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雲和月,

  四十年來家與國。

  共同的記憶符號

  生動詮釋了偉大時代與宏偉變遷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題“盛放·40年家國”,

  講述民族地區因改革開放而留下的精彩故事,

  尋找激勵我們前行的力量。

  “

  今年7月,家住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鐵熱克鎮鐵熱克村的庫都斯·庫爾班,從阿克蘇技師學院機電專業畢業,成爲了阿克蘇市紅旗坡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每月工資收入4000元。“職業教育,給了我實現夢想的機會,讓我能夠成爲家裏的頂樑柱。”庫都斯·庫爾班說。

  ”

  在民族地區發展職業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投入資金,加快發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讓民族地區的孩子有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公共職業技能服務中心,學員們在接受新能源設備使用培訓。 張汝鋒攝

  

  學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

  “我要在40分鐘內,完成對這輛車門板上長12釐米的破損漆膜的修復。”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汽車修理實訓室,2017級汽修專業學生多傑扎西正在埋頭作業。

  知識改變命運是很多人篤信的道理,考上大學也是很多孩子的奮鬥目標,但是對於生活在經濟欠發達、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民族地區的一些孩子來說,通過上大學改變命運尤爲困難。在這所職業學校裏,九成學生來自農牧民家庭,他們像多傑扎西一樣,正在努力學習一技之長,奮力實現自我價值。

  “在我的家鄉,能考上大學的人還不多。”多傑扎西說,上職校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了。“畢業後,我打算到汽車4S店工作。”

  對於民族地區的學子來說,接受職業教育是改變個人命運的現實選擇;對於民族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來說,職業教育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

  “藏區條件艱苦,對人才吸引力不足,而發展職業教育,能夠爲藏區培養一批留得住、沉得下、幹得好的技術人才。”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朱贇說,近5年來,職業院校已累計爲西藏各行各業輸送了各類技能型人才近5萬人,爲西藏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報告顯示,自1996年《職業教育法》頒佈以來,職業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成爲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來源。

  實施普惠性政策的同時,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支持西藏、新疆、四省藏區職業教育作爲重點領域優先保障。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支持南疆地區中職學校建設,發展西藏和四省藏區職業教育……一項項打基礎、管長遠的務實舉措,推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穩步發展。

  據統計,僅“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通過國家示範院校、骨幹校、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等項目,支持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各類項目443個,總投入15.72億元;支持中職示範校項目154個,總投入15.616億元;支持實訓基地建設項目647個,總投入12.9億元。同時,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資金,使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有力促進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

  特殊政策,解決特殊困難

  進站、對標、停車、開門、關門、確認、駛向下一站……在四川省成都市地鐵7號線上,司機肖芳每天都要一次次精確地重複這些動作。這位來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普通農民家庭的姑娘,是四川實施的“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的首批畢業生。2012年畢業後,肖芳考入成都地鐵運營公司,成爲我國首位藏族地鐵女司機。

  受歷史、地理、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制約,佔四川省總面積62.9%的民族自治地方貧困落後,高原藏區和大小涼山彝族聚居地區更是因集中連片貧困而備受關注。2009年起,四川在民族地區實施的“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改變了包括肖芳在內的一大批少數民族青年及其家庭的命運。

  據瞭解,四川“9+3”免費職業教育的學生近九成來自農牧民家庭,較好地解決了過去民族地區部分學生因貧失學的問題,讓學生們應讀盡讀。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

  自四川在全國率先啓動實施“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開始,民族地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驅動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惠及貧困家庭,讓更多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學生接受更好更高層次教育,通過職業教育或職業培訓實現家庭脫貧。

  四川鄰省貴州面向深度貧困縣、極貧鄉鎮、深度貧困村,辦全免費訂單職業教育精準脫貧班;青海在15個深度貧困縣(市)和129個深度貧困鄉鎮,實施15年免費教育政策,對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貧困家庭子女,每人每年補助標準提高到5000元……

  對於深度貧困的“三區三州”地區,國家也在頂層設計上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今年年初,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保障“三區三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享受學生資助政策。同時,爲就讀職業學校的“三區三州”貧困家庭學生開闢招生綠色通道,優先招生,優先選擇專業,優先安排在校企合作程度較深的訂單定向培訓班或企業冠名班學習,優先落實助學政策,優先安排實習,優先推薦就業。

  針對特殊困難地區的特殊政策,爲貧困家庭學子的夢想護航。

  走出去,擁抱更大的世界

  早上八點,西藏山南,大部分人還在睡夢中,格桑索朗已經把自己的汽車美容店整理了一遍。八點半,他在寧波的同班同學吾金次仁、格桑多吉等三位員工也準時到崗,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我們之所以比其他人更努力,是不想辜負我們的母校——寧波鄞州職業高級中學,我們要用自己所學感恩母校,回饋家鄉。”作爲內地西藏中職班的畢業生,格桑索朗說,“我們希望成爲母校的驕傲。”

  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是全國首批開辦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學校之一,如今共招收西藏學生204人,所學專業爲汽車維修與運用。

  在寧波的3年,格桑索朗和同學們有着充實而美好的生活:爲了讓來自高原的孩子融入當地生活,學校開展班班結對、以生帶生活動,利用中午和傍晚兩個時間段讓漢族學生到西藏班教授漢語。每個西藏班都配備3名至4名班主任;逢年過節,有的班主任舉家前來陪伴西藏班的孩子們,有的班主任把孩子們接回自己家裏共度佳節,他們成了孩子們的漢族阿爸阿媽…… 在學業上,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通過編寫校本教材、開設普通話課程、增加汽修實訓技能課分量、組織寒假補課等方式,不斷提高藏區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和文化技能水平。

  如今,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的畢業生實現全部就業,寧波及西藏各地市都活躍着他們忙碌的身影,人均月工資達5000元。

  民族地區的學子走出去,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不僅學習了本領,還能成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石榴籽”。爲了讓更多少數民族孩子走出大山、走出牧場,國家出臺了不少政策。

  2010年起,按照《教育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關於在內地部分省(市)舉辦內地西藏中職班的意見》,天津、河北、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山東、廣東12個東中部省市的44所職業院校開始舉辦內地西藏中職班,每年招收西藏學生3000人,學生學習、生活費用主要由中央財政負擔。2014年起,西藏內地中職班招生範圍擴大到到青海藏區。

  從2011年起,天津、上海、遼寧、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廣東9箇中東部省市的33所職業院校舉辦了內地新疆中職班,每年從新疆招收3300名學生,學生學習、生活費用由主要中央財政負擔。

  此外,各地還在西藏、新疆等地建立了不少扶貧、援建等項目,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孩子進入內地,不僅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很多學校除了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科學的專業課程設置外,還利用週末等時間帶他們遊覽歷史名勝古蹟,並提供藝術等方面的教育。

  “我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要感謝黨和國家,感謝學校。我想,我做的所有事情的最終目的,就是爲國家繁榮、民族團結做一份貢獻。”格桑索朗說。

  來源:中國民族報

  文/張國欣

  監製/孫雅莉 統籌/俞虹 製作/馬永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