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天,我遇到一個這樣的案例:一個14歲的女孩叫晨辰,說什麼也不上學了,就在家沒事可幹就玩手機了,父母着急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孩子太小怎麼可以不上學呢?

父母講了很多道理孩子死活不去上學。父母十分無奈,帶着孩子乘夜車來向我諮詢。

通過引導,孩子跟我聊了兩個半小時,瞭解到不願意上學了是因爲班主任老師對她非常刻薄。一直就很討厭這個班主任,加上覺得有一次媽媽的做法讓她在老師面前非常的丟臉,她更不接納班主任了,就是不想再看到她。只要離開這個學校就行,就好好學習。

通過這次交流,還幫助孩子找到了內驅力,她有夢想當一名向爸爸那樣的爲百姓看病的好醫生,想當醫生就得學習啊!回去後很快換了個學校,把手機主動交給了爸爸,積極補課,很快回到原來認真學習的軌道上來!

爲什麼父母無法溝通,而心理教練卻可以做到呢?因爲我給予她充分的信任!

無論夫妻、親子、家人、朋友、同事,都需要信任這座橋樑,讓我們的感情更坦誠、更親密。

01、沒有父母的信任,孩子成爲有家的孤兒。

2017年熱搜有這樣的消息:北京一對夫婦以年薪16萬的高薪聘請了一名在北京一所著名中學任教的老師,這名老師竟公然在家中猥瑣性侵其17歲的女兒長達一年多,女兒小花遭侵犯後,因害怕家教老師威脅,不敢向父親講,但曾多次向父親表表示不想補習,遭父親拒絕。

我只想在一個點上發言:2016年的4月,小花在第一次發生性侵後鼓足勇氣說出不想再繼續補課了,父母的反應是什麼?

其父說:以爲孩子在爲課業重找藉口,在鬧情緒。

家長沒有注意孩子的情緒裏是有求助信息的,甚至沒有感受到孩子在求助;而且孩子多次的暗示家長,家長麻木到只是一味的以“補課爲上”“老師爲是”,自以爲是的評判孩子:找藉口,嫌累和對老師的信任的,而完全沒有給到孩子一絲的信任和說真話的機會。

“鬧情緒”而且不止一次,情商稍高的父母都能敏感的覺察孩子有問題了,會追問孩子因爲什麼鬧情緒,而不是“除了學習事跟我說,其他的給我閉嘴”!父母都不信任她、都不願意懂她、都不能保護她,這個孩子今後還能信任誰呢?!

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17歲的孩子在長達八個月的裏多麼渴望有一個接受他的人允許她說實話來救救她,而那個她渴望的人一定是她的家長!而現實是:沒有!

其父母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只要稍稍用心就好!關心孩子、觀察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啊,家長沒有去履行家長的責任,是做家長的失職。

孩子最恨的不一定是那個禽獸老師 最恨的是不信任她的父母!爲惡魔的肆無忌憚開了綠燈!

其父還在申辯:“我也不知道他強姦了她啊!”我在現場一定抽他大嘴巴!麻木的家長長點心吧!

我的孩子,在我出差12天回來,說不喜歡幼兒園的班主任了,孩子是一直很喜歡孫老師的哦!經過積極傾聽,孩子一句話讓我由驚轉喜,豁然開朗:“媽媽接我的時候蹲下來好嗎?”原來是想我那個滿是接納的滿滿愛的擁抱!

有的時候,我們說的僅僅是表面問題,而真正的問題就如剝洋蔥一樣,需要耐心和他一層一個問題的引導,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及時的發現問的真相。

信任會成爲親子、夫妻之間聯結紐帶,溝通起來更加暢通無阻,安全而真實的。

02、家長信任孩子,是給予孩子的最大的責任和愛

2018年有條熱點引起很多人的關注:10月14日上午,杭州錢江四橋附近的錢塘江水域發現一具浮屍,並確認爲失聯的浙江大學博士生侯某某的遺體。

其遺書上寫的:“不想再假裝,也不願再撒謊,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難。”請用心讀、、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字!因爲常常不被信任,爲了迎合別人,他要說謊做虛假的自己。他是帶着吶喊離開的:“我只想做我自己!”心好疼!

不是孩子怎麼了,該回問的是家長怎麼了!該檢視的是家庭的信任系統!

我的兒子在14歲那年,在離家1000多公里的外地一個人補課,一天突然接到他的電話:“媽媽 我要回家” 。“才一個星期啊 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嗎?”;

原來是孩子與老師發生了很大的摩擦,孩子不想在那裏了就是要馬上回家。各種安撫不好用了,家裏人都不同意他回來,我擔心他會從此離家再也找不到,孩子等不及我去接就要自己當時就買票來,我勇敢的答應了坐第二天的動車回!

第二天早6點給孩子打電話關機, 中午打還關機, 下午三點多打還關機,我有各種猜測但是有份堅定的信念:相信我的兒子可以的。 我一直沒有告訴其他家裏人,怕他們擔心;

我還是如約來到出站口,在我緊張張望時後背拍了一下 :“媽媽! ”驚喜他安全迴歸。我們快到家門口的時候孩子說:“媽媽,你如果不讓我回來我就北漂了!”這是一次我跟孩子的信任體驗;

我好奇地問他:“怎麼到車站的?”他說:“我自己整理牀鋪,處理的自行車、退的房,我就回憶媽媽之前怎麼帶我去的車站的情形,自己整理行李從住處地鐵到車站的!”

信任可以由自信自然而來!父母給到孩子的信任,是孩子自立的動力,是給孩子重要的自我評價,是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感。

03、要想孩子變得優秀,不妨多給孩子一些信任。父母要怎麼樣做纔是信任孩子呢?

1)“看見”孩子的情緒。

《高情商是練出來的》:每一種情緒的產生都有一個觸發事件。

孩子鬧情緒了,如果這個時候你是平和的,就會覺察到:孩子需要幫助了!有些情緒是強烈的,有些時候只是暗示,比如哭、鬧、生氣、憤怒 摔打東西、不喫飯、不睡覺-----

父母覺察到了這些,可以這樣去解碼:”孩子,你生氣了?”或”孩子,你擔心了?”或”孩子,你不高興了?”然後適時的沉默,等着孩子來感受和回答,孩子的一個“嗯”!就代表她的情緒被看見了,情緒被看見,那些負面的情緒就流淌出去了,就可以做到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了。

2)不帶評判的觀察或表達。我們太習慣表達自己的成見了。

“你真是個蠢孩子,你怎麼不能乖一點呢? ” 與對他說:“你不讓姐姐用你的畫筆,她很難過!”,這兩種回應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第一種,暗示孩子是不好的孩子、壞孩子。讓孩子有羞愧感;第二種,是指出了希望孩子改正的行爲,讓孩子感受到同理心。所以不要評估、不判斷、不責備、放下家長的標準,做到百分百的接納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同理和共情,是愛的表達!

3)成爲孩子的幫助者,留在孩子求助資源清單中。

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安全,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願意第一時間找你,分享她的煩惱和真實想法。父母可以幫助他一起面對和解決問題。孩子可以從父母那裏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智慧。

4)需要父母成爲“會”傾聽的人。

這個是家長的必修課,因爲家長的不會傾聽,心智發育過程期的孩子很容易與你築起了心牆。會傾聽的家長得先學會閉嘴,心平氣和的洞察孩子的心理、情緒狀況,尊重孩子的情感表達。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在家裏談論重要的問題,事實上孩子很多時候試探性的、猶豫不決的跟家長提過,但被父母一頓警告、說教、諷刺、或轉移話題,孩子開始關閉心門!永遠的拒你於千里之外!

信任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愛!愛他,就信任他!對孩子的信任是孩子成長中的肥料,越信任孩子,其內心成長的越強壯,越自信也越有成效!

信任是相互的。不信任孩子的父母同樣得不到孩子的信任。”畢竟你與孩子的關係是一輩子的,是最重要的。您說呢?!

相關文章