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網

愛上繪畫,愛上美術

預告一下

後面還有和畫家息息相關的資料

向下拉

彆着急離開

2386位大師、130000幅作品

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瀏覽

本次推送國畫類第02部分,152幅

(吳昌碩專輯)

後續陸續推出,敬請關注本公衆號

《蒼松》 吳昌碩 1912年 28.1×31.6釐米 紙本水墨

《古梅》 吳昌碩 1914年 152×82釐米 紙本水墨

《採菊東籬下》 吳昌碩 1925年 104.5×24.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傲霜圖》 吳昌碩 1915年 104.9×48.3釐米 紙本水墨

《東籬野色》 吳昌碩 1918年 136.5×67.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白菜》 吳昌碩 1912年 26×43.5釐米 紙本水墨

《高風豔色》 吳昌碩 1917年 148.4×79.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赤城霞》 吳昌碩 1910年 97.1×4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東風吹作梅花蕊》 吳昌碩 1910年 174.6×47.2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風壑雲泉》 吳昌碩 1918年 135.4×66.6釐米 紙本水墨

《富貴牡丹》 吳昌碩 1920年 179×47.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粉白荷》 吳昌碩 1903年 159.4×7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桂花》 吳昌碩 1917年 136.1×41.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荷花》 吳昌碩 1919年 32.7×36.9釐米 紙本水墨

《燈下觀書》 吳昌碩 1908年 106×40釐米 紙本水墨

《春風滿庭》 吳昌碩 1904年 186.3×47.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桂花 花卉蔬果冊十二開之九》 吳昌碩 1912年 25.2×42.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錯落珊瑚珠》 吳昌碩 1905年 31.5×85.4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桂花》 吳昌碩 1912年 23.1×32.1釐米 紙本水墨

《風竹》 吳昌碩 1924年 131.6×33.3釐米 紙本水墨

《花開黃金色》 吳昌碩 1915年 136×6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汗漫悅心冊 幽蘭》 吳昌碩 1927年 31×35×1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汗漫悅心冊 羣峯孤塔》 吳昌碩 1927年 31×35×2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紅菊》 吳昌碩 1912年 138.8×42.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芰荷香》 吳昌碩 1890年 72.3×34釐米 紙本水墨

《荷塘》 吳昌碩 不詳 紙本水墨設色

《荷花》 吳昌碩 1912年 26.8×34.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汗漫悅心冊 柳雀》 吳昌碩 1927年 31×35×1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花影流芳》 吳昌碩 1910年 89.8×47.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勁節臨風》 吳昌碩 1899年 139.1×42.3釐米 紙本水墨

《汗漫悅心冊 雙石》 吳昌碩 1927年 31×35×14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汗漫悅心冊 芍藥》 吳昌碩 1927年 31×35×1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金鳳嬌姿》 吳昌碩 1917年 139.2×41.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今花猶見今人紅》 吳昌碩 1900年 177.2×47.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紅梅》 吳昌碩 1910年 134.8×6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老少年》 吳昌碩 1919年 32.7×36.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荔枝(花果條屏1/4)》 吳昌碩 1920年 152×40.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汗漫悅心冊 山林秋色》 吳昌碩 1927年 31×35×20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蘆橘黃肥》 吳昌碩 1901年 144.7×40.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籬菊》 吳昌碩 1890年 103.1×55.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慄裏高風》 吳昌碩 1917年 150×81.4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葫蘆》 吳昌碩 不詳年 145.1×4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靈芝》 吳昌碩 1912年 25×43.4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墨筆白蓮》 吳昌碩 不詳年 147.5×81釐米 紙本水墨

《葫蘆》 吳昌碩 1890年 187×47.8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汗漫悅心冊 臨榆山景》 吳昌碩 1927年 31×35×22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剪取兩竿風帶雨》 吳昌碩 1912年 152.7×37.8釐米 紙本水墨

《國色國香》 吳昌碩 1927年 89.9×133.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汗漫悅心冊 墨鷗》 吳昌碩 1927年 31×35×12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汗漫悅心冊 鳥》 吳昌碩 1927年 31×35×1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紅梅》 吳昌碩 1919年 140.5×39.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眉壽圖》 吳昌碩 1912年 139.7×34.1釐米 紙本水墨

《紅牡丹》 吳昌碩 1917年 137.3×41.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綠梅(右)》 吳昌碩 1916年 148.5×16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蘭花月影》 吳昌碩 1899年 132.3×65釐米 紙本水墨

《綠梅》 吳昌碩 1916年 148.5×160cm×4 紙本水墨

《藐姑仙人冰雪肌》 吳昌碩 1899年 179.5×97.8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涼荷》 吳昌碩 1910年 177.2×47.3釐米 紙本水墨

《墨鷗 山水畫年冊十二開之一》 吳昌碩 1927年 30.8×36.3釐米 紙本水墨

《破荷》 吳昌碩 不詳

《牡丹》 吳昌碩 1919年 32.7×36.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墨鳥 山水畫年冊十二開之八》 吳昌碩 1927年 30.4×35.5釐米 紙本水墨

《墨梅》 吳昌碩 1921年 133.4×41.2釐米 紙本水墨

《墨葉白蓮》 吳昌碩 1911年 108×2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牡丹佛手》 吳昌碩 1916年 179.7×44.2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墨荷》 吳昌碩 1912年 26.8×34.6釐米 紙本水墨

《墨筆瓶花》 吳昌碩 1890年 112.5×38.7釐米 紙本水墨

《墨玉蘭》 吳昌碩 1921年 148×40.3釐米 紙本水墨

《牡丹》 吳昌碩 1925年 132×32.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牡丹蘭花》 吳昌碩 1903年 178.7×48.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墨松》 吳昌碩 1919年 150.9×54.1釐米 紙本水墨

《濃豔灼灼》 吳昌碩 不詳年 187.7×48.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青蓮》 吳昌碩 1911年 110.4×53.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三秋》 吳昌碩 1911年 136.1×65.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秋菊骨相》 吳昌碩 1923年 105.5×42.8釐米 紙本水墨

《芍藥》 吳昌碩 1919年 32.7×36.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秋菊燦然》 吳昌碩 1920年 113.6×44.8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三千年結實之桃》 吳昌碩 1918年 96×4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三》 吳昌碩 1923年 27.2×16.9釐米 紙本水墨

《秋光》 吳昌碩 1910年 69.9×38.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芍藥 山水畫年冊十二開之六》 吳昌碩 1927年 31×35.1釐米 紙本水墨

《珊瑚累累》 吳昌碩 1900年 100.8×66.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山中九秋》 吳昌碩 不詳年 137.5×68.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枇杷(花果條屏3/4)》 吳昌碩 1922年 149.5×40.2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二》 吳昌碩 1923年 27.2×16.8釐米 紙本水墨

《山茶白梅》 吳昌碩 1910年 145×40.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墨菊》 吳昌碩 1927年 107.2×50.7釐米 紙本水墨

《瓶梅芝蒲》 吳昌碩 1920年 106×40.2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乾坤清氣》 吳昌碩 1914年 134.2×33.8釐米 紙本水墨

《牡丹水仙》 吳昌碩 1925年 130×42.8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蒲塘秋豔》 吳昌碩 1925年 150.5×41.8釐米 紙本水墨

《墨葡萄》 吳昌碩 1890年 67.3×33釐米 紙本水墨

《葡萄(花果條屏2/4)》 吳昌碩 1920年 151×40.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蟠桃》 吳昌碩 1912年 26.8×33.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秋草》 吳昌碩 1919年 32.7×36.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墨竹》 吳昌碩 1902年 178.4×46.7釐米 紙本水墨

《擬張十三峯筆意》 吳昌碩 1912年 96×67釐米 紙本水墨

《神仙福壽》 吳昌碩 1917年 74.1×134.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八》 吳昌碩 1923年 27.2×16.14釐米 紙本水墨

《瓶花佛手》 吳昌碩 1915年 153.1×82.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七》 吳昌碩 1923年 27.2×16.13釐米 紙本水墨

《三色牡丹》 吳昌碩 1918年 136.8×58.4釐米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六》 吳昌碩 1923年 27.2×16.12釐米 紙本水墨

《天竹梅花》 吳昌碩 1920年 126.3×51.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十二》 吳昌碩 1923年 27.2×16.7釐米 紙本水墨

《天風和吟》 吳昌碩 1910年 178.4×48.8釐米 紙本水墨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十四》 吳昌碩 1924年 27.2×16.1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水仙》 吳昌碩 1919年 32.7×36.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蔬菜》 吳昌碩 1912年 28.4×31.4釐米 紙本水墨

《鐵網珊瑚》 吳昌碩 不詳年 178.5×48.8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鐵骨紅》 吳昌碩 1918年 107.2×51.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香遍大千》 吳昌碩 1910年 102.4×48.6釐米 紙本水墨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五》 吳昌碩 1923年 27.2×16.11釐米 紙本水墨

《水流花開》 吳昌碩 1908年 137.7×39.4釐米 紙本水墨

《壽松圖》 吳昌碩 1916年 152.2×81.8釐米

《蕪園梅》 吳昌碩 1898年 121×38.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田園風物》 吳昌碩 1910年 31.8×147.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松枝 山水畫年冊十二開之七》 吳昌碩 1927年 30.7×35釐米 紙本水墨

《梧桐芭蕉》 吳昌碩 1912年 28.2×31.7釐米 紙本水墨

《玉蘭》 吳昌碩 1919年 32.7×36.9釐米 紙本水墨

《杏子初花》 吳昌碩 1914年 149.7×39.9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蕭齋清供》 吳昌碩 1925年 33.1×36.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新篁看欲活》 吳昌碩 1914年 90.4×48.7釐米 紙本水墨

《朱竹》 吳昌碩 1921年 138.3×33.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又一邨看梅詩意》 吳昌碩 1894年 67.2×33釐米 紙本水墨

《一花一世界》 吳昌碩 1920年 138.5×39.5釐米 紙本水墨

《幽蘭》 吳昌碩 1899年 133.3×37.3釐米 紙本水墨

《枝藤爛漫》 吳昌碩 不詳年 137.5×39.4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雪蕉書屋圖》 吳昌碩 1922年 141.7×40.8釐米 紙本水墨

《蔬果》 吳昌碩 1908年 96.2×44.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十一》 吳昌碩 1923年 27.3×16.9釐米 紙本水墨

《石榴》 吳昌碩 1925年 135.7×5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十三》 吳昌碩 1923年 27.2×16.15釐米 紙本水墨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一疆邨先生像》 吳昌碩 1923年 27.2×16.7釐米 紙本水墨

《十二洞天梅花 冊十四開之十》 吳昌碩 1923年 27.2×16.7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雙石 山水畫年冊十二開之三》 吳昌碩 1927年 31.4×35.3釐米 紙本水墨

《雙松》 吳昌碩 1908年 185.7×48.2釐米 紙本水墨

《五色牡丹》 吳昌碩 1916年 148.3×80.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壽桃圖》 吳昌碩 1924年 111.8×58.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歲朝圖》 吳昌碩 1906年 110.2×45.4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歲朝清供》 吳昌碩 1902年 149.2×80.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竹梅》 吳昌碩 1909年 140.9×30.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雪焦書屋圖》 吳昌碩 1922年 141.7×40.8釐米 紙本水墨

《幽蘭 山水畫年冊十二開之五》 吳昌碩 1927年 30.8×36.2釐米 紙本水墨

《五月廬橘》 吳昌碩 1916年 149×80.1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珠光》 吳昌碩 1920年 139.5×69.5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珠顏容光》 吳昌碩 1921年 118×43.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憶蕪園梅花》 吳昌碩 1903年 113.5×31.3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綴珠》 吳昌碩 1896年 127.3×59.6釐米 紙本水墨設色

《竹吟圖》 吳昌碩 1916年 153×81.6釐米 紙本水墨

《竹影婆娑》 吳昌碩 20 代年 125.1×50.7釐米 紙本水墨

作品收集整理於(來源):中國美術館官網

吳昌碩簡介

吳昌碩,浙江孝豐縣人。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傑”。吳昌碩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爲“後海派”中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

吳昌碩,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8月1日生於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一個讀書人家。幼時隨父讀書,後就學於鄰村私塾。10餘歲時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點,初入門徑。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與清軍戰於浙西,全家避亂於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後死於饑饉。後又與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雜度日,先後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數年,21歲時回到家鄉務農。耕作之餘,苦讀不輟。同時鑽研篆刻書法。同治四年(1865)吳昌碩中秀才,曾任江蘇省安東縣(今漣水縣)知縣,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東令”印記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內與吳興施酒(季仙)結婚,浙江歸安縣(今屬吳興縣)菱湖鎮人。結婚後不久,爲了謀生,也爲了尋師訪友,求藝術上的深造,他時常遠離鄉井經年不歸。光緒八年(1882),他才把家眷接到蘇州定居,後來又移居上海。 31歲以後,移居蘇州,來往於江浙之間,閱歷代大量金石碑版、璽印、字畫,眼界大開。後定居上海,廣收博取,詩、書、畫、印並進;晚年風格突出,篆刻、書法、繪畫三藝精絕,聲名大振,公推藝壇泰斗,成爲“後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近代中國藝壇承前啓後的一代巨匠。 二十二年被舉爲安東(今江蘇省連水縣)縣令,到任一個月便辭官南歸。三十年夏季,與篆刻家葉爲銘、丁仁、吳金培、王等人聚於杭州西湖人倚樓,探討篆刻治印藝術,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吳昌碩被推爲首任社長,藝名益揚,有《缶盧集》、《缶盧詩存》、《缶盧印存》及書畫集多種刊行。七十歲後又署大聾。中國近代傑出的藝術家,是當時公認的上海畫壇、印壇領袖,名滿天下。

1927年11月6日,吳昌碩突患中風,在滬寓謝世,享年84歲。1933年11月,遷葬於浙江餘杭縣塘棲附近超山報慈寺西側山麓,墓地坐落於宋梅亭畔。墓門石柱上刻有沈淇泉(衛)所撰聯語:"其人爲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兩京碑碣。此地傍玉潛故宅,環抱有幾重山色,十里梅花。"吳昌碩的繪畫、書法、篆刻作品集有《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等,詩有《缶廬集》。吳昌碩有三子一女,次子吳涵、三子吳東邁均善篆刻書畫。

溫馨提示: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

特別推薦:

收藏級:一篇文章讀懂西方藝術史

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182幅(國畫類01部分-[任伯年]專輯)

2018央美研究生畢業作品展作品全集

2018國美研究生畢業作品展作品全集(國畫與書法)

2018西美研究生畢業展作品全集(國畫與書法)

2018國美本科畢業作品展作品全集(國畫與書法)

名畫《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藏了多少祕密?

解析梵高的畫,究竟好在哪?

趙無極:畫家說得越少越好

靳尚誼:畫畫要看水平,不是風格

全球排名前三美院學生作品,瞬間讓你懂得謙虛!

國畫如何脫“俗”,看完就知道了!

徐渭 | 懸崖邊緣的狂舞

開眼了,看看吳冠中過千萬的60幅大作!

老舍點評大師的畫,既深刻又不留情面

優秀畫家的十大“蓋世神功”

收藏字畫,居然有這麼多好處!

畫家拒絕贈你畫?很正常!

畫家如何定位作品價格

當代畫家生存狀況調查

近代十大畫家的交錯關係

張大千:成功畫家沒有固定畫法能限制他

畫家你真的懂得如何經營自己嗎?

成就大畫家的21個條件

各種美術資料,陸續推送中...

關注公衆號,下次能找着

主編微信:meishucom(←長按複製)歡迎交流

2386位大師、130000幅作品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瀏覽2386位大師、130000幅作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