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馬拉松這一運動悄然在國內興起,形成了巨大的“馬拉松熱”,各個城市爭先恐後的舉辦馬拉松賽事,而跑馬拉松的資格更是一位難求。僅僅昨天一天,全國就有6個城市舉辦了馬拉松賽事。

  據《2017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分析報告》,2017年國內馬拉松參賽人數達到了498萬人,比2016年的280萬增長了77.9%。隨着馬拉松熱潮席捲全國,比賽中受傷甚至猝死的案例不斷髮生。

  2017年11月26日,上海長寧國際半程馬拉松一名男性賽參賽選手在距離終點150米處突然倒地,急救志願者即刻趕到進行心肺復甦、AED等搶救措施,並就近送院搶救,但仍搶救無效死亡。

  

  這是不到1個月時間,在國內馬拉松賽道上不幸倒地猝死的第3位選手:

  2017年11月5日,河南省新鄉市舉辦的另一場馬拉松比賽中,一名選手在離終點2公里處倒地,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7年11月19日進行的2017重慶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中,一位33歲的男跑者在距離終點線兩三公里的19公里處突然倒地,心臟驟停,呼吸停止,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而時間線再往前推一些,相似的情況多次發生:

  2015 年,香港馬拉松和合肥馬拉松比賽中,一名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和一名 30 歲的小夥子分別倒在了兩地馬拉松的終點線前;

  2014 年,環金雞湖的半程馬拉松在蘇州舉行,賽程過半,一名25歲的女選手突然暈倒,雖經全力搶救,仍不幸去世;

  2014 年的珠海馬拉松比賽中,一名年僅 30歲、特種兵出身的男子倒在了距離終點 1 公里的跑道上,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

  2014-2017年僅三年內,我國國內馬拉松賽事中共有16人在比賽中猝死。這些參賽者均是跑步中出現心臟驟停經現場搶救而無效死亡的。

  跑馬拉松猝死事件,不止發生在國內,在國外也同樣頻頻發生。今年10月7日,在英國卡迪夫半程馬拉松賽場上傳來噩耗,兩位跑者在經過終點後心髒驟停,當地人員立刻將兩位跑者送去醫院,但搶救之後無效死亡。

  圖: 世界各地馬拉松猝死事件頻頻發生

  伴隨着城市馬拉松賽在國內井噴式發展,成爲一種運動新風尚的同時,猝死,也成爲了馬拉松這項賽事繞不開的話題。

  但是,原本強身健體的運動,爲何會成爲生命的殺手?這些倒在賽場上的年輕生命,到底遭遇了什麼?

  令人猝死的馬拉松

  作爲一項將競技體育和羣衆體育緊密結合的全民健身運動,馬拉松意義非凡——既激起了參與者的運動熱情,還爲業餘選手提供了與職業高手同場競技的機會。衆多愛好者爲了強身健體、挑戰自我、磨鍊毅力而踊躍參賽,樂在其中。

  然而,不能忽視的是,馬拉松也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極限運動”,這項運動的危險性似乎從誕生的那一日起就已顯現。

  作爲最早的馬拉松長跑者,希臘士兵斐迪闢在希臘戰勝波斯後開始了 42.195 千米的奔跑,從馬拉松鎮趕回雅典城內報捷。遺憾的是,剛喊出一聲“我們勝利了”,這位盡職的士兵便倒地身亡。

  緣何猝死?問題一般出在不堪重負的心臟上

  在馬拉松猝死案例中,死因大多是心源性猝死,這也是運動性猝死的最主要形式。正是由於這一隱患的存在,很多人平素並無異常,常規的健康體檢也沒有問題,甚至已經有過馬拉松或是長跑經驗,卻會在某次極限運動中,突然毫無徵兆地倒下。

  全民健身是值得提倡的,但馬拉松並非適合所有人蔘與。那麼, 猝死是否可以避免呢?

  心源性猝死看基因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也稱心臟性猝死)是中國人健康的一大威脅。《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7》顯示,我國心源性猝死每年發病人數超過54 萬,並且死亡人數逐年上升。這意味着每天約有1500 人因心源性猝死離世,平均每分鐘就有1個人因此死亡

  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很多,年齡、遺傳、身體狀況、環境、情緒等都是影響因素。

  不幸猝死的馬拉松選手是在運動和潛在的心臟病兩者共同作用下出現了致死性心律失常,最終導致死亡。遺憾的是,無人可以事先準確預知這種可怕的疾病是否潛藏在自己身上,我們只能通過人羣統計來找出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許多心源性猝死的研究結果都表明,這些死者存在某些特異的基因突變

  2014 年的一項研究公佈了與增加猝死相關風險有關的數個基因 。隨後,2017 年的一項研究結果在 13000 多個基因變異中鎖定了一個重要基因—CDH2,它的突變和遺傳性“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有關,這種心肌病可誘發心源性猝死,是許多看起來很健康的年輕人猝死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些基因突變並非必然導致心源性猝死。然而,當突變基因攜帶者參與馬拉松這樣的極限運動時,就可能產生不可控的結果。

  馬拉松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功能要求極高。對於特定基因突變人羣,心臟就有可能在沉重的供血壓力下不堪重負,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得多。

  爲了儘可能避免悲劇繼續發生,基因檢測已經逐漸運用於馬拉松賽場上。2016 年,在深圳女子馬拉松比賽前,華大基因就對選手進行了基因檢測,並建議攜帶相關突變基因的選手避免參加這項運動。

  存在這種基因突變的人羣,需要避免的運動可不僅僅只有馬拉松,對心臟功能要求較高的其他極限運動也同樣得迴避。雖然可能因此失去了不少樂趣,但運動的目的畢竟是強身健體。如果身體本就不適合某種特定運動,不妨採取其他方式進行鍛鍊,大可不必“冒死一搏”。

  警惕過勞死,小心過怒死

  不幸猝死在馬拉松賽場上的人,如果不是體力過度透支,也不會僅僅因爲基因缺陷而喪命。事實上,大約只有一小部分心源性猝死和基因有關。要預防心源性猝死,其他的誘因同樣不可忽視。

  過度的疲勞、興奮、憤怒等都有可能讓心源性猝死找上門來。即使沒有檢測出相關基因突變,也可能會由於這些問題遭遇心源性猝死。如果已經攜帶了容易猝死的基因突變,那就更加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

  近年來,有關年輕人由於高強度的工作、不規律的作息導致猝死的新聞報道頻出,更多人將這種現象稱爲“過勞死”。事實上,部分“過勞死”的人在悲劇發生之前,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悶、胸痛、頭暈或頭痛等症狀,這其實就是身體在報警。

  所以,我們不要動輒加班熬夜,更不能在身體已經感到不適的時候還勉強支撐。如果感到疲憊,就要儘快休息,千萬不要爲了追求一時的效率而犧牲自己的健康。對於工作需要久坐的人來說,每間隔一到兩個小時起身活動一下,可以有效地促進腿部血液流動,避免肺栓塞等風險。

  此外,對過度的興奮和憤怒也應保持警惕,因爲這類極端的情緒對心臟生理機能的傷害是巨大的。

  1998 年的世界盃 1/8 決賽中, 英格蘭與阿根廷兩支球隊在綠茵場上狹路相逢。最終,英格蘭隊在點球大戰中以一球之差飲恨敗北。接下來的兩天內,英格蘭當地醫院接收的急性心梗患者比平時多了 25% !記錄顯示,這些患者大都經歷了劇烈的情緒波動,或過量地吸菸飲酒。於是,有研究者針對這些數據給出建議:

  出於對英國國民健康的保護,應該珍愛生命,遠離點球。

  總之,如果大家還不想早早“領便當”,除了做好預防與檢測,還要在平時儘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戒急戒怒,不貿然從事身體狀況不允許的極限運動,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運動猝死的預防措施

  1. 避免運動負荷過大

  正常情況下,用心率來衡量運動負荷,而220減去年齡是可以承受的最大心率。如果在運動過程當中一直保持甚至超過最大心率,當運動到精疲力竭的時候,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會低於安靜狀態下的水平,而一氧化碳是目前爲止發現的最強血管舒張物,如果濃度下降,血管橫斷面會變小,最終心肌供血量會下降。

  世界“有氧運動之父”肯尼斯庫珀博士曾指出:“如果爲了心臟健康的鍛鍊,每週跑步的距離不應該超過15英里(約25公里);如果過去很少跑步,並且現在已經是40歲以上,則不宜跑馬拉松。”

  2. 運動期間注意補水,補充運動飲料

  跑馬拉松的過程中,補水、補充運動飲料也很重要。運動員中暑往往是馬拉松跑中另外一個常見的危險之一,其發生率遠高於心臟驟停,但同時也被認爲是心臟驟停發生的誘因,天氣炎熱和溼度高的環境下尤其如此。

  3. 參賽前務必進行體檢

  參加運動訓練或比賽前進行嚴格體格檢查,識別運動猝死的高危人羣,主要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運動試驗等檢查手段。

  4. 這一類人羣請遠離高強度運動

  在做輕微活動時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心絞痛的人;近期犯過心臟病、患風溼性心臟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人,不適合參與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

  本文部分內容整理自《生命密碼: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書》尹燁著

  中信讀者重磅福利!

  

  生命如此美妙,我們卻知之甚少。芸芸衆生蘊藏哪些造化之妙?基因組學、生命科學爲何包含無窮魅力?

  華大基因CEO尹燁在新書《生命密碼》中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語言,輕鬆地解答那些古怪而讓人憂心的問題,讓基因不再是高深莫測的知識,讓生命科學真的流行起來。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

  

  1. 價值68元《生命密碼》精品圖書一本(前1000位下單可得尹燁親筆簽名版)2. 贈送尹燁特別錄製的12課時獨家音頻。(獨家!音頻具體內容請掃描海報查看) 亦可掃碼後成爲推廣員,掃描海報進入頁面後,點擊右上角生成自己的專屬推廣海報,每單還可獲得20.4元的獎學金。多買多返,不設上限!

  近期好文推薦

  [書單]11月新書推薦 | 40本中信好書 陪你過冬

  [歷史]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挖到的最值錢寶貝

  [話題]紀念斯坦·李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他的書上印上你的名字

  [活動]那羣搞創作的人辦了個大集市,簡直酷炸了!

  [人物]95歲的基辛格再次訪華,他對中國到底有多重要?

  [薦書]這本書只有一頁,卻能帶你上天下海

  [書單]雙11期間,10萬讀者都囤了這些書...

  [重磅]這書不安利,我們還做什麼公衆號

  [話題]現在的年輕人爲什麼這麼喪?

  -End-

  編輯:Yoyo 責編:YQ

  2018.11.19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公衆號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