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阳的绿水青山,感受一下? 资阳日报 市民生活的乐享圈

各位大佬都了解

咱们帅乡乐至早已喜提

“全国绿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10年时间,乐至3500多个石头山

披上了“绿衣裳”

曾经的“石头城”发展为“全国绿化先进县”

其推动者,原乐至县县长王隆瑛

也获得了“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而乐至的嬗变

正是观察改革开放以来

资阳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切口

今天小七妹就给你摆一摆

资阳为啥山那么绿、水那么清

绿起来

老县长带头造林

“石头城”变“川中绿色明珠”

乐至地处涪江与沱江的分水岭上,是川中丘陵的“龟背”。过去因缺水少树,水土流失严重,被人们戏称为“石头城”。

1934年出生于重庆荣昌的王隆瑛,没有想到自己会到乐至,并在这里扎下根。

1959年,初到乐至时,“穷、荒、旱”是留给他最深的印象。

王隆瑛回忆,由于极度缺少木材,当时老百姓家里的石柜子、石风车应运而生,学校上课也用石桌子、石板凳,农具只要用到木头的都是从外县运来,群众笑言又回到了“石器时代”。

“为了水,我们修过83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堰塘数量全国靠前,但后来大多装的泥沙;为吃饭,去开了很多荒,但越开荒,水土流失越严重。”上世纪80年代前,一系列尝试的失败让农学专业出身的王隆瑛慢慢认识到,造成乐至“山穷、水尽、人无吃”问题的根源是生态失衡,“如果大的生态链条不打通,所有头痛医头的方式都将无效。”

1981年,王隆瑛担任副县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开手脚,大力植树造林。他要建立一种可持续的疏透结构型的农田林业生态复合群体。

“坡顶马桑戴帽,坡腰桤柏混交……四旁侧周果竹桉,崖悬油桐走边。”王隆瑛至今仍能随口背出当年他为推广科学植树所编的顺口溜。

“经过3年大育苗、大造林,这场全民参与的植树行动,5年初见成效,10年大见效。”王隆瑛说,生态环境得到修补,生态效益逐步显现,“雀儿回来了,生物种群增加了,山里的泉水也响起来了。”

老县长退休后,乐至坚持走生态建设道路,一代接着一代干。

乐至县林业局造林股股长杨天兴说,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乐至森林覆盖率从1975年的1.3%增长到现在的42.4%,森林面积从1975年的9万亩增长到现在的92万亩,森林蓄积从1975年的13万立方米增长到现在的232万立方米。

如今,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为乐至披上了绿色的新衣。乐至成为有名的“天然氧吧”和名符其实的“川中绿色明珠”。

富起来

不见秋冬的资阳大地

多举措让群众荷包鼓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资阳大力推进绿色惠民,加快林业改革步伐,森林面积由1998年的227万亩增加到348.7万亩,森林蓄积由398万立方米增加到9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6%提高到40.5%。其中,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4.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0.9万亩、飞播造林1.4万亩、人工造林9.7万亩、荒山造林47.5万亩。

市林业局办公室负责人说,2016年,资阳在全省率先部署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推进实施森林城市、通道绿化、水系绿化、产业绿化、集镇村庄绿化、森林精准提质、森林资源保护“七大工程”,同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采用“包绿化、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的方式开展城区70座生态保护类保留山体绿化5572亩、抚育巩固1.2万亩,评定绿化示范乡镇14个、绿化美化示范村249个,创建省级森林小镇2个,安岳县龙台镇获“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殊荣。

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落实,资阳山青水秀的生态本底更加鲜明。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变为现实。

同时,为了让守住青山绿水的群众富起来,资阳坚持生态与经济结合、产业与效益并重,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花卉苗木、林产加工和森林康养“五大产业”;提质林业产业基地,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示范推广“万亩林亿元钱”模式,打造“柠檬小镇”等生态旅游示范景点16个,评定星级“森林人家”37个,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4个、省级森林自然教育基地2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5个,宝森农林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游客量达600万人次,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实现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乐至川中林业科技示范园创建为西南首个国家级林业科技园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独具特色。

可持续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绿色发展底色越来越鲜亮

去年10月,资阳组织在沱江边共放飞了100只大雁,近半在河畔安家。千年雁城雁归来,爱心市民随即响应,成立“雁城护雁队”,如今有180多名成员。

“我们24小时轮流上阵,就是要守护大雁,让它们在这里不断生息。”参与放飞并一直护雁的志愿者刘玉君说,资阳城区沱江生态这些年不断变好,现在已孵化繁殖出200多只雁二代,大雁数量正不断壮大,市民晚上不时能听到四处飞行的大雁发出的叫声。

感觉到水生态不断向好的还有住在九曲河畔的居民。

“蜿蜒流淌的河水,抬头能见资阳蓝,两岸花草交错清香扑鼻,亭台水榭可以小憩,亲水平台方便健身,这与曾经的‘脏乱差臭’迥然不同。”每天晚饭后就要和家人到九曲河边散步的蒋女士说。

天蓝了,水清了,空气质量变好了,处处都是风景。这是近几年资阳人对环境改善最普遍感受。这背后也是我市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结果。

市环保局综合科负责人刘盛勇说,资阳紧盯环境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持续开展市城区十大专项整治,市民文明程度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水环境不断向好;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生态短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等。

今年,资阳优良天数率不断增高,“资阳蓝”刷爆朋友圈。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第7位,在成都平原地区8市中排名第2位,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6月排名第18位、9月排名第9位,2次获得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今年1—9月,全省有13个市(州)同时获得PM2.5目标任务激励资金和同比改善激励资金。其中,资阳获激励资金共计612万元。

……

绿色,是资阳的底色

青山绿水蓝天

既是资阳环境的真实写照

也是资阳生态的优势所在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资阳的嬗变历程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悦读||水煮泡菜鱼

资阳针对河流的整治,也来了!

吓人!吃栗子竟然吃出胃出血?很多人还在这样吃

来源: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建根

编辑:刘雨润

审核:蒋立 聂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