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劉建英帶團和香港遊客在泰寧合照

2003年劉建英在壺口瀑布留影

從傳統的觀光旅遊到體驗式旅遊,從緩慢的綠皮火車,到時速三百公里的高鐵,從條件簡陋的小旅館、招待所到豪華星級大酒店……

改革開放40年來,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奢侈品”變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0年來,三明旅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需求不斷增強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市民黃女士第一次走出家門去旅遊。“那時候我還小,正是貪玩的年紀。我朋友要去上海賣筍乾、香菇,於是我和另一個朋友跟着她一起去了上海。”提起那次經歷,市民黃女士表示很多細節都記不太清了,只記得一路玩過去非常開心。

“改革開放初期,大部分家庭都處於溫飽階段,沒有時間更沒有閒錢去旅遊。”三明市旅遊局黨委書記廖榮華表示,那時候的個人旅遊只是出差或是走親訪友時的順便。

到了九十年代,隨着經濟的發展,三明人的物質生活漸漸豐富起來。1999年國務院發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三明人享受到了首次連放7天長假的待遇,中國人每年的法定休息日更是達到了114天。

三明人的時間多了,金錢上寬裕了,旅遊業開始慢慢興盛起來,許多人開始把旅遊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現如今,旅遊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的觀光,而慢慢地向休閒度假、享受生活、增長見識等方面轉變。

九零後的姑娘小塗非常熱愛旅遊,每年都有一兩次的出行計劃。“從幼兒園開始,我就跟着父母一起去旅遊,他們覺得旅遊能夠讓我拓寬眼界,見識更多不同的人和事。”十幾年下來,雲南、杭州、蘇州……都留下了小塗的足跡。

三明人對旅遊的需求不斷增強的同時,旅遊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原來的旅遊以團隊旅遊爲主,2015年以後,開始慢慢向個人定製旅遊、自由行轉變。”三明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大陸表示,自駕周邊遊、單車騎行遊也漸漸成爲了三明人喜愛的旅行方式之一。

“2014年的時候,我曾自己一個人騎着摩托車去永春。那時是前一晚突然有的想法,第二天我就直接出發了。”市民小羅回憶。現今只要帶上手機、充電寶、換洗衣物等,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走得越來越遠

“八九十年代三明的交通並不發達,進來容易出去難。”三明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導遊劉建英回憶,八九十年代的三明是個小站,每次預留的票並不是很多,因此出省需要到萊州等地轉車。“有一次我帶團去北京,先坐火車到萊州,然後還要再坐48個小時的火車才能到北京。”劉建英回憶。

那時三明的路也不好走,不少路段是沙子路、渣土路。劉建英回憶,第一次帶團大概是在1989年,那年三明國旅剛成立,是三明的第一個旅行社。那時旅行社連自己的旅遊大巴都沒有,還是向市政府借的接待車。直到九十年代初,旅行社纔有了自己的旅遊大巴。

“那次我帶着十幾個學生去玉華洞,因爲路不好,有些地段顛簸得很厲害,那些學生不覺得難受,反倒覺得很刺激。”劉建英表示,那時候的交通條件並沒有現在這麼好,但是大家很能苦中作樂。

現今,隨着動車、高鐵、航空的陸續開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讓出行不再困難。經濟的發展讓三明人“看世界”的腳步越走越遠,出國旅遊漸漸成爲了年輕一代的熱門選擇。

小陳是我市的一名中學老師,每年長達兩個月的暑假讓她的出行有了更多的選擇。“現在出國旅遊很方便,各大旅遊網站都有推出很多打折機票,出國旅遊的成本有時比國內旅遊還低。”小陳表示,選擇出國旅遊主要是想換個環境,國外遊客較少,人也能更放鬆,更重要的是能見到不同國家的各色風光和不同風俗。

“就我們旅行社來說,2015年前出境旅遊的比重大概佔總體旅遊的15%20%,2015年以後則上升至40%左右,這幾年來出國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吳大陸說。

交通的便利節約了旅遊成本,推動了旅遊人數的增加。越來越多三明人“走出去”的同時,三明也正把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引進來”,發達的交通讓人們走得更遠。吳大陸認爲,旅遊的第一要素就是可進入性,隨着三明交通的不斷完善,三明的神祕面紗慢慢被揭開,全國人民開始認識三明、瞭解三明。

據悉,2017年全市接待遊客275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46.0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2%和28.9%。

條件越變越好

“改革開放之初,我市不僅沒有旅行社,賓館、酒店也非常少,景區的接待能力不足,加上當時收入水平不高,人們出遊一般選擇條件簡陋的小旅館或者招待所。”廖榮華介紹。

“因爲經濟條件的制約,八九十年代跟團旅遊有着很明顯的特點:飛機團少,臥鋪、汽車團多,喫住條件並不好。”吳大陸介紹,那時候的旅遊標準都偏低。

“九十年代初,我帶團去北京,那時住的是招待所,沒有獨立的衛生間更沒有空調。”劉建英回憶,當年的住宿條件還是很艱苦的。

“大概在2002年,市民的旅遊需求不斷增強,國家開始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市的旅遊景區得到了大力的開發,周邊的配套設施得到不斷完善。”吳大陸介紹,三明是全省景區分佈密度最大的地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綠色無污染的旅遊業慢慢變得重要起來,它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動。

“同時,國家旅遊局對景區內的接待酒店要求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嚴格。旅遊配套接待設施不斷完善,星級酒店不斷增加。”談起這些年來景區旅遊住宿條件的變化,吳大陸頗爲感慨。他表示,這些年景區內新建的酒店、周圍不斷開發的民宿等,爲遊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基本解決了景區住宿問題。

現今,不管是自助遊還是跟團遊,住宿都非常方便。“今年我和大學同學一起去了福州平潭的一個小漁村,那裏比較小,根本就沒有酒店。因爲我們去的時候是淡季,所以並沒有提前預定,到了之後我們一家家民宿對比,挑了最適合我們的一家入住。”小塗覺得住民宿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生活,有更多個性化的元素,住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三明日報記者 黃寶琴 文/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