綠色,穹頂上豎立六七米高的旗杆,上掛有國旗,該建築至今保持完好。1990年,營口市人民政府公佈爲市級文物保護範圍,2003年被定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佈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俄國領事館舊址是營口唯一保存下來的領事館建築,極具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見證侵略的領事館

日本駐營領事館

日本於1871年與清政府簽訂通商章程,清政府開放上海、牛莊等15個通商港口,日本開放橫濱等8個通商港口,駐牛莊日本領事館(實駐營口)於1875年開館,同年11月設牛莊領事,由天津總領事池田寬治兼任,後由美國領事鼐德和英國領事班迪諾兼任,管轄區域爲奉天省內營口廳、錦州府、蓋平縣、海城縣及復州。甲午戰爭期間一度撤銷。

1897年,領事田邊熊三郎正式在東永茂院內的三井物產出張所開設領事館。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關閉,1905年8月再度開館。1911年太田喜平領事向外務省報告說舊房危險,申請建造新館,舊房也的確面積小,功能和設施不完善。外務省批准了報告,委託奉天、長春、丹東領事館新館的建築設計者三橋四郎(1867~1915)設計,由營口加藤洋行工事部施工,1912年竣工,建成二層磚木結構的新館。新館立面採用紅磚牆面加白色花崗岩條石,爲橫縞式,日本人稱辰野式,由於當時很難搞到花崗岩,因此白色飾帶用仿假石代替,僅窗套用花崗岩砌築。門廊平臺採用鐵網混凝土。新建領事館爲二層,正門一度朝南,後改朝西。該領事館建在今遼河廣場西南角,日本佔領東三省後建立了僞滿洲國傀儡政權,已無需領事,於1937年6月閉館。

洋行充當的領事館

美國駐營領事館

據《各國駐華公使年表》記載,1862年3月,美國正式設置駐營口領事館,首任領事鼐德(Francis P. Knight)。他是美國麻省波士頓商人、外交官,1862 年和兄弟阿爾伯特·葡特(Albert Kn)一起來營口經商,是營口最早的美國商人之一,創辦營口旗昌洋行。1862 年起歷任美國駐營口代理領事、副領事、領事,1864 年起兼任法國、瑞典和挪威駐營口領督,1867 年起兼任荷蘭、德國駐營口領事。1876 年兼任日本駐營口領事,歸天津副領事管轄。1901年7月1日,改爲總領事館,派領事官梅拉到任開辦領事業務。1904年梅拉昇任總領事,1908年7月總領事館改爲領事館。

《滿洲:它的人民、資源和最近的歷史》一書刊發的照片顯示:英國領事館院內掛起兩面旗幟,一面爲英國米字旗,另一面爲美國星條旗,因此可以斷定,早期的美國領事館應與英國領事館在同一院內,1914年7月,美國領事館由大官塘南街(今西市區大官塘裏)遷移至豐濟門街前造報所舊址(今站前區軍民裏)。1915年3月,美國駐營口領事館裁撤,所屬事務歸入奉天總領事署。

其他國家駐營領事館

德國在營口設立領事館開始於1864年12月,終止於1917年3月。第一任領事名叫央始利(William Stewart Young),代表布魯斯,後由美領事和英領事兼任。

1861年6月,法國領事館與英國領事館同時開館,館址設在英國駐營口領事館內,1908年撤廢。

奧匈帝國於1870年在營口開設領事業務,駐營口領事均爲英領事兼任。

1864年,挪威、瑞典(1905年以前挪威和瑞典爲君合國)駐牛莊領事館在營口開辦,館址設在旗昌洋行內,後移於華俄道勝銀行(Russo Chinese Bank今營口市站前區榮魁裏),1905年瑞典-挪威聯合解體,1926年9月,華俄道勝銀行停業時領事館撤銷。

1870年丹麥在營口開辦領事業務,由英國領事兼任,1906年後改爲俄國領事兼任,丹麥領事館附設在俄國領事館內。

1867年荷蘭在營口開設領事業務,設在旗昌洋行內,由美國領事兼任。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4年第1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